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RF-Mount 推出不过一年的时间,至今已发表了 10 颗AO3409L原生镜头,从超广角到中望远、大光圈到旅游焦段全都备齐,目前就等标准微距与超望远镜头的加入。而这篇小编要带来的镜头评测是 RF-Mount 的第一颗超广角镜头「 Canon RF 15-35mm f/2.8L IS USM 」,最吸引用户的部分包括 15mm 起跳的广角端与五级 IS 光学防手震,同时加入 SWC 特殊镀膜与 ASC 空气球体镀膜,由此可见原厂对这颗镜头的重视,小编这次的测试重点包括风景、建筑与人像,还在观望的 RF-Mount 千万别错过这次的评测内容唷!
▌Canon RF 15-35mm f/2.8L IS USM / 外观与特色介绍
RF 15-35mm f/2.8L IS USM 与 RF 24-70mm f/2.8L IS USM 一起在 90D 及 M6 Mark II 的记者会上亮相,但因为这阵子有太多相机与镜头需要消化,所以现在才有时间处理这篇评测,之后 Kimin 也会带来 RF 24-70mm f/2.8L IS USM 的评测文章,敬请期待。上图是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配件一览,另外没拍到的还有镜头袋;莲花型遮光罩与内夹式镜头盖是标准备配,顺道一题 RF-Mount 的镜后盖的止滑纹更细更密,我自己觉得更好拿,以前拿 EF-Mount 镜头盖的确是比较滑手。
RF 15-35mm f/2.8L IS USM 机身维持着高质感的设计,金属本体加上强化塑料做为外壳,以消光黑的涂装来呈现,不易沾染指纹及油渍,体积为 88.5 x 126.8(mm),重量约 840 公克,比自家同级的 EF 16-35mm f/2.8L III USM(790 公克)要稍重一点。
RF 15-35mm f/2.8L IS USM 随镜附有 EW-88F 莲花型遮光罩,材质为塑胶同时设有释放键,不用担心遮光罩因碰撞而掉落;遮光罩的内缘附有消光螺纹,可抑制不必要的光线射入镜头而产生绕射现象。
RF 15-35mm f/2.8L IS USM 采用外变焦、内对焦的设计,镜身同时支援防尘防滴,比较有趣的是望远端时的镜身最短,广角端时镜头会伸出;镜身由上至下分别是镜头控制环、对焦环以及变焦环,而不论是对焦环或变焦环与镜身的平整度都很高,与 EF 镜头止滑皮外凸的设计不太一样。镜头控制环可透过机身内的选单来指定其功能,例如用来调整曝光补偿、感光度或光圈/快门,且可以指定要半按快门才可以操作或是直接就可以操作,避免误触的情况发生。
过去较常出现在中阶镜头的 Nano USM 没想到也应用在 RF 15-35mm f/2.8L IS USM 身上,它与传统 USM 都属于超音波对焦马达,不过 Nano USM 可说是结合了 STM 与 USM 两者优势,让它具备高速、静音的对焦特性,对于 DAF 对焦系统来说更有利于录像作业,能完成更精准且流畅的合焦表现。
RF 15-35mm f/2.8L IS USM 焦段涵盖 15-35mm,15mm 起跳的广角端也仅次于自家的 EF 11-24mm f/4L USM,光圈范围从 f/2.8~f/22,使用 9 枚光圈叶片,拥有圆形散景。其滤镜尺寸为 82mm,目前主流的高阶变焦镜头也从过去的 77mm 升级至 82mm,我想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进光量;前玉的部分原厂也提供了氟镀膜,水珠不易停留在表层,沾染到脏污及指纹时也比一般镜片更易于清洁保养。
上图是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光学结构图,其采用 12 群 16 枚的光学结构,内含 3 枚 GMo 玻璃铸模非球面镜片 及 2 枚 UD 超低色散镜片,另外还加入「SWC次波长结构涂膜」及「ASC空气球体涂膜」,可用来抑制鬼影与眩光的情况,这光学成本下得可真足啊!
