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危局!Q4 iPhone或负增长,Apple Watch堪忧;
来源:爱集微 发布时间:2015-08-12 分享至微信
2.苹果股价跌愈5%:iPhone与Apple Watch堪忧;
3.小米征战东南亚市场 靠性价比扳倒苹果;
4.竭力摘去联想标签 ZUK是否走对了路?
5.全球最大三家运营商都换了个玩法;
6.Alphabet控股 谷歌新老业务“划清界限”
老杳推出个人微信公共平台,主推原创及重大突发事件分析,欢迎搜索公共号:laoyaoshow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
1.分析师称iPhone第四季度销量或出现零增长;
BI中文站 8月12日报道
部分分析师担心苹果下一代iPhone将难以肩负起该公司手机业务增长的预期。
以准确预测苹果各项产品发布日期而闻名的凯基证券(KGI Securities)称,苹果iPhone在今年第四季度的销量增长为零或出现负增长。
凯基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分享这一预测结果,而台湾博客网站Apple Daily则转载这一分析。
凯基证券认为苹果iPhone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销量只有6500万部至7500万部。上年同期,苹果售出了7450万部iPhone。
投 资银行杰富瑞集团(Jefferies)在最近的研报中也作出了类似的预测,称由于“iPhone在中国这一主要市场的不确定性”,该公司将苹果的目标股 价从135美元下调至130美元。杰富瑞认为苹果在第四季度的iPhone销量能达到7000万部,低于此前7800万部的预期。
凯基证券认为中国经济的走弱将对iPhone第四季度在华销售造成影响。该公司认为,传言将在下一代iPhone产品上使用的Force Touch技术难以保证其取得类似iPhone 6和6 Plus的巨大成功。
Force Touch是一种压力触感技术,其已经被苹果应用到其新款MacBook和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上。通过Force Touch,设备可以感知轻压以及重压的力度,并调出不同的对应功能。多家媒体报道称,Force Touch是新一代iPhone与iPhone 6和6 Plus的主要区别。
其实,分析师对于iPhone销量担忧已经存在数月,只是凯基证券和杰富瑞的研报再次强调了这一问题。由于iPhone 6和6 Plus已经取得非凡的成就,苹果的下一代产品要维持这样的增长态势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凯基证券的研报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是因为其分析师郭明池(Ming-Chi Kuo)此前曾经准确爆料了苹果某些产品的细节,而这位分析师似乎深入了解苹果的供应链,所以才能掌握这么多一手情报。
这种担忧也对苹果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上月,苹果发布业绩称,其所售出的iPhone低于分析师预期,尽管该公司整体利润数据优异,但还是没有逃脱股价大幅下挫的命运。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苹果重申了iPhone还有增长的空间,Android用户转用iPhone的比例在今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该公司还称,只有少部分的iPhone用户更新至最新款的iPhone 6和6 Plus,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尽管对于新款iPhone能否取得成功持怀疑态度,但部分分析师认为iPhone 6和6 Plus在今年年底仍将大卖,尤其当新品上市后,这两款大屏手机将进行价格下调。
美国投资银行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布莱恩•怀特(Brian White)此前接受采访时说:“iPhone 6和6 Plus将有一个多年的周期。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我认为你对于苹果以及大屏手机将持更为积极的态度。”(李路)
BI中文站 8月12日报道
在周三的纳斯达克股市股市常规交易中,苹果收盘股价下跌5%以上。
目 前还不清楚苹果公司今日股价大跌的确切原因,但这却是苹果自今年7月底发布最新一个季度财报以来股价走低趋势持续蔓延的又一特征。尽管苹果今天的股价大跌 仍没有明确的原因,但人们似乎从中感觉到,投资者对iPhone与Apple Watch的担忧可能是导致前述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凯基证券 (KGI Securities)近期发布了一份投资报告,声称苹果公司的iPhone智能手机今年第四季度销量或出现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凯基证券认为,中国经 济的疲软势头将是苹果iPhone今年第四季度销量不佳的原因之一,而且苹果将在下一代iPhone手机上配置的Force Touch仍难以推动iPhone手机销量增长。
与此同时,瑞银集团(UBS)也发布了投资报告称,从目前的搜索结果来看,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与该公司此前的各个产品相比,未能吸引消费者的重大关注,苹果手表的市场关注度非常低迷。
