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与电动车“豪赌”未竟:3820亿美元投资下的供应链困局
来源:ictimes 发布时间:2024-08-16 分享至微信

美国为重塑国内芯片与电动汽车产业的雄心壮志,在两年前通过了一系列重量级法案,但时至今日,这场耗资近3820亿美元的“豪赌”似乎并未如预期般顺利展开。尽管《通胀削减法案》与《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向科技自主与绿色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然而,将蓝图变为现实的道路却布满荆棘。


巨额补贴的诱饵确实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目光,纷纷宣布在美国加大投资力度。然而,从芯片到电动汽车,再到可再生能源,多个项目的进展却频频受挫,延期、削减乃至取消的消息不绝于耳。这不禁让人质疑,美国是否真的能够依靠这些法案,成功构建起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体系。


在电动汽车领域,美国市场的销量放缓与中国车型的激烈竞争,让特斯拉等本土车企倍感压力。同时,电池工厂的建设计划也遭遇重重困难,福特、LG等巨头的项目纷纷延期或缩减规模。而在芯片行业,尽管台积电、英特尔等巨头获得了大量补贴,但人才短缺、建设延期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它们。


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美国试图通过立法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但实际效果却远未达到预期。数据显示,中国依然占据着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进口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太阳能电池板等可再生能源产品也大量依赖进口。这表明,美国在构建本土供应链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芯片和科学法案》与《通胀削减法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对于生产所必需的二级公司支持不足,导致整个供应链难以形成闭环。同时,高额的关税政策也并未有效阻止中国产品通过间接方式进入美国市场。


[ 新闻来源:ictimes,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