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产业经历前2年需求大爆发的荣景后,当前处于价格连5季下滑,以及产能相对过剩的低迷状态。产业持续低谷徘徊,直接拖垮面板厂业绩。尽管如此,京东方正积极针对未来进行技术布局,打算为产业回暖预备,接连投资设立3家新公司,使触角不断扩张海内外。
受疫情反复与地缘政治冲突升温影响,显示器产业前3季市场需求不振,价格不断探至成本价。因应价格快速下滑,自6月开始,面板厂小幅减产,但收效甚微;8月不得不加大减产幅度,跌势才开始趋缓。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京东方、TCL华星和惠科三大厂平均稼动率皆降至70%以下。
几大面板厂LCD电视面板库存水位已降至3~3.5周,库存积压问题得到缓解,9月LCD面板价格降幅明显趋缓。业界人士指出,随着面板厂持续加大减产力道,10月LCD电视面板供需格局改善明显。
奥维睿沃预计,10月75寸及以下LCD电视面板价格与上月持平。群智谘询预计,10月4个主要尺寸(50/55/65/75寸)价格与上月持平,预计32寸面板和43寸面板价格均有望在10月上涨2美元/片。群智谘询总经理李亚琴表示,目前LCD电视面板价格全线低于现金成本,面板厂生产动力不足,减产幅度达到历史最高。短期看来,面板价格有望止跌回稳。
另外,Omdia认为面板市场整体出货量在2022年下降达到12%,主要集中在电视、PC、监视器和智能手机。然当前供过于求最严重的时间点已过去,预计2023年终端市场需求逐渐复苏,整体面板产业出货量将成长4%。
近日多家面板厂也对后市展望释放出相对积极的信号,例如,TCL科技表示前3季需求不振,显示业务业绩已处于周期底部,随着主要面板厂产能有序供应,库存逐渐健康,加上部分区域市场需求回暖,产业前景有望止跌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调研机构认为,LCD供过于求将持续到2023年。预计2022年第4季,全球5代以上LCD厂的开工率为60%,是10年来的最低值。韩国业界强调,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稳定,加上通货膨胀上升等因素,持续压抑2023年消费者需求,面板需求量下跌,供应量仍在增加,2023年LCD供应过剩仍将持续。
积极布局未来技术 京东方设立新公司
Omdia分析表示,当前市场非常「矛盾」,消费者整体换机需求减慢,造成2022年面板市场和价格持续下滑,但是高端面板需求却持续上扬,例如更高端的智能手机、折叠屏手机、AR/VR显示、车载显示以及OLED电视的面板等。这也意味着,整体面板产业的价值提升,必须透过技术提升这一发展途径,面板厂商必须针对更长远的未来,基于技术进行布局。
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近来接连投资设立了3家新公司,在海内外设立多个制造基地与子公司。10月8日北京京东方创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经营显示器件制造、显示器零组件销售、电子零组件制造、电子零组件批发等。根据企查查数据,该公司由京东方、北京屹唐智显科技创新产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持股,分别持股79.31%、20.69%。
9月28日,重庆迈特光电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10亿元,业务包含光电零组件制造、光电零组件销售、当地贸易代理、进出口代理等。其由京东方A全资子公司北京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豪雅株式会社共同持股。京东方在海内外积极扩张业务,重庆便是其制造基地之一,业界分析,新公司或许和重庆制造基地的业务发展有关。
据了解,重庆两江新区京东方6代可挠式AMOLED生产线产能持续爬升,1~7月完成投资人民币34.7亿元,投资进度达88.9%。此外,康宁(Corning)前段熔炉已完成投资人民币12亿元,主厂房及配套厂房基本建设完成,正进行设施设备安装。
9月26日,京东方还与苏州安弦志合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成立了安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经营5G通讯技术服务、卫星通讯服务及IC设计与相关服务。
京东方表示,面对外部环境、需求变化、产业竞争等多方因素导致的产业波动,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价格上涨时应赚尽赚,价格下跌时确保现金流、市占与研发,努力实现优于同业的经营业绩。
责任编辑:陈至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