英特尔:联手瑞芯微啦;三星王储李在镕的难题
来源:爱集微 发布时间:2014-05-28 分享至微信
2.凯基证券:指纹识别将成为苹果的标配;
3.中移动“重启”自有品牌手机成败难料;
4.中国正评估IBM服务器潜在风险;
5.华为CFO孟晚舟:持续创新的智慧;
6.Gartner:Top25供应链厂商排名,联想第16;
7.王储李在镕的难题:如何延续三星辉煌?

更多消息微信关注“jiweinet”,发送“今日焦点”
更多手机资讯关注手机中国联盟微信平台:zengshouji


1.英特尔联手瑞芯微 给移动芯片上市提速;

自4月英特尔IDF以来,英特尔和瑞芯微的合作就在以各个版本流传,今天这个消息正式落定,英特尔不是投资,而是和瑞芯微达成战略合作,而目的就是为了加 快英特尔移动芯片解决方案的上市数度和数量。根据协议,两家公司将合作推出英特尔品牌的移动系统芯片(SoC)平台。新推出的四核平台将基于英特尔®凌动 ™处理器内核,并集成英特尔3G调制解调器技术。



而这个产品将被应用到全球入门级Android平板电脑当中。两者研发的平台成为新的四核SoFIA 3G产品,预计在2015年上半年上市。
SoFIA 产品系列是英特尔针对入门和高性价比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开发集成移动系统芯片。SoFIA 3G平台将按计划推出,在2014年第四季度出货给OEM厂商,并在2015年推出支持LTE的SoFIA产品。这个方案之前曾有质疑称其速度明显慢于高 通等移动的竞争对手。英特尔和瑞芯微的合作就是针对这一点。
英特尔公司CEO科再奇直截了当地解释到,英特尔正在迅速行动,为快速成长的全球平板电脑市场交付更多英特尔新产品。
而对瑞芯微来说,这家之前一直致力于ARM架构解决方案的芯片设计公司未来也将涉足X86架构。和英特尔合作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关于四核SoFIA 3G产品的定价尚未公布,但同SoFIA产品家族的其他产品一样,3G版价格将非常具有竞争力。根据协议,英特尔和瑞芯微电子仍将主要立足各自公司的现有客户基础,向OEM和ODM厂商销售新产品。网易科技


2.凯基证券:指纹识别将成为苹果的标配;


腾讯科技讯 5月27日消息,据关注苹果新闻的9to5mac网站报道,凯基证券近日发布一份调研报告,其中指出,今年苹果发布的所有iOS新设备,都将配置指纹识别(TouchID)。
凯基证券说,这些配置指纹识别的iOS新设备包括两款新iPhone,以及下一代的正常尺寸和小尺寸的iPad。
这份调研报告说,由于苹果在所有设备中配置指纹识别,因此今年TouchID指纹传感器的交付量,将猛增233%。
另外据称,新的指纹识别传感器,将比过去更耐用。苹果在材料上进行了改进,使用了锡材料对传感器模块进行封装,取代了过去的化学材料。另外,苹果将会采购日本Unix公司的激光焊接设备,来封装传感器模块。
去年,苹果在iPhone5s手机中首次配置了指纹识别传感器和功能,随后就有不少分析报告和业内传言称,苹果将会在全线iOS设备中,采用指纹识别。
苹果手机启用指纹识别之后,全球其他的智能手机厂商,也纷纷开始效仿,配置指纹识别的机型数量越多,苹果的对手三星电子,也推出了指纹识别验证身份的手机。
几天前,三星电子的一位高管也表示,为了提升智能设备安全性,三星将会包括低端手机在内的全线移动设备中配置指纹识别。
苹果、三星对于指纹识别的拥抱,给全球相关的软件、芯片厂商带来了利好,业界人士估计指纹识别芯片市场将继续呈现供不应求。(晨曦)


3.中移动“重启”自有品牌手机成败难料;

