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由于中美“芯”战爆发,国人感受到了来自美帝的深深恶意。由此激起了国内一场该如何强“芯”的讨论风潮。纵观整个事件,中国“芯”之所以处于劣势,主要是因为核心技术的被动。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芯片高端市场几乎被美、日、欧企业垄断,中国芯片市场虽然增长较快,但是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度非常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4/378925.htm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在“智能制造”等概念的指引下,中国已经渐渐摆脱了之前“低端”、“廉价”的固有形象,开始向高端产业、智能制造转变。然而需要清醒的是,骄人的成绩是在庞大的体量基础之上取得的,我国很多核心技术仍然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如今强“芯”之路已经被提上日程,我国相关企业亟需韬光养晦,勉力而行。事实上芯片绝不是我国唯一被国外针对制裁过的领域,我国的光伏产业就是在重重的贸易管制之下杀出了一条血路,中国“芯”要崛起,或可借鉴一二。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个近几十年才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将在化石能源的替代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2017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53GW,连续五年位列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达到130GW,稳居全球首位。
光伏产业也曾“走投无路”
然而再倒退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在欧美的夹击之下也似乎“走投无路”。
光伏发电最先于欧美发展起来,国内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于2001年左右开始得到规模化发展,涌现了无锡尚德、保定英利等优秀企业。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然而由于国内市场尚未成熟,当时中国企业生产的光伏产品主要依赖于出口至欧美。呈现出“两头在外”的局面,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在全球光伏市场看来,中国只是一个加工、制造厂。2011年之后的几年时间,美国、欧盟开始轮番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实行“双反”贸易管制,致使中国光伏产业遭受重创,造成了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仿佛一夜之间寒冬来临,原先为行业龙头的尚德、英利、赛维都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
然而中国光伏产业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痛定思痛,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之下,我国光伏产业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企业开始专注于国内市场以及非洲等新兴市场,短短几年的时间,国内光伏产能逐步扩大,组件效率节节攀升,光伏电站规模迅速增长,在光伏扶贫等益民发展模式的飞速发展之下,光伏发电甚至在短时间内具备了走进千家万户的基础。
摆脱“双反”迅速崛起
2015年,中国光伏产业彻底摆脱了“双反”阴影,新增装机达到15GW,连续第三年领跑全球,累计装机达到43GW,首次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第一位。至此以后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对全球光伏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一情况可以通过2017年的一组数据来体现。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分别为56%、83%、68%、71%,全部保持在全球首位。而马云爸爸也说了,市场份额牛不是真正的牛,核心技术牛才是真正的牛!在光伏领域,我国不但在所有制造环节都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而且在技术方面也开始引领全球。
在诸多优秀企业的带领之下,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的高效技术发展迅猛,效率不断提升,目前行业的多项世界纪录由中国企业保持。我国单晶产业化效率已经提升至21.3%,多晶效率已经提升至19%以上。在近段时间较为火爆的PERC组件方面,其量产世界效率纪录多次被国内光伏企业打破,此外在IBC、半片、黑硅、N型等电池技术上,我国企业也处于领先地位。
太阳“芯”照亮强“芯”路
从2011年开始遭受“双反”到崛起的2015年,我国光伏产业不过用了前后不到五年的时间。再到如今拥有的对全球光伏的绝对影响力,也不到7年的时间。一直到现在,美国依然妄图通过“201”调查、“301”调查等各种不公平的贸易管制来抑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然而这些曾经让中国光伏产业“谈虎色变”的贸易纠纷早已经成为了美国螳臂当车的伎俩,无法再对中国光伏形成实质性的影响。
事实上,太阳能电池有一个别名为“太阳能芯片”,毫无疑问,在这一领域的争夺中,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太阳能领域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既然“太阳能芯片”能够取得胜利,那中国“芯”也一样能打破桎梏,取得进展。一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表示,实践证明,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难以阻碍一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
而美国此次采取的出口管制措施,更加不可能阻碍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步伐。相反,在此压力之下,中国的强“芯”之路有望加速。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