RF 15-35mm f/2.8L IS USM 内建 IS 防手震,约可补偿 5 级的快门速度,镜身上也有防手震的实体开关,至于防手震的表现如何,以下也会有相关的测试心得。
镜身上设有「AF/MF」的开关,不过当你想在 AF 模式下使用全手动对焦功能的话,必须先进选单内找到「电子镜头手动对焦」,选择「单次 ? 启用」或「单次 ? 启用(放大)」都可以,个人觉得后者相较之下比较实用,当你在半按快门对焦时即可转动对焦环来操作,放大检视更有利于确认合焦与否。
如果是 Canon 的 DSLR 想要放大确认时,一定得倚赖机背的荧幕的 Live View 模式,EOS R 就没这问题了,不必改变取景模式,这也是 MILC 内建电子观景窗的优势。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最近对焦距离为 28 公分,放大倍率约 0.21x,这点则略逊于自家的 EF 16-35mm f/2.8L III USM(0.25x),但超广角的重点本来就不是放大倍率,基本上不需太在意 XD。
象是 RF 15-35mm f/2.8L IS USM 这类的顶级镜头,特别是「L」镜一定是日本设计制造,只有一些入门镜头会选择在日本以外的产地制造,例如 RF 35mm F1.8 MACRO IS STM 这颗定焦镜就是台湾制造唷!
过去 EF-Mount 透过 11pin 来传输资料,全新的 RF-Mount 则提升至 12pin,从上图也可以看到镜尾电子接点的部分;金属镜尾同时可以看到外围有橡胶圈的设计,让镜头接上机身时灰尘及水珠无法趁隙而入,这也是多数 L 镜的标配规格。
目前 RF-Mount 仅有 EOS R 与 RP 这两款相机,就机身等级与画素高低来选的话,针对镜头评测当然还是搭配 3,030 万画素的 EOS R 比较妥当,毕竟高画素才能发挥高阶镜头的实力,只不过当 APS-C 片幅的 90D 与 M6 Mark II 画素都来到 3,250 万的时候,接下来 Canon 全片幅的画素会提升到 40MP 还是 50MP 不免让人期待!
▌5 级光学防手震实测 / 15mm 广角端
小编以上都针对 15mm 广角端环境下进行 IS 防手震的测试,1/15s 推算 5 级快门补偿的话,理论上可用 2s 进行手持拍摄,但实际我用 15mm 拍近物时,0.5s 才能得到比较稳定的画面,大约是 3 级的快门补偿效果;如果是用 15mm 拍远景的话,快门需提升至 1s 的影像才清晰,此时约 4 级的快门补偿效果。
▌15mm 广角端 / 35mm 望远端|变形比较
RF 15-35mm f/2.8L IS USM 内含 3 枚 GMo 玻璃铸模非球面镜片,用料仅次于 EF 11-24mm f/4L USM,应该与 EF 16-35mm f/2.8L III USM 同级,看来原厂对变形控制这部分下足了功夫,以下测试均有开启「镜头像差校正」功能,最终得到的结果让小编相当满意,看画面四周这变形率相当的低,不过用来拍人像的话还是得要留意构图比例。
▌15mm 广角端 / 人像构图实例
▲EOS R 15mm ISO100 f/2.8 1/200s / ▲EOS R 15mm ISO160 f/2.8 1/200s
以上皆是用 15mm 广角端拍摄的范例,左图的人物我以居中来构图,比较没有发挥到超广角的张力,右图我重点将人脸居中,构图时让双脚尽可能分开且放在画面的角落,这时脚长就会显得比较夸张,也两张影像营造出来的氛围就差很多。
▌各级光圈解像力测试(15mm)
在 Canon EOS R 这 3,030 万画素的诠释下,f/2.8 的中央画质就已经是工作光圈的水平,光圈 f/2.8~f/8 之间的整体画质都很锐利,不论是影像的中央或边缘区域,但从 f/16 开始便可以发现中央影像开始偏软,当光圈缩至最小 f/22 时更是明显,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各级光圈的解像力实测(35mm)
望远端 35mm 时光圈 f/2.8~f/16 的中央及边缘影像都很清晰锐利,整体来看依然可视为工作光圈,表现与广角端大同小异,比较之下只有 f/22 会显得软一些,但真有需求的时候,还是可以派上用场啦!
