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7月电动车联盟MIH宣布Karma Automotive成为成员之一,电动化移动、云端服务暨创新事业资深副总裁Chris Sachno登台,亲自参加MIH Demo Day,众人对于这家来自美国的豪华电动车厂也有更进一步了解。
Chris Sachno表示, Karma的核心策略始终是为可以兼容于各电动车型的创新科技、模块架构等,以确保长期伙伴关系。摊开Karma生态系地图会发现,其主要发展聚焦在三大核心领域,包含售价可能高达15万美元的顶级奢华电动车的Karma Auto、商用电动车解决方案的Powered by Karma,及CFM模式(Customized Flexible Manufacturing)提供更多定制化的电能移动解决方案。
这正好呼应MIHCEO郑显聪先前表示,Karma在制造、工程方面的经验和能力,符合MIH战略合作伙伴条件,将共同开发与定义下一代电动车、自动驾驶、车联网应用一说。但Karma为何受到MIH青睐?或许要从其加州研发制造中心Karma Innovation and Customization Center(以下简称KICC)说起。
据Chris Sachno解释,KICC不仅是获得ISO9001和ISO14001认证的厂房,还具备雷达、ADAS、环景系统校准及测试能力,以及自动化的生产线。目前Karma运用自主技术进行车辆设计,零组件部分则发包由协力厂商进行生产,最终再送回KICC进行整车的组装及测试。除直接交付客户外,也透过代理商形式,在全球各地展示中心展售。
据了解,Karma前身就是Fisker Automotive。2014年Fisker因破产遭国内万向集团收购后更名,但Karma车款与技术中仍看得到Fisker的影子。Karma迄今已经交付1,000辆新车,预期年产能最高可达到1.5万辆。这样的数据看在汽车产业眼中或许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别忘了Karma本质是新创车厂。
Chris Sachno指出,对于电动车新创来说有五大里程碑,依序为拥有名字和点子、成为一家公司、打造作业模式原型、募资,最后是出货。显然,Karma已经成功挺进最后一个阶段,并且在与MIH建立起伙伴关系后有志得伸。Chris Sachno也透露,2023年将发布全电动车款GSe-6,2024年也预计在推出新车款,是否会是与MIH合作的产物,则值得期待。
在技术方面,Karma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EA)、车用信息娱乐系统(IVI)、电控及动力系统等领域都握有自有技术,对电池部分也有所着墨。在动力系统部分,包括电池组(Battery Pack)、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动力控制单元(PCU)都是自行开发。
Karma的OEM、设计开发与制造能力对于MIH来说相当有助益,这也是两者合作的利基。MIH的开放式平台已经有效降低跨入电动车产业的门槛,不仅可分享技术,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一同重新定义次时代电动车生态系。
责任编辑:朱原弘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