自 今年7月21日发布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以来,苹果股价一直呈现下跌的疲软势头。一周之前,苹果股价下跌了4%。在本周三的纳斯达克股市常规交易中,苹果股 价下跌6.23美元,报收于113.49美元,跌幅为5.20%。在过去的52周,苹果最低股价为95.18美元,最高股价为134.54美元。
尽管苹果股价近期表现低迷,但投资者仍有理由对苹果持有乐观态度。正如苹果在最新财报中重申的那样,该公司拥有强劲的业务,这些业务能够为苹果创造大量的收入。尽管iPhone的单位销量低于业界预期,但是这款手机的整体业务量仍同比增长了35%之多。(悦潼)
小米东南亚地区总经理史蒂夫•维克斯
腾讯科技讯8月12日,小米已经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科技企业之一。
成立仅仅五年时间,小米成长为全球第六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并跻身全球最有价值初创企业行列,其估值达到了480亿美元。近期,小米又将苹果掀翻在地,其第二季度在华手机销量以15.9%的市场份额雄居榜首。
小米的出海战略秉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其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成功经历似乎证明这一战略正在取得积极效果。在巴西,由于参与发布会的用户太多,该公司不得不进行两次活动。
美国科技资讯网站CNET近期采访了小米东南亚地区总经理史蒂夫•维克斯(Steve Vickers),与其探讨了该公司在东南亚的发展战略、未来关注点以及如何保持价格竞争力。维克斯认为,东南亚地区将在全球的智能手机争夺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维克斯说:“东南亚是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拥有6亿多人口。截至目前,我们在该地区的市场已经发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我们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把业务拓展到其他国家。”
东南亚市场
虽然规模不大,但新加坡的智能手机使用率位列全球首位,而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是直接跳过个人电脑,进入以手机为先的阶段。对于该地区的很多民众而言,他们首次接触互联网就是通过智能手机。而较为发达的泰国和菲律宾,其民众非常青睐移动电子商务。
这为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为其人口占据全球约六分之一。虽然人们通常认为苹果和三星在当地有较好的表现,但实际上相对廉价的智能手机品牌才是真正的竞争者,例如中国的Oppo和华为。
因此,小米所面临的是一场硬战。
市场研究机构IDC亚太区高级分析师Tay Xiaohan表示:“当小米刚开始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始发售时,当时有些炒作预期也较高。后来,小米的声势很快就下去了,其销量也在随后的几个季度出现较大幅度的放缓。”
面临的挑战
在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消费者难以购买到小米的产品。
维克斯将这一问题归咎于当地缺乏合适的互联网销售渠道。维克斯说:“我们在其他地区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量了大量产品,但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商务还正处于起步阶段。”
小米在东南亚地区没有使用第三方销售商或零售商。除了与个别运营商进行合作外,小米主要通过其Mi网上商店进行产品销售,这使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偏远地区的民众无法直接购买其产品。
不过,维克斯仍看好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前景,称该公司将致力于电商模式,并相信东南亚的电商发展迟早会追上全球的步伐。
维克斯另外一个观点就是公司需要扩展产品线。在大多数市场,小米向消费者提供手机、移动电源、可穿戴设备以及配件产品。在中国本土,小米的产品线更加丰富,从互联网路由器、智能电视盒子、净水器以及便宜的智能4K电视。
维克斯称,他与其团队被问及较多的是在中国销售的小米电视。小米电视具备3D功能,47英寸高清IPS显示屏,但在华的售价为600美元。
维克斯说:“我们确实计划最终将电视产品带到东南亚,但还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电视属于大家电,我们不能简单从网上进行销售,其需要物流基础。在中国,我们目的在于推出有内容的电视,我们也希望将内容产品带到东南亚。”
维克斯还说,其希望将更多在华销售的小米产品带到东南亚。
去年,小米致力于成为一家内容公司,其筹集10亿美元用于推进互联网电视业务。
IDC的分析师Tay Xiaohan却持另一种观点。Tay Xiaohan认为,小米围绕品牌做文章,在该地区推出几款主要廉价产品更有意义。他说:“小米需要等到他们品牌有很高知名度后再推出其他产品。首先对几款产品进行着力推广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战略。”
靠廉价取胜?
