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Issue)国内MCU急起直追 新一波车用大战将启
来源:DIGITIMES 发布时间:2023-04-28 分享至微信

随着国内车用MCU突围,MCU竞争从低端晋升至中高端领域。李建梁摄

随着国内车用MCU突围,MCU竞争从低端晋升至中高端领域。李建梁摄


消费性电子、电脑通讯、车用、工控及医疗等领域,撑起国内MCU应用市场一片天。随着近期消费性电子进入蛰伏期,车用领域潜能持续被市场看涨,让国内MCU业者竞相切入中高端领域,寻求突围之道。

过去两年,半导体产业遇上前所未有的缺货涨价潮,采成熟制程的MCU更在势头上。产能紧缺、半导体本土化以及车用市场量能爆发的多重原因交叠下,为国内MCU产业带来发展机运。

据IC Insights数据指出,2021年全球前五大MCU厂排名依序为,恩智浦(NXP)、Microchip、瑞萨电子(Renesas)、意法半导体(STM)、英飞凌(Infineon),上述五大MCU厂排名与2020年相同,取得超过全球8成市占率。

国内MCU业者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家电等低端的细分市场,汽车和工控等中高端市场则被国际大厂寡占。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尽管国内拥有上百家MCU厂商,2020年国内本土化约5%,即使市场大,自给率仍不敌国际大厂,且彼此同质化情况严重。

国内MCU业者在过去两三年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抢占消费性电子市场,在8位元MCU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近三年来MCU价格先涨后跌的情况,对以消费性电子市场为主力的国内厂商更是雪上加霜,尤其国内业者价格战拉锯最为严重。

过去两年的全球芯片荒,以及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角力不断升级,引发国内半导体本土化浪潮,给予国内MCU业者新的历史机运。为了保持产能稳定,不少国内终端车厂开始优先选择本土芯片进行设计开发,受惠于国内庞大的汽车市场,国内MCU业者加速挥军车用MCU领域。

车用MCU主要以8位元、16位元、32位元为主,其中,8位元主要用于比较基础的控制功能,如座椅、空调、风扇、车窗等控制;16位元则主要用于下车身,如引擎、电子刹车、悬吊系统等动力和传动系统;32位元应用于汽车智能化,主要在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AS)等高端应用场景。

在车用领域,国内MCU业者大多聚焦于32位元,力求推动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达到最高标准,以打下车用MCU本土化的基础。

首要代表型企业为万亿易创新,2020年万亿易创新开始布局车用MCU,经过两年多的开发验证,其40纳米车规MCU产品GD32A503系列已于2022年9月正式推出,与多家Tier 1和车厂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另一家国芯科技,则采取高、中、低产品系列,据国芯科技指出,截至2022年9月底,研发的新一代中高端车身/网关控制芯片已超过130万颗出货和装车。

由于车用MCU供应商主要为国际IDM大厂,国内车用产业链并不成熟,在中美科技摩擦加剧的背景下,车厂开始寻求芯片本土替代,以确保供应链安全可控,也让国内MCU业者有了新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台湾MCU业者也不落人后,如盛群、新唐、凌通、松翰等,均相继投入车用领域,不过相关业者也坦言,车用MCU的认证门槛较高、认证时间长、进入难度大,且受限于产能及技术规划,进展恐不如国内快。

随着国内车用MCU突围,MCU竞争从低端晋升至中高端领域,已成为发展的必然,台厂如何在国内具有利基市场下进行突破,考验着业者的布局进展与策略。


责任编辑:朱原弘

[ 新闻来源:DIGITIMES,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