李娜 吴斯丹

记者昨日从中国移动内部获悉,中国移动自有品牌4G手机M811即将于6月上市。以广东地区为例,该产品将在全省1500家 服务厅以及全省所有社会渠道网店销售。中国移动广东终端公司相关负责人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后续将会依据公司规划推出更多自有品牌,均选择业内有 影响力的代工厂商。

“选择推出独立品牌有助于运营商更加全面地了解终端用户的需求,但是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深耕市场多年的手机终端厂商优势更加明显,移动推出的自有品牌并不会对这些厂商造成影响。”电信专家付亮对记者说。

不为挣钱

帮助中移动打造未来移动互联网入口而推出的OPhone,通过深度定制Android在手机操作系统层面整合自有业务,宣告失败后,被业界解读为运营商试水终端的失利与遇难而退。但中移动近日的动作似乎又有“重启”自有品牌手机的势头。

广 东移动终端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一共有M601和M701两款TD-SCDMA智能手机产品上市,未来即将有一款五模4G智能手机产品 M811,五英寸四核,支持全球漫游,且具备NFC功能。8月底还将有一款配置更高的5.5英寸五模LTE智能手机产品上市。

对于如此密集地发布自有品牌手机,该人士表示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此前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推自有品牌4G手机不是为了挣多少钱,只是想起到市场引导作用。

有业内专家分析,中移动一直在寻求转型综合服务,包括开辟各大互联网业务基地、收购移动应用公司。付亮对记者表示,运营商是卖网络服务的,卖手机只是给网络服务搭建一个基础平台、应用环境,看重的不应该是卖了多少台手机、挣了多少钱。

在此前移动发布的两款手机中,被中移动重点强调的就是整合的“彩云”和“灵犀”服务。

今 年4月,奚国华在重庆举行的“2014年中国TD-LTE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随着4G技术加快推广,我国与世界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步入移动互联时 代,为此,中国移动自今年起将从网络、终端、应用三大领域全面发力,助推自主4G发展。2014年,将在全国329个城市建成50万个4G基站,加速实现 全国覆盖;同时,在具备LTE国际漫游开通条件的国家和地区100%开通4G漫游。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将发展智能手机用户2亿户,其中4G用户力争突破1 亿。

他特别提到,为加速4G网络应用和普及,引导终端市场,中国移动还将和部分终端厂商合作打造一批自有品牌4G手机,并重点关注千元左右的中低价格机型。

按 照奚国华的说法,4G时代,速度快了,用户的消费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这种机遇,大厂商把握住没什么问题,但小厂商估计就难了。“我们通过打造自己 的自有品牌4G手机,不仅可以探讨如何把4G终端做得更好,还可以探索如何将成本降至最低,进而对众多小厂商起到引导作用。”

事实上,终端匮乏一度是影响中移动发展3G用户的最大瓶颈。奚国华表示,用户的消费是分层级的,既有高端市场,也有中端市场,还有低端市场。中国移动自有品牌4G手机的定位是面向低端市场。定的目标是做最便宜的4G手机,售价将在1000元以下。

“现在市场上的4G手机价格普遍偏高,中国移动自有品牌4G手机上市后将能拉低4G手机的平均售价,这对消费者是一大利好。”奚国华表示。

“自有品牌”之路不平坦

这并不是中国移动第一次推出自有品牌手机。

早在2009年,中国移动便开始了自主手机的探索之路,最早是手机系统OMS,去年8月2日,中国移动还发布了M701、M601两款自主品牌智能手机及MIFI、移动电源等多款配件产品。

但在当时,对于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进军手机领域的做法,业内质疑声不断,认为这将会与其手机合作厂商形成正面竞争,损害合作伙伴的利益。理由是,虽然运营商对定制机有更多的要求,但从运营商的定制机中,厂商可以分一杯羹,自有品牌手机则完全绕过了终端厂商。

