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大厂采购与自研芯片打破传统藩篱,验证分析实验室商机明显看增。李建梁摄(数据照)
汽车电子化与新能源车成为车厂未来发展主轴,半导体业者表示,车用半导体产业链已经与以往高度分层、宰制于一级供应商(Tier1)大不同,电动车(EV)新创更打破传统藩篱,直接找上检测分析实验室,进行高端车用自研芯片、或向IC设计公司所采购芯片验证案件进行委托,成为如台系验证分析业者宜特、耕兴等稳健成长商机。
宜特等验证分析业者,向来与传统车用Tier1业者关系良好,也受到系统大厂、EV大厂青睐,随车用芯片研发动能持续推进,验证分析业者如宜特等,2023年几乎不受景气波动影响。
尽管在2023年消费电子终端市场低迷,但Tier1业者、IDM等车用领域相关的大厂,甚至上修财测。包括如Tesla、比亚迪等EV龙头及新创EV业者,更打破以往分工明确的车用芯片供应链。
以自驾等级来看,若要升级到LV4~5水准,一辆车估计采用的传感器(Sensor)上看40组,比LV1~2自驾车的10~12组高出数倍。其次,行车电脑算力也持续升级,这也吻合台积电揭露的方向,2030年将有9成汽车搭载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
在2020~2023年台积提供以7、5纳米制程为基础的N7A、N5A因应汽车平台创新,随后更推出「Auto Early」技术,包括N4AE、N3AE等,替2024、2025年汽车平台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台系IC设计一哥、显示驱动IC(DDI)设计一哥也纷纷强化车用芯片布局,车用芯片成为手机、TV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暂时修正下,仍保持活力的品项,也成为验证分析业者接案动能来源。
验证分析业者预期,2002~2017年每辆汽车芯片使用数量,大约成长1.5倍,然2017~2021年则成长2倍,推估接下来几年仍将持续成长,并且不受汽车销售量所影响。
车用芯片供应链端的变化,更是系统厂、芯片商、代理代理端三方都看重的关键。
由于更多「非车规」零组件需求窜升,芯片采购模式大不相同,车厂跳过Tier1业者,直接与芯片厂商合作并非新鲜事,可望缩短流程、强化供货稳定性与降低成本。
供应链业者透露,系统大厂、EV大厂等由于研发费用比重惊人,对于规模较小的委外验证分析费用相对「阿莎力」,大胆向各大实验室委案,传统Tier1或IDM反而有成本等多层面考量。
随着自研芯片蔚为风潮,也使得周边供应商在与验证分析实验室的合作更为顺畅,在车用商机持续窜升的态势下,具有汽车电子协会(AEC)会员资格的业者,可望更为受惠。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