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公私部门频传个资外泄事件,连微风集团都承认中招。数码发展部表示,微风案已展开跨部门调查,并将重新检视网安法纳管范围。
安侯建业(KPMG)顾问则观察,黑客产业已发展出完整供应链,不但有勒索信提供「早鸟优惠」催促付款,黑客集团还可能向台厂的外商客户告状。
媒体22日报导,有人在黑客论坛声称窃得微风百货的业务数据、90万用户个资等。微风坦言,近日收到匿名网络勒索信件,已立即启动损害机制,但也强调外流个资与公司数据库有落差,黑客未必是从微风骇入。
数码部部长唐凤23日表示,已责成旗下国家资通安全研究院配合经济部商业司展开行政调查,针对微风百货的网安措施提供专业协助。随后将配合《个人数据保护法》修法提出相应配套,并与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合作,重新检视网安法纳管范围,特别是与大量个资相关的部分。
此前,卫福部健保署、和泰汽车旗下的和云移动服务(iRent)相继传出个资外泄事件。公路总局2月9日即表示,确认iRent有违法情事,发生外泄风险之个资笔数达40万笔,依《个人数据保护法》处最高罚锾新台币20万元。
KPMG台湾所顾问部营运长谢昀泽受访时表示,近期黑客攻击事件爆出,推测是有集团策划、有节奏性的曝光,攻击计划可能部署已久。过去台湾常被黑客盯上的焦点产业是金融、制造和上市柜大型企业,但现在已盯上一般中小企业。
正如台湾电子业以完整供应链闻名,黑客产业的上下游供应链也已成形,从代工、数据兜售到勒索取款皆有相应的「供应商」。
谢昀泽观察,在黑客产业的专业分工中,上游由网络狙击手先「代攻」窃取数据,交由中游的数据贩子分批分时于暗网兜售,最后经下游的取款车手透过各种心理战和媒体战,恐吓企业交付赎金。
有些黑客勒索信甚至还附上早鸟优惠和QRCode,显示取款仍为黑客攻击的主要目的。而黑客集团很可能是跨国运作,并寻找接地气的在地伙伴,以达成伤害企业形象、勒索取款之目的。
虽然个资外泄的消费者是受害者,但集体诉讼门槛高,愿意提告的消费者有限,因此形象遭重创的企业仍为主要受害者。有些台厂遭受攻击后可能不愿付款,攻击者还会向其客户如苹果(Apple)告状,台厂可能迫于客户压力而付款。
谢昀泽也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愈趋普及,黑客也可能运用相关工具加速网攻作业。虽然聊天机器人开发者皆宣称设有安全道德围墙,想产出恶意程序码「理论上」应会遭拒,但这些安全围墙会否被翻墙,仍是潜在风险。
责任编辑:朱原弘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