中 国移动CEO李跃曾经用“小学生”来形容目前中移动在手机市场的心态和地位,移动终端公司的人也坦承,做智能终端不是把生产交给制造商就可以撒手不管,最 大的挑战是如何做好元器件采购和库存管理,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好都会导致缺货或亏损,以至于很多山寨厂商都在这轮竞争中破产离场。


付亮对记者表示,移动做自有手机品牌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从终端厂商的层面来了解终端用户的需求,原来是从运营商角度来看,现在可以从产业链角度去看,找到不足的地方,从而使自己的应用或者其他服务性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和手机产品结合。

“但 是如果说真的想要卖出一定的量,和其他终端厂商相比,移动需要改善的东西还有很多。”付亮表示,终端移动厂商本身对手机产品有一整套的产业链方案,从手机 研发开始到供应链上的生产,订多少货,卖多少,每个产品的上市周期都有严格的调研和计算。运营商本身由于体量较大,需要走的流程也比较多,结构上和手机公 司并不一样。

“贴上运营商的标签并不轻松,对终端的技术、研发、整合能力都是考验,尤其是售后服务,人们对运营商产品的苛刻程度远远超出其他企业。”付亮对记者说。第一财经日报


4.中国正评估IBM服务器潜在风险;

吴斯丹

IBM近来日子不好过。营收连续8个季度下滑之后,IBM还可能面临中国大批银行客户的流失。

昨日,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官方正在研究和评估IBM大型服务器在国内金融领域的垄断性地位是否会对国家金融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将采取措施,逐步扩大国产大型服务器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此致电IBM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不予置评。

此次评估涉及中国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中国央行、银监会等多个政府部门。鉴于美国“棱镜门”事件等因素,中国官方对金融机构普遍使用IBM服务器是否会影响国家金融安全感到担心。

评估主要针对在金融机构普遍使用IBM大型服务器的情况下,是否会对中国金融安全产生潜在威胁,同时也评估IBM在中国大型服务器售价是否较其他地区偏高的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呼吁国内银行放弃由IBM公司开发的高端服务器产品,并鼓励这些银行更多地采用本土品牌服务器。

中国政府曾在上周表示,将会开始审查在国内运营的科技企业。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已经要求所有国有企业切断与美国咨询公司之间的联系。上述消息并未得到中国相关部门的证实。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将微软的Windows 8系统列入政府采购的黑名单,并要求国有企业切断与麦肯锡、波士顿咨询集团等美国咨询公司的业务往来,原因是怀疑这些咨询公司替美国政府从事间谍活动。

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IBM在中国的业务将受到较大影响。

IBM在全球的高端服务器市场中拥有绝对话语权,因为金融、电信等核心行业对IBM大型机有着难以替代的刚性需求,中国市场亦如此。

自 去年6月棱镜门事件爆发后,中国就掀起了一股“去IOE”(IBM、Orcale、EMC,分别是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的全球领导企业)的潮流,国际IT 巨头在中国遭遇了严重打击。IBM系统和科技集团部门的营收从2013年三季度开始下滑幅度拉大,说明其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


为了将影响降至最低,今年1月两家中国组织——苏州中晟宏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产业技术国际研究院宣布加入Open POWER 基金会,IBM向其开放IBM POWER架构、POWER8相关知识产权以及芯片设计工具,以助推中国服务器的国产化进程。

但这一次,中国政府呼吁国内银行放弃由IBM公司开发的高端服务器产品,对IBM来说无疑是重拳一击。

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经在2013年3月开始尝试使用由浪潮集团研发的服务器产品,同时中国政府还计划将这一试用范围扩大到其他银行身上。

浪潮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浪潮信息(000977.SZ)是中国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和服务器解决方案提供商。昨日午后,浪潮信息受此消息影响突然拉升,最大涨幅达7%,截至收盘浪潮信息报30.90元,涨4.67%。第一财经日报


5.华为CFO孟晚舟:持续创新的智慧;

