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当地芯片电阻供应链交期近期再次延长,从8-10周延长至12周以上,即厂商收到订单后三个月后才可交货。为此,龙头大厂国巨苏州厂计划留下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力春节加班生产,并会视订单状况,决定是否再加码留守的规模。
公开资料显示,国巨为全球被动元件头部企业之一,其苏州厂主要负责研究、开发、生产片式元器件,除了片式电阻器外,产品线还包括片式积体陶瓷电容器、电感器等。龙头加班加点,也从侧面反映了被动元件产能告急趋势已现。
供需两端合力中,被动元件两大领域国产化机遇已初露端倪,全球电动化浪潮再成催化剂。
需求增长叠加产业链重整 国产替代机遇初现
此次被动元件产能告急,与目前晶圆缺货在逻辑上有相似之处:需求端上,随着5G终端、IOT、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消费电子需求旺盛等多重驱动,全球被动元件有望持续高景气,同时,在终端厂商对供应链自主可控诉求大幅提升背景下,国产化趋势明显,为国内厂商带来机遇。
供给端上,据开源证券刘翔团队11月26日报告分析,近年来MLCC等领域的海外大厂开始战略性调整,逐步退出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传统业务产能,同时部分大厂借日厂退出一般型号,营造供给紧张市况并大幅提价,引发下游客户不满。终端厂商寻求元器件国产化,开始大力扶持国内元器件厂商,加快导入国内供应商。
综合券商研报,在众多被动元件中,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以及薄膜电容器最受推崇,或将成为此次被动元件国产替代趋势下最为受益的两大标的。
MLCC:电动化拉动百亿市场 国产化迎来良机
MLCC方面,据CECA预计,2020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达131亿美元,其中车用市场(尤其是电动车市场)是MLCC市场未来主要的增长来源之一。
开源证券刘翔团队11月26日报告指出,与传统车相比,电动车的电子化水平有大幅提升,新增的电控、电池管理系统、ADAS系统、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等等极大促进了车用MLCC的增长。Taiyo Yuden预计,随着电动汽车对MLCC需求的大幅提升,2023年车用市场MLCC需求将是2019年的1.9倍。
国产化上,行业当前呈现寡头垄断格局,2019年行业数据显示,排名前六的MLCC企业市场份额已占到整个市场规模总额的90%以上,国内MLCC进口额466亿元,国内龙头风华高科MLCC收入仅9.9亿元,全球市占率1.1%,远低于海外龙头,国产替代潜力巨大。
薄膜电容器:电动车直流支撑电容首选
薄膜电容器方面,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21.25亿美元。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9年国内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约为12.4亿美金(87 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市场的57%。
薄膜电容器耐压高、可靠性优质、自愈能力的特点使其比较适合高压、大功率的应用场景。在新能源车场景中,为了防止直流输入功率突然变化对IGBT模块的影响,需要在IGBT前端并联大容量的直流母线电容,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成本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直流支撑电容的首选。
随着全球电动化浪潮强势开启,薄膜电容器有望分一杯羹。据刘翔团队预计,新能源汽车是薄膜电容器市场未来最大增量来源。假设全球乘用车市场每年增长1%,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乘用车市场 20%比例,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新增将近50亿元的薄膜电容器需求。
责任编辑:tzh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