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急需常态化监管
来源:爱集微 发布时间:2014-08-11 分享至微信
有意思的是,去年8月前后,中国也是针对进口奶粉和黄金市场进行反垄断调查,并对违法企业进行了数以亿计的行政处罚。反垄断法的立法过程被称为“十年磨一剑”,而在该法生效后,每次“拔剑出鞘”都引发社会和市场的极大震动。
不过,梳理过去几年反垄断调查后也可以发现,这样“亮剑”的次数似乎偏少。一个侧面的证据就是,发改委、商务部和工商总局中负责反垄断的三大机构,其官网信息更新极少,首页上有不少去年乃至几年前的消息,关于反垄断的调查活动信息更是屈指可数。
毫无疑问,公众对于汽车、通信、科技等行业的反垄断都会拍手称快,因为反垄断的目的是要促进竞争,而竞争是有利于消费者的,尤其是性价比会得到提升。但公众的困惑也在于,如何让反垄断法的监管效应常态化,而不仅仅是在法律实施周年前后才刮起“风暴”。
根据公开查处的反垄断案例,很多企业的垄断行为已经持续多年,甚至成为行业惯例。比如有报道称,国内进口车市场垄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价格居高不下,厂商利润显著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热销车型,通常价格不应该超过国外市场的2倍,但市场上很多产品3倍都不止。
又比如,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对微软涉嫌垄断行为正式立案调查,突击核查了微软(中国)的四个办公场所,并披露了微软遭反垄断调查的原因:微软公司存在对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信息没有完全公开造成兼容性问题、搭售、文件验证等问题,涉嫌违反中国《反垄断法》。但是,微软的这些问题恐怕也不是近段时间才出现的。
由于近段时间相对密集的查处垄断行为,尤其不少调查对象还是外资企业,以至于外界有种声音认为中国政府“排外”,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日前也表示,在中国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若触犯法律都将受到制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事实上,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六年来,接受反垄断调查的企业既有本国企业,也有外国企业。在反垄断法面前,所有企业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情况。去年,中资的白酒企业和黄金企业都受到过反垄断的调查和处罚,未来肯定也会出现中资企业因垄断而被调查处罚。
所以,此番反垄断风暴引发争议的焦点应该在于是否存在垄断,而不是区分外资与中资。但是,从政府部门而言,反垄断的调查执法应该避免急风暴雨的形式,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监管,不论是否恰逢周年纪念,只要企业或者行业存在垄断行为,都应该严格、及时、高效地查处。
一方面,常态化的监管会让垄断案例的曝光均衡分布,不容易形成争议焦点,避免外界有针对性的猜测。查处垄断行为是国际通行做法,各国政府都有权针对法域内的企业是否触犯《反垄断法》进行调查,像高通、微软以及部分车企在其他国家也都遭遇过反垄断调查或处罚。所以,在中国依法对那些涉嫌垄断行为的企业开展调查,是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只不过,若能均衡启动和发布调查信息,则可能避免一些麻烦。
另一方面,《反垄断法》需要在日常监管中落实,营造及时而有效的常态与动态的监管环境。尽管法律实施效果可以通过查处一些大案要案来彰显,一些“调查风暴”也能起到不错的市场整顿效果,但良性的竞争秩序不能过度依赖这种执法方式。只有实施常态的监管,才能防止一些企业滋长侥幸和从众心理,也能避免外界“选择性执法”的无端猜测。对法律的普遍遵循不是突击执法所能实现,它更需要形成一种持续的公平的执法环境。
我们赞同反垄断执法机构针对市场失序进行查处,也相信只要公平、公正地执法,无论是针对中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会有助于市场处于良好的竞争态势,公众对此也会喜闻乐见。
[ 新闻来源:爱集微,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爱集微
开创IC领域,共创美好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印度反垄断监管机构驳回苹果暂停调查请求
20 小时前
印度监管机构强硬回击,苹果暂停反垄断调查请求被驳回
22 小时前
NVIDIA计划收购AI新创公司Run:ai,引发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关注
2024-11-04
康宁公司妥协,以平息欧盟反垄断调查
3 小时前
谷歌利用AI驱动收入增长,面临反垄断挑战
2024-10-31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