21世纪经济报道 当2014年初站在众多媒体的闪光灯前时,孟晚舟已经显得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作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首席财务官(CFO),这是她连续2年向公众披露华为年度财务数据并进行解读。而她的另一个身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EO任正非的女儿——也在这2年从神秘的传闻变为公开,奇怪的是,公开之后,这种身份的光环已渐渐被个人的言行所“去魅”。

这对孟晚舟不啻为一件好事。某种程度上,她真正开始以商业“新智”世代的代表被公众认可,并可以用行动去证明自己拥有面向未来的智慧。

这正如她在前面提及的发布会最后所言:“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正在加速融合,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全联接世界正在到来。未来10年,更多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使用更多的应用,推动产生更多的数据与服务,促进网络与终端的更强劲的发展。”

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孟晚舟所代表的华为人希望公司成为ICT基础设施领域的行业领导者,构建更加高效、整合的信息物流系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帮助行业转型,为每位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促进人们自由地沟通分享与交流。”她说。

这是对孟晚舟以智慧保持持续创新的考验,也将是她证明自己的全球舞台。

成长的智慧

在2013年首次走到台前的孟晚舟,甫一亮相,就显得自信、明媚。

可走到台前的路,她却用踏踏实实的一步步走了20年。很多对华为熟悉的人都曾经想象过这个时刻,可当这个如摄影大师布列松形容的“决定性时刻”来临时,却又好像如此自然。

辛 酸苦辣,智者自知。可因为华为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她的父亲任正非又公认为是中国“教父”级的商业领袖,打造中国式“基业长青”公司的商业梦想如 何实现,这些耀眼的光环聚焦下,孟晚舟注定无法如出入深圳、北京或纽约写字楼的普通职场人士一般成长——但其实她的职业成长路径却也并无不同。

“1992 年大学毕业之后,我在建设银行工作了一年,由于银行整合撤销了一个网点,我就到了华为。那时候公司小,做过秘书、协助过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打字、制作产 品目录、安排展览会务等。我爸说,社会阅历的第一条是对人要有认识,打杂的经历有助于积累这些经验。1997年我去了华中理工大学读硕士,学会计,一年半 学成,又回到了华为的财务部门,这才真正开始了我在华为的职业生涯。”她在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大致回顾了自己的成长路径。

而在她发表在华 为内刊《华为人》的一篇文章中,她以更细腻的文字描述了自己早年的成长。“我大学毕业后进入华为工作。最初的几年,我和另外三个女孩承担了总机转接和文件 打印等工作,琐碎且辛苦。那时候,公司的总机是一个有着密密麻麻键盘的平板,足足有一张办公桌那么大。每当电话进来,红红绿绿的信号灯就会不停闪烁。手忙 脚乱的我,不知道曾经转错过多少电话。1996年,公司第一次参加国际通讯展,我随团去了莫斯科。领导让我把美金换成卢布,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拿着一摞美金 去街边兑换。当好几十捆卢布从窗口里塞出来时,我俩第一次感受到汇率的放大效应,哪里敢站在街边点数,抱起来就往宾馆狂奔。回到房间,锁好门,仔细点数才 发现少了100美金的卢布。领导理解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并没有过多责难。”

之后,她从财务部的最基层做起,历任国际会计部总监、香港华 为财务总监、账务管理部总裁、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等职,直到2011年4月,华为历史首次发布年度财报,同时公布了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姓名、照片以及 简历,其中一位年轻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出任CFO一职的孟晚舟。由此,她不能继续低调。

创新的智慧

2014年再次站到台前的孟晚舟,依然语速急促,但她已经学会习惯和应对这种时刻。喜欢争论和挑战的她,已经可以很好地应对媒体的追问。

不仅于此,20余年成长经历积累的个人商业智慧,也开始逐渐显现。

“2014年,华为将坚持聚焦战略、简化管理,力促有效增长,构筑公司面向下一个十年新一轮发展的基石,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孟晚舟在发布会上描绘一番宏伟的发展图景,用词与口径延承着华为的一贯作风。但“下一个十年”却耐人寻味。

