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大师】葛守仁:EDA业界泰斗
来源:芯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05 分享至微信



葛守仁(Ernest S. Kuh1928102日-2015627日)是近代电子电路和系统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发表超过180篇关于VLSI电子电路、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论文;也是集成电路CAD的先驱,对于电路分割、布局、布线方面的理论与算法有相当大的贡献。

葛守仁祖籍浙江嘉兴,1928102日出生于北京,幼年在北京、天津和南京生活,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随父母迁往上海;1945年在上海市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高中部毕业后,进入交通大学(上海校区),194712月赴美,进入密歇根大学继续学业,1949年获学士学位;195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52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

1952年博士毕业后,葛守仁进入贝尔实验室,成为贝尔实验室的第2位中国员工;1956年任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工程系(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1962年获聘终身教授;1968年到1972年任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的首任系主任,1973年到1980年任工学院(Collegeof Engineering)院长。

EDA领域

葛守仁是在1978年开始EDA领域研究,并于1980年辞去院长职位,专心从事EDA研究。他提出的许多关于集成电路布图、布线的算法为多家EDA公司采用,主导开发的SWECStepWiseEquivalent Conductance)是当时处理复杂电路及其互联的最著名软件之一,对工业界以及学术研究有极大帮助。SPICE也是在其系主任期间完成的。

凭借其在EDA领域的重大贡献,葛守仁荣获两大EDA顶级奖项。

1998年,葛守仁荣获PhilKaufman Award,表彰他对电路布局理论和算法在划分、布图规划、布局和布线方面的杰出贡献。PhilKaufman Award被认为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界的诺贝尔奖。葛守仁是首个荣获Phil KaufmanAward的华人,其他获奖的华人还有黄炎松(2000)、刘炯朗(2011)、胡正明(2013)

1998Phil Kaufman Award颁奖现场合影

左一Aart de Geus,新思科技董事长兼CEO

右一Richard Newton,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学院院长

2009年,葛守仁荣获IEEE GustavRobert Kirchhoff Award,表彰他对电路和系统理论和实践的杰出贡献,以及在电子设计自动化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葛守仁是第二个荣获Gustav Robert Kirchhoff Award的华人,首位获奖者是蔡少棠(2005年,也是获该奖的第一人),其他获奖的华人还有刘炯朗(2014)

葛守仁在EDA领域的贡献不仅仅是研究方面,还在于加速了EDA产业的形成和成熟。早期的EDA公司基本是他的学生和同事创办的。截止20157月,葛守仁共培养了40个博士生,有多位学生入选IEEE FELLOW,包括Sanjit K. Mitra Yen-Long KuoIbrahim N. Hajj(国微芯执行总裁/首席技术官白耿是Hajj的关门弟子)、陈中宽(Chung-Kuan Cheng)、郑光廷(Kwang-Ting Cheng)Massoud Pedram

1984年陈中宽毕业后加入AMD,1986年加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1996年创办CLK Computer-Aided Design, Inc.,1998年并入MENTOR;2000年入选IEEE Fellow。

1983年徐季平(Chi-PingHsu)在Avant!担任管理职务;2001年加入Get2Chip,担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003年Get2Chip并入Cadence,担任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

1984年毕业的李炯霆(Jeong-TyngLi)曾在多家EDA公司任职,1990年和黄炎松(Yen-Son Paul Huang)共同创立PiE Design Systems,1993年被Cadence收购;2000年在MENTOR负责Router产品线;2001年在Avant!负责物理合成(Physical Synthesis);2002年担任Nassda副总裁;2005年联合创办高阶布线工具公司Nanovata,任首席执行官,2012年被Springsoft收购,出任物理设计研发副总。

1989年蔡仁松(Ren-SongTsay)毕业后进入IBM工作;1992年参与创办ArcSys,任产品设计总监,开发全球第一个成功的IC速率优化设计工具,1995年上市,同年整合做验证技术的ISS,更名Avanti,2001年并入Synopsys;1997年蔡仁松再创办Axis,利用可重构计算机技术开发了突破性的逻辑验证系统,2004年并入Verisity,2005年Verisity投入Cadence怀抱。

1988年是葛守仁指导的博士生毕业一年,共有3名博士生毕业,分别是郑光廷、戴伟民、熊晓明。


郑光廷毕业后进入贝IBM工作,1993年任教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2016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戴伟民毕业后进入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1995年创办Ultima Interconnect Technology,2000年和BTA合并成立Celestry,2002年被Cadence收购;熊晓明曾在NSC、Synopsys、Cadence等工作25年,2013年回国正式入职广东工业大学,现任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期间,葛守仁帮助许多中国的优秀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前往该校作访问学者,参与进修和科研工作。复旦大学的唐璞山教授、章开和教授和清华大学的洪先龙教授,都先后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访问和交流

为表彰葛守仁在电路理论、EDA和工程教育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2015IEEE CEDA理事会全体通过将“IEEE CEDA Early Career Award”更名为“IEEE CEDAErnest S. Kuh Early Career Award"的提案。获奖的华人学者有李卓(2013)、张志如(2015年)、金意儿(2020)、张政(2021)、余备(2022)

著作

葛守仁出版过四本专著,其中两本至今仍是世界许多大学的经典教材。

Basic Circuit Theory》是葛守仁和Charles A. Desoer合著,于1971年出版。内容以电路分析为主,包括电路的基本规律、电路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托普分析四个部分。

1973年,在离开大陆25年后,葛守仁再次踏上了大陆的土地,第一次将新工科带进中国,先后在广州、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参观考察。期间,葛守仁将《Basic Circuit Theory》赠予了清华、交大的教授。

197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林争辉教授主译、王蔼教授校译的中文版《电路基本理论》,成为1980年代国内的畅销书,电子专业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册,各类电路考试(包括出国考试)都有这本书相关的考题,开启了中国电子工程的教育。

198511月出版的《VLSI Circuit Layout: Theory and Design》是葛守仁和胡德强(Te-Chiang Hu)合著。该书介绍了1980IBM提出的“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布局方法和葛守仁教授提出的“通道布线”等,这些算法都成为后续商业化EDA工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该书系统地讲解了芯片版图布局布线问题,把几何图形和连线的排列转换成数学模型,从而用合适的算法来进行物理布局布线设计。


所有未得到芯思想合法授权的网络平台禁止以任何方式转载!违者必究!


[ 新闻来源:芯思想,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