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03年10月)
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15年7月)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19年5月)
院长:吴华强 教授
2021年10月26日清华大学成为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全国首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之一,拟重点发展“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及EDA、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封装与系统集成、MEMS与微系统、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集成电路专用材料”等学科方向。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于2021年4月。清华大学的集成电路学科却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渊源,其前身可以溯源到1957年筹建的半导体专业,是我国较早成立半导体专业的高校之一,为我国微电子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自1956年设立半导体专业,清华大学在集成电路领域迄今已培养本科生4000人以上,硕士生3000人以上,博士生500人以上。2016至2020年,超过七成的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和科研一线。
清华大学是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建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发改委“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双创平台、“固体器件与集成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基地,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提供一流支撑,在我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发展史上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国家水平、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产业领军人才,为中国集成电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集成电路行业关键问题,结合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集成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制造工程设置研究所,拟重点发展“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及EDA、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封装与系统集成、MEMS与微系统、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集成电路专用材料”等学科方向,完整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人才培养方面,培养类型包括本科生、专业型硕士生、学术型博士生以及专项博士生等。其中,本科生培养采用大类培养和书院培养模式,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主。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现有教职工约300人,其中教师53人。学院还将通过兼聘、双聘等灵活务实的用人机制,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师资队伍。
教学设施与条件建设方面,学院拥有国际领先的实验平台,包括设计EDA平台、校级微纳加工平台及芯片测试平台,具有完备的8英寸后道工艺与封装类设备,国际一流的薄膜制备与表征及原型器件制备与测试能力;EDA软件90+种,微纳加工设备约200台套,测试设备约60台套,已形成7*24小时开放运行机制,有效支撑实验教学和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开展。
科研成果方面,2020年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86篇,其中: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6篇,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2篇,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78篇,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0篇。2020年申报专利85项,获得专利授权51项(其中职务发明专利49项)。2020年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集成电路学院成立后,进一步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新模式,先后推出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集成电路项目、先进集成电路制造项目等人才培养项目,围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为国家集成电路事业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集成电路学院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探索“1+N”联合机制,与相关院系成立交叉研究中心,实现完整覆盖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聚焦集成电路学科前沿,打破学科壁垒,强化交叉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为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