孟 晚舟认为,华为之所以能够在全球ICT行业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稳健有效的增长,其核心驱动力是持续创新,在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的同时,加大对基础科学技术 和基础工程技术的创新投入。“研发投入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喜欢周末沿着深圳南部海岸线长途快走的她,打了这样一个比喻,颇有切身之感。

而根据公开数据,过去10年,华为每年都将销售收入10%以上的资金用于创新。仅在2013年研发投入就达约330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约14%。

除了保持持续创新的智慧,孟晚舟也坚信“开放合作”的力量,这个华为公司核心价值观,同样也是她的管理智慧的内核。

“在 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构筑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华为根据供应商组合管理结果和绩效,筛选出供应商389家,提前向 他们支付金额将近10亿美金。实现产业链共赢,和核心合作伙伴一起成长是华为一贯坚持的原则。”她用数据和理念对此进行了阐述。

这样的智慧,也从她对英国历史的思考中可见一斑。在她发表在《华为人》上题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章中,她写道:

“站 在威斯敏斯特宫前,遥想300多年前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非暴力的方式结束,内心总会平添许多感慨。也许正是因为当年英国人骨子里的妥 协精神,才使得今天的我们既能感受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的盛况,又能聆听英国首相的施政方针。各种声音在妥协的精神中碰撞、交汇,最终凝聚成推动这个国家 不断发展强盛的源源动力。

谁说大象不能起舞?身型庞大的公司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让不同观点和认识能够充分地表述,平等地博弈,就会产生出巨大的正能量,促使公司沿着正确的航道滚滚向前。”

孟 晚舟还在此文中阐述了自己所理解的包容:“就是懂得接受和欣赏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她觉得包容正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鼓励 别人分享不同的感受和意见;尝试有底线的适度退让;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有所弹性;接受不同价值观的共存;理解比你还固执的下属;欣赏他人之长,尊重他人 之短;尊重别人的信念,即使在你看来多么匪夷所思;接受别人的过错,允许在一定的时间内修正,而不是放纵别人的过错,或者步步紧逼。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会的 包容。包容,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幸福,包容别人,其实也是包容自己。”

管理的智慧

站在“下一个十年”关口的孟晚舟,一定想把自己的智慧泼洒出更辉煌的图卷。但她也一定懂得去从一个个微小的细节去实践。

在内部,华为正在推进组织变革,激活组织,加大向一线的授权,让听得见炮火的组织更有责、更有权;内部管理运作从以功能部门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转移。并通过简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内部运作成本,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实现了营业利润率的提升。

而孟晚舟对于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与效益,也有自己的思考与分享——纠正“错配”是她在这方面的智慧总结。

她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将错配总结为四点:需求与资源的错配,兴趣与目标的错配,批评与尊重的错配,说得好与干得好的错配。而首尾两个因素她又尤为关注。

从 管理角度,她提出,“当我们抱怨项目经营不好的时候,是否认真想过:我们从激励、任用、评价的角度,是否真正能够有效支撑基础经营单元的需求?少将连长的 机制怎么落实?板凳要坐十年冷,我们的利益分配,不应该只关注技术创新、浮在水面上的岗位,还应该看到那些沉在水底,十年如一日从事基础工作的岗位。”

而从激励角度,她则认为,“如果干得好,也能说得好,那自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两者只能选其一的话,我希望更多的下属是干得好,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识别出那些只会做不会说的员工。”21世纪经济报道


6.Gartner:Top25供应链厂商排名,联想第16

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 Gartner 公布第十届全球前25大供应链厂商排名,此项研究旨在提升供应链秩序的认知,并了解其对产业界的影响。
Gartner研究副总裁Stan Aronow表示:「Gartner前25大供应链厂商排名在2014年已是第十届。在迈入这项里程碑的同时,前25大排行榜中的长期领先厂商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最新经验,此外,更有多家新的高科技、消费品及工业厂商进榜。」

