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台湾有摩托车王国的称号,但是电动摩托车研发却是另一个世界。除了有更多电子、电气化的元素加入之外,电池与换电站等研发也成为不少厂商的软肋。
台湾中油(以下简称中油)于2018年与三阳工业签署合作备忘录(MOU),双方针对电动摩托车开发合作,合作三大主要标的,都与最关键的电池有直接且密切关系。
日前三阳方面表示,对比Gogoro和光阳都有自己的换电系统,三阳却因合作伙伴中油迟未推出电池系统而导致电动摩托车开发时程落后,但强调「大家都在寻找电动摩托车赚钱的方法」。也再一次令人好奇,究竟电池研发有多难?
据了解,中油在软碳材料的研究已经超过10年。当软碳作为混掺材料时,具有寿命长、放电强、容量高等特性。针对电动摩托车电池研发方面,中油表示,在长年的研究之下,目前已经完成电池的研发。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中油电池研究的确已经完成,但是换电柜因有电磁波干扰问题,而且通常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无法自行测试,必须等到有成品后才可经由第三方实验室检测,然后接续完成除错与修正等程序。
业内人士补充,每当谈及电子和电气产品的法规测试与法遵时,电磁兼容性与电磁干扰是两大重点,也是产品设计时重要的考量事项。如果产品在开发初期未能将其纳入考量,等待后期阶段才要重新设计,不但耗时且成本高昂。而所谓的电磁干扰,就是异常杂讯可能导致电气、电子、射频系统等功能中断,最终导致服务应用端出现异常。
事实上,换电站除了存放电池之外,目前也衍生出虚拟电网应用,不仅技术含量高,成本也高,而这也是为何目前台湾电动摩托车市场出现PBGN联盟的原因之一。共享换电系统,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可以缩短电动摩托车研发、上市的时间。
目前台湾主要的换电系统除了有Gogoro Network之外,还有光阳的Ionex,如果三阳与中油的合作项目上路,台湾电动摩托车换电系统将进入三国时代。
如同电动车一样,电池也是电动摩托车中占整车成本最高的部分。但与电动车不同的是,台湾电动摩托车目前以换电比例为高,而在电芯部分也尚难达成落实国产化的目标。而积极转型的中油,近年除了在绿电发电、储能等方面大力投入之外,在电池方面的研究也不落人后。尤其目前不论是磷酸铁锂(LFP)电池或是三元电池,主要的负极材料皆以石墨为主,对于快充、寿命等挑战都有待突破,而这样的缺口便是中油研究多年的软碳材料可以弥补之处。
责任编辑:毛履万亿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