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动见观瞻。日前公布的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仍有8.3%,不仅年增幅度高于各界预期,核心CPI年增率达6.3%,也不减反增,也连带让美国联准会的鹰派作为势在必行。
美国通膨居高不下,联准会(Fed)已经多次喊出打压通膨,将会不惜代价,9月提高利率后,也会同时将缩表规模扩大一倍到950亿美元,量化紧缩正进入全速前进阶段。美国加快收回资金脚步,也会影响消费市场动能。
通膨怪兽来袭 消费市场萎靡
对消费者而言,通膨是消费缩手的主因,当买面包或牛奶都有压力时,谁会买智能手机或PC?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与通膨数字,如同跷跷板,通膨数字高,消费者信心指数就往下降。
2022年1月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在101,然到2月,该数值却陡降至72.3,通膨数字恶化及消费者忧心财务前景,是下滑主因。最新的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59.5,比8月的58.2稍微提升,主因油价下跌,让消费者对短期与长期的通膨预期下降结果。
不过要通膨下降,免不了伤害经济成长率。美国前财政部长桑默斯(Larry Summers)指出,联准会官员要坚定升息,才能够将40年高点的通膨数字压抑下来,然在此过程,美国经济软着路的可能性极低。就连现任联准会主席鲍尔(Jerome Powell)也表示,在打击通膨的升息过程中,经济软着陆将非常具有挑战性。
一方面有通膨阴影在前,另一方面又可预见,经济前景不佳,加上央行升息导致的资金减少,股、债齐跌,都让消费者感受到与前几年完全不同的光景,遑论欧洲还有俄乌战争的冲击,而亚太有币值大幅下滑的问题。
然上述问题,短期内看似都无解。细究美国8月通膨数字,与美国联准会升息态度最有关联的核心CPI,其8月年增与月增双升的主因,在于房租的租金成本持续上扬,反观不论能源、新车等年增率都在放缓。然房租项目,预计要等到第4季至2023年初,才会因为新的租约签订而放缓。
此外,联准会理事Christopher Waller于9月初表示,要谈通膨显着持续下降,时间尚早,因为住房价格之外,有6成以上不同的服务项目或商品,都成长3%以上,未来关注的焦点,除了房屋租金外,也须关注薪资成长速度。
美国薪资持续拉升,根据亚特兰大联准银行的薪资追踪报告显示,美国7月薪资创下24年新高,年增率升至6.7%,而因为通膨,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紧俏,让美国劳工罢工事件频率更胜以往,2022年上半罢工事件达180起,较2021年同期的102件高,响应人数更多,下半年可能更多。
罢工会带动薪资上扬,而薪资上扬又会带动通膨拉升,不论房租或薪资,短期内要下降的可能性有限,而影响欧洲通膨甚钜的能源,牵扯到战事胶着的俄乌战争,而亚太购买力又与美国联准会升息及避险需求的美元升值相关,各迹象都显示,消费市场到年底前要转好的曙光难见。
消费市场吹寒风,往年从9月开始,消费电子供应链为圣诞节消费旺季备货的忙碌景况,也不复见,反观是前两年飙升的运价,正在快速回落。美西线运价9月中旬跌至2,900美元,2021年圣诞节前,美西线运价达7,400美元,业界估,后续恐将回落至2,500美元。
NB转弱超预期 降库存成头号工作
如同货运,前2年同样登上顶峰的NB,也在经历供过于求的过渡期。从第2季起,NB品牌厂意识到大事不妙,前方代理销售动能快速萎缩,然原本海运塞港货品又陆续到港,库存满手,只好直接向ODM喊卡,并且积极促销,迄今已经历2个多月,库存水位下降有限。
供应链指出,客户仍然有下单,只是拉货与下单量差异极大,拉货动能相当疲弱,与2021年旺季相较等同砍半出货。不论是零组件或ODM,多数认为,整个供应链库存清理,要到2022年底才会逐渐舒缓,直至2023年下半,将再重启拉货。