2014 年的前五大企业包括去年的前四大厂商─苹果(Apple)、麦当劳(McDonald's)、亚马逊(Amazon)与联合利华(Unilever),以 及另一个大众熟悉的领导厂商─宝侨(P&G)。今年新上榜的两家企业分别为首度进榜的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第20名),以及睽违一年之后重新进榜的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第21名)。

苹果今年蝉联第一,已连续七年稳坐 Gartner 供应链厂商排名的龙头,在财务和民意的综合指数上大幅领先所有其他对手(如下表)。麦当劳连续第二年荣获第二,第三名则是亚马逊。


2013年前25大供应链厂商排名
(来源:Gartner,2014年5月)

注:

1. Gartner与同业评选:根据各评审团强迫排名顺序与需求导向价值链领导厂商定义之比较。

2. 三年加权资产报酬率(ROA): ((2013净收益/2013总资产)*50%)+(2012净收益/2012总资产)*30%)+((2011净收益/2011总资产)*20%)。

3. 存货周转率:2013年销货成本/2013年平均存货。

4. 三年加权营收成长率:((2013年与2012年营收差额)*50%)+((2012年与2011年营收差额)*30%)+(2011年与2010年营收差额)*20%)。

5. 综合评分: (同业评比*25%)+(Gartner研究评比*25%)+(资产报酬率*25%)+(存货周转率*15%)+(营收成长率*10%)。

以上数据采用2013年可得数据,若缺少2013年相关数据,则参考最近一年全年整体的数字。所有原始数据均先以10点评量分类后才进行计算。

Gartner分析师针对今年的供应链领导厂商排名提出三项显著的趋势:

1. 认识并支援全方位情境客户

在 领先厂商当中一项历久不变的特质,是以客户需求和行为为其市场进入及营运支援策略的出发点。最杰出的厂商能为客户提供简洁、优雅的解决方案,并配合背后的 顺畅供应链为后盾。其集中领导(Center-led)文化维持了一致的高品质客户体验,并针对重要的当地品味而量身打造。

供应链领导厂商正将这种需求导向的概念拓展至客户关系上,也就是对客户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并将此巧妙融入日常营运。在当地情境中更深入地了解客户,最终有助于供应链领导厂商创造更大的营收,并且改善营运绩效。

2. 数位与实体供应链的汇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解决方案

领 导厂商早已扬弃对客户销售个别产品及服务的作法,改而聚焦于解决方案的提供。不论任何产业,这些厂商都希望客户能成为其解决方案的忠实用户。今年上榜的多 家领先消费产品厂商都与零售业者合作,为其产品提供电子商务订购方案,以创造完美的多通路体验。此一作法为过去在实体店铺购买相关产品的终端客户提供了方 便与私密性,也避免客户在购物过程当中转而投向其他消费品牌。

而更积极一点的工业产品厂商则建议以制造商对其经销商需求的优异预测能力,与经销商网路建立订单补货系统。某些甚至进一步成为客户规划部门的虚拟顾问。他们已意识到协助提升客户的内部能力是全方位解决方案的一环,使他们成为更强具竞争力的供应商。

Gartner 研究副总裁Debra Hofman表示:「我们看到领先厂商所采取的全方位客户解决方案的另一个重要的层面是,透过网际网路连线进行售后市场服务的远距管理。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IoT)不仅能实现整体价值链绩效监控,还可以在客户现场搜集和分析上游生产及后勤流程所产生的巨量资料。这额外的连线能力也提高了供应链 安全的重要,以防范窃盗、仿冒以及其他形式的诈骗。然而很清楚的一点是,未来供应链必须密切整合数位与实体两个世界的客户才能具备竞争力。」

