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Tesla先后调降国内、日本、韩国价格,全球车厂2023年开始掀起一波波价格战,随着时序进入第2季,本来已经稍有停歇的降价潮,又因Tesla于日前再度调降德、法、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售价,掀起产业对于电动车降价潮的关注。
对此,一级(Tier 1)供应链业者并不忧心,认为电动车降价潮仅是区域性问题,甚至有部分地区的电动车价格目前不降反升。
根据观察,电动车降价并非全面性的趋势,仅是区域性的「偶阵雨」。市场上的确出现降价情况,但最终还是得回归到市场竞争。举例来说,Tesla降价拉响国内车厂警报,为了在起飞的市场中保有占有率,只好跟进降价。
业界多次传出降价风潮可能源于车厂零组件超额下单,业者也回应,事实上还有许多车款不只要等,甚至要等很久。以东南亚为例,丰田(Toyota)部分车款在当地交车还要等上1年。
零组件短缺的情况目前还是普遍存在,价格也居高不下,但第2季已看到复苏迹象,预期第3季将可以有更加明显的改善,而供应链回正的效益,恐怕得等到第4季、2024年初才能真正回馈到车厂身上。
至于全球车用供应链长期走势的观察,业者表示,与其说车厂与供应链将布局分为国内与非国内,倒不如说厂商将本求利、规避风险。G2抗衡已经延续数年,厂商早已习惯一样的零件国内一份、非国内一份。
汽车产业从设计、生产,再到最后交车的Lead Time比消费性电子长上许多,所以很多迹象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才会慢慢地浮现出来,而这也是愈来愈多供应链厂商近期明着遭到切割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业者认为「只在国内生产国内用的车」的理想恐怕很难实现,因为欧美厂商的芯片、关键零组件对于电动车、智能车发展还是相当重要,国内车厂恐怕难以脱勾。
即便如此,国内车厂向外扩张的雄心仍然不容小觑,如五菱、长城、吉利、等国内车厂都在东南亚有策略性地布局。
责任编辑:朱原弘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