现阶段各品牌厂主轴,仍以清除库存为首要目的,然除了原本的消费机种卖不动,就连原本看好的商务市场及电竞市场都难以支撑。业者分析,除了通膨、经济展望不佳的大环境因素外,前2年暴冲的市场需求在满足后,也需要时间沈淀。
DIGITIMES Research统计,NB市场规模在过去10年,处于跌多涨少的状态,从2012年的1.95亿台,至2016年跌至1.49亿台的低点后,就在1.5亿台上下徘徊,直至2020年因为COVID-19(新冠肺炎)爆发,出货达2亿台,2021年NB更冲至2.47亿台,这2年多的1.5亿台,本来就需要时间消化。
疫情过后的消化期,加上高通膨、低经济成长率的大环境,NB处于先天不良,后天失调的窘境,即使有在线教育、混合工作等新需求带动,1年的库存消化,其实不算长,也因此业界更保守的看法是,2023年也难以期待回温。
乐观者认为,美国经历暴力式升息后,通膨在2022年可有效压抑,2023年升息脚步将明显放缓,有助于经济复苏。此外,新的学习与工作型态,也会让NB消费市场放大,而前2年学校买的Chromebook,到2023年也会有换机需求,都会带动NB于2023年下半重启拉货。
苹果一支独秀 台厂同步吃香?
不论如何,Wintel机种在2022年下半的旺季不旺已成定数,2023年淡季偏淡也将劫数难逃。唯一仍有看头的只剩苹果(Apple)。从MacBook的主力代工厂广达出货优于同业,可看出苹果MacBook动能,广达7月NB出货较6月成长,且8月出货下滑幅度,在ODM当中也最小。
广达预估第3季NB出货将季增20%,其第2季出货为1,240万台,意味第3季出货将达1,488万台,而其他ODM厂,仁宝评估,第3季出货将较第2季衰退个位数,原本纬创评估第3季出货持平,英业达评估有机会季增,然如今都预估第3季出货将会季减,第4季能见度低,均保守看待。
苹果看似独撑大局,除MacBook Air推新款,外型、摄影镜头及处理器均更新,大受市场欢迎外,也传出苹果将于10月推出新款MacBook Pro,搭配更新的处理器,预计将会再吸引一批果迷掏荷包响应,已有果迷在网络上说,手中MacBook Pro等着更新。
MacBook使用者与Wintel过去井水不犯河水,近年跨界转向苹果的消费者愈来愈多,加上2022年Wintel机种出货下滑幅度扩大,也让跌幅较小的MacBook的市占率不退则进。DIGITIMES Research统计,苹果MacBook市占率达10.8%,近5年首度突破双位数。
DIGITIMES Research预估,2022年苹果MacBook出货量将达2,218万台,年减仅1.4%。反观其他品牌厂,跌幅都接近或超过双位数。华硕出货跌幅在前6大厂相对较轻,仅9.2%,然其他诸如联想年减幅度达14.7%,惠普(HP)年减幅度达22.6%,戴尔(Dell)减幅达18%,宏碁减幅达33.2%。
苹果MacBook拉升的另一问题是造成消费排挤效应。MacBook平均单价较高,在市场衰退时,高端与低端机种通常销售较佳,MacBook会导致高端机种的市场竞争更白热化,也导致Wintel品牌厂互相踩踏的情况更严重。
然苹果MacBook一家烤肉,能有几家跟着香?台湾苹果供应链能跟着吃香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苹果正持续推动供应链在地化,主要在国内大陆生产的MacBook,也都以国内供应商为主,即使多年跟随苹果的广达与富士康,也必须面对来自国内代工厂闻泰的组装订单分食。
供应链指出,苹果近年分散生产的态度明确,除了生产地点从国内分散至越南、印度等地,在国内内部的生产据点也在分散,此外,另一种分散方式是将原本集中在台厂生产的项目,转至国内厂商,因此,即使MacBook市占率拉升,对台厂来说,也不一定能同步受惠。
责任编辑:孙梓翔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