3. 供应链成为可信赖的整合式合作夥伴

对 企业高阶管理层来说,成长是2014年的第一要务,在Gartner的「2014年CEO调查」(CEO Survey)当中,有63%的高阶经理人将成长列为首要任务。领先的供应链厂商正以有机成长及企业购并双管齐下的方式来实现成长目标。此外,供应链领导 厂商亦开始成为企业集团可信赖的整合式合作夥伴。由于他们专注于可获利的成长,因此经常能做出更聪明、更有意义的决策,让企业集团免于因追求营收最大化而 失控。

然而,在追求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发现其称霸市场的著名经营模式正遭受竞争者的袭击。供应链肩负者让企业在未来具备竞争力的重责 大任,并且保护既有的业务。只要是为了成功,Gartner排名当中最顶尖的企业从不畏惧重新思考其全球供应链网路的设计。在某些案例当中,甚至导致更大 幅的垂直整合,领先厂商直接进入其客户和供应商企业,试图主导价值链,并且在过程中重新界定竞争疆界。

Aronow指出:「更深入的客户 情境认知、利用数位业务来提供更全面的客户解决方案,以及供应链带头的均衡成长,是今年供应链领导厂商之间最普遍的发展趋势。迈入第十年的里程碑,『前 25大供应链厂商排名』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辨、学习的平台,并且协助供应链业界突破创新极限,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贡献。」

关于Gartner前25大供应链厂商评比

前25大供应链排名主要系由两个部分组成:财务和民意。其中,公开财务报告提供企业在过去表现之状况,而民意则提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及未来领导的预期,后者为重要的特点。这两个部分组合成一个综合得分的标准。

Gartner 分析师将全球财富五百强(Fortune Global 500)以及富比世全球两千大企业(Forbes Global 2000)中营收达1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纳入调查。Gartner从合并列表分类出制造、零售及经销等类别,再排除某些产业类别,如金融服务和保险。eettaiwan


7.王储李在镕的难题:如何延续三星辉煌?


一直站在李健熙背后的独子李在镕能撑起三星吗?
腾讯科技讯 范蓉 5月28日报道
现年75岁的三星董事长李健熙健康状况日前再次亮起红灯,这让三星集团的接班人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尽管三星集团官方并没有对外公布接班人人选,但李健熙45岁的独子李在镕已被视为唯一的继任者。早在2012年,三星宣布李在镕任集团副会长时外界就已经确认了他的地位。
事实上,李在镕从过去的鲜有出镜到最近一年多频繁代表三星集团出席各类政界、经济人士的交流活动,已被外界认为是李健熙将其推向前台的安排。
未来这位精通韩、英、日、中四国语言,由李健熙亲手培养的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三星“王储”,将担负着再造三星的重任。

三星家族
在李健熙执掌三星26年里,三星规模成长了约40倍。目前,三星集团成为手机、电视、半导体的全球性企业。
2012年三星集团的总销售额达2457亿美元,为韩国创造了约20%的GDP产值。目前三星拥有超过42万名员工,涉足电子、机械、化工、纺织、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庞大财阀。