▌各级光圈的星芒实测(15mm)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光圈由 9 枚光圈叶片组成,从下面的范例可以看到从 f/2.8 开始即可看到逐渐显性发展的星芒,f/8 开始的星芒样式变得更明显,也是 9 枚光圈叶片结构的缘故,因此能得到 18 道的放射状星芒,其星芒样式较接近海胆的造型。这里忍不住想抱怨一下,LED 路灯固然亮又省电,对用路人来说相对是比较安全的,但用它来测试星芒相对不讨喜,还是传统路灯的卤素灯泡比较有味道 XD。
▌各级光圈的色散抑制表现
RF 15-35mm f/2.8L IS USM 内建 2 枚 UD 超低色散镜片,可有效抑制横向色差, 因为横向色差无法透过缩光圈来修正,必须透过镜头本身的光学结构来改善。先来看看开放光圈f/2.8时的色散抑制情形,上图我都是针对最容易出现色差的高反差区域进行裁切,不过神奇的是就连 f/2.8 也察觉不到纵向色差的存在,不愧是大三元镜头。
▌各级光圈的抗耀光表现
Canon 在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第一枚镜片加入「SWC次波长结构镀膜」(Subwavelength Structure Coating)及第倒数第二枚镜片加入「ASC空气球体镀膜」(Air Sphere Coating),目的就是要减低鬼影及光斑的产生,实际从各级光圈去测试拍摄,且必须在某些特角的角度下才会出现光斑或是鬼影,像下图这种极端的例子对画面的影响也有限,抑制效果算是相当不错。
小编内文的实拍样本均是机身 JPG 直出,就算有后制也会特别注明,以下这两张就是意外的插曲,这是上周帮机车版同事 Linus 拍摄 SYM DRG 首图的成果,原本是想直接用他的相机来拍,但想说刚好在测试 RF 15-35mm f/2.8L IS USM 就顺便带身上;最初只带了两支外拍灯但发现似乎不够用,后来 Linus 又回去多带了一支外拍灯加上一支闪灯才勉强搞定。
下面这张图用两支主灯分别装上红色与蓝色的滤色片,一支用来补骑士(Linus 本人)轮廓,另一支来补车尾的烟雾,第三支外拍灯用来补骑士的安全帽与皮衣,小闪灯则是用来打亮后轮框的部分,但因为现场只有我们两人,当 Linus 烧胎时后轮会乱撇,以致于光无法补在最正确的位置上,如果有帮手可以随时移动闪灯的位置,效果应该会更理想。最终透过 LR 进行微调与少量裁切,就是以下的成果囉!
以下这张照片的布灯方式跟前一张差不多,差别仅在于骑士前方装着红色滤色片的外拍灯刚好没电...加上当时的曝光参数,顺理成章让背景变黑,同时也让主题更明确,这张除了轮廓光没补之外,其余的补光位置都有到位。这两张照片都是我蹲在地上以低角度取景的成果,此时侧翻荧幕加上流畅的触控对焦优势就出来了。
▌Canon RF 15-35mm f/2.8L IS USM 使用心得与结语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出现总算是补齐了超广角的焦段,加上同步推出的 RF 24-70mm f/2.8L IS USM 与近期发表的 RF 70-200mm f/2.8L IS USM,俨然形成 RF 的变焦大三元,但 Canon 的野心当然不仅于此,前阵子外媒已经流出 RF 14-28mm f/2L USM 的专利图,相信它会是 RF 28-70mm f/2L USM 的好伙伴,届时说不定能组成「f/2 变焦大三元」也说不定!
这阵子试用下来都很满意,唯独那个 IS 镜头防手震的快门补偿效果不如小编所预期,即便是用 15mm 拍摄远景,实际测试大概只有 4 级的补偿效果,当然这只是抽样测试,其实上还是得看每个人的手持稳定度,再来就是运气吧!毕竟是机率的问题,无法保证每次都能成功或每次都失败,我只能如实提供给大家我的使用经验,在掏钱败家之前起码有个参考依据。
RF 15-35mm f/2.8L IS USM 就光学表现来说,已经做到近满分的水平,不论是广角端或望远端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f/2.8 的解像力就十分惊人,色散抑制与抗耀光的能力都很不错,可应付不少高反差的题材,再来 15mm 加上镜头校正后的低变形率也是它的强项,以平视角度拍摄风景或街景时相当好用,用来诠释人像也不成问题,但建议还是要掌握广角人像的构图诀窍。文末一如往常的带来大量的实拍样本,风景与人像题材各半,有入手的网友也欢迎留言分享心得唷!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