三星集团的业务布局
但日益膨胀的三星帝国正遭遇业绩天花板,其核心移动业务规模增长放缓,三星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利润出现3年多来的首次下滑。
与此同时,三星持续卷入与苹果、LG在专利上的法律纠纷,以及在操作系统上受制于谷歌(微博)。
李在镕能否持续创造其父在三星时的辉煌业绩?让这只大象能够轻盈地跳舞,对于尚未有打过胜仗的李在镕压力和挑战不小。
李健熙庇护下的李在镕:温和谦虚的“外交官”
李 在镕作为李健熙唯一的独子,一直作为三星未来掌门人来培养,很小就被送往日本和美国学习,尽管有多年海外留学经验。但外界对他未来能否像父亲一样驾驭三星 的能力表示出担心。2009年,李在镕被任命为三星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自那时之后,李在镕开始深入管理三星。
但三星重大决策仍由李健熙 决定,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三星一些重大的交易和战略并未有李在镕的身影。或许是李健熙在三星的威望和长期的独裁风格,也让李在镕一直对父亲“言听计从。” 相比父亲 的性格,李在镕性格较为温和。“他是一个尊重别人,愿意听取别人意见的人。”三星集团的一位高层负责人表示:“开会时如果有人意见和自己不同,李在镕总是 会先倾听对方的意见,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见解。”
李在镕在三星集团工作期间更多承担了与外界沟通的角色。在2011年乔布斯的追掉会上,李在镕透露 了很多他与乔布斯个人的细节,比如在遇到困难时他最先接到了来自乔布斯的电话,而在三星苹果紧密合作的时期,两人还一度在家中共进晚餐。虽然当时三星与苹 果在专利纠纷上不断产生摩擦,但李在镕的举动获得了与苹果新任CEO库克的好感。
三星电子曾公开评价,李在镕具有国际化的经营思路和广泛的人脉网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出色地应对并协调了与竞争公司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与合作公司的关系。
但单个的优点并没有获得外界的一直认可。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投资者认为经营权继承问题让三星集团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李在镕作为首席执行官的经验不足,而且也不像父亲那样拥有领袖魅力。”
“后李健熙时代”:股权结构不会变
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李在镕尽管曾与父亲一起经历“家族遗产争夺”、“曾涉嫌非法转让经营权和逃税而与其父被迫离开三星”的风波, 但李在镕一直都在李健熙的庇护下成长。
三星未来的转型和组织架构调整,以及李在镕在三星的绝对控股地位,李健熙都早已儿子未雨绸缪。
三星集团从2013年便开始推进子公司事业重组。今年3月末,三星公布了三星SDI和第一毛织的合并计划。涵盖电子、汽车材料和能源事业,资产达15万亿韩元的三星集团第五大子公司由此诞生。两个公司合并后,以李在镕为核心的电子领域子公司的由上而下的体系完成。
目 前,李在镕成为三星集团主要子公司SDS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1.3%。此外,他还持有三星集团控股公司三星爱宝乐园 25.1%的多数股权。今年5月8日,SDS公布年内上市计划,届时,李在镕将获得约2万亿韩元现金用于缴纳继承李健熙股份的继承税或购买相关子公司股 份。
“主力公司三星电子和三星生命目前都由李在镕掌控,而且大部分集团业务都是李在镕负责处理,因此三星集团的控股结构不会发生混乱或太大变化。”相关人士分析。
三星集团最近正在推进的子公司重组和简化资本结构的工作将会进一步加速。三星集团计划在2016年之前彻底消除子公司连环控股现象,以三星生命、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为核心全面重组74家子公司。
挑战:淡化父亲色彩 带动三星规模增长
如同乔布斯时代下的苹果,三星在李健熙执掌下同样达到了鼎盛时期。乔布斯笼罩的光环,让业界对接班人库克的持续创新能力持怀疑态度,同样,李在镕在接管三星之后如何淡化李健熙色彩,让一家以硬件为主的公司持续生产最先进的产品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当前,消费电子遭遇来自市场增速下滑,全球电视、智能手机增长放缓,三星手机业务利润更是遭遇三年来的首次滑坡。
《2030大胆的未来》一书作者崔允植预测认为:“三星将在两到三年后遭遇增长瓶颈。”
三星开始在软件和新产品领域进行尝试,包括可穿戴设备Galaxy Gear 2等产品,以及三星推出的泰泽(Tizen)操作系统,但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重大的商业失败。与此同时,作为硬件公司的三星正面临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的冲击。
当务之急三星需要寻求新的投资点。李健熙在前不久在三星内部会议中表示,三星要保持警惕。应当寻找与三星集团未来息息相关的新业务,来维持集团业绩的增长。
再造一个三星?这将是对李在镕长时期的一大考验。
[ 新闻来源:爱集微,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