小米的声誉建立在通过平民价格享受高配置产品之上。例如小米NOTE,其具有旗舰机配置,拥有四核Snapdragon 801处理器,64GB容量,支持1080p的5.7英寸显示屏,但价格在400美元左右,其性价比要高出其他知名品牌一大截。
小米的廉价手机红米2使用Snapdragon 410处理器和IPS显示屏,其价格约为100美元。小米产品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这使得其在新兴市场赢得大量粉丝。
与传统思维相左的是小米居然凭借销售高性价比的手机产品而实现了盈利。小米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其原因有三。
维克斯说:“首先我们利用低成本的电商渠道,这比进驻零售商或是使用充当中间人的分销商要便宜得多。”
维克斯解释了第二个原因。他说:“我们将所有的营销资源投放在网络上,鼓励我们的粉丝对于产品的正面评价进行口碑相传。这是一种廉价有效的推广方式。”
维克斯给出的第三个原因在于该公司能保持生产线的满负荷运转,而大量生产几款产品具拥有规模优势。
对于小米的未来,维克斯持乐观态度。维克斯称,该公司将继续向发展中市场进军,并将与全球主要厂商展开激烈的竞争。(李路)
BI中文站 8月12日报道
部分分析师担心苹果下一代iPhone将难以肩负起该公司手机业务增长的预期。
以准确预测苹果各项产品发布日期而闻名的凯基证券(KGI Securities)称,苹果iPhone在今年第四季度的销量增长为零或出现负增长。
凯基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分享这一预测结果,而台湾博客网站Apple Daily则转载这一分析。
凯基证券认为苹果iPhone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销量只有6500万部至7500万部。上年同期,苹果售出了7450万部iPhone。
投 资银行杰富瑞集团(Jefferies)在最近的研报中也作出了类似的预测,称由于“iPhone在中国这一主要市场的不确定性”,该公司将苹果的目标股 价从135美元下调至130美元。杰富瑞认为苹果在第四季度的iPhone销量能达到7000万部,低于此前7800万部的预期。
凯基证券认为中国经济的走弱将对iPhone第四季度在华销售造成影响。该公司认为,传言将在下一代iPhone产品上使用的Force Touch技术难以保证其取得类似iPhone 6和6 Plus的巨大成功。
Force Touch是一种压力触感技术,其已经被苹果应用到其新款MacBook和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上。通过Force Touch,设备可以感知轻压以及重压的力度,并调出不同的对应功能。多家媒体报道称,Force Touch是新一代iPhone与iPhone 6和6 Plus的主要区别。
其实,分析师对于iPhone销量担忧已经存在数月,只是凯基证券和杰富瑞的研报再次强调了这一问题。由于iPhone 6和6 Plus已经取得非凡的成就,苹果的下一代产品要维持这样的增长态势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凯基证券的研报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是因为其分析师郭明池(Ming-Chi Kuo)此前曾经准确爆料了苹果某些产品的细节,而这位分析师似乎深入了解苹果的供应链,所以才能掌握这么多一手情报。
这种担忧也对苹果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上月,苹果发布业绩称,其所售出的iPhone低于分析师预期,尽管该公司整体利润数据优异,但还是没有逃脱股价大幅下挫的命运。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苹果重申了iPhone还有增长的空间,Android用户转用iPhone的比例在今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该公司还称,只有少部分的iPhone用户更新至最新款的iPhone 6和6 Plus,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尽管对于新款iPhone能否取得成功持怀疑态度,但部分分析师认为iPhone 6和6 Plus在今年年底仍将大卖,尤其当新品上市后,这两款大屏手机将进行价格下调。
美国投资银行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布莱恩•怀特(Brian White)此前接受采访时说:“iPhone 6和6 Plus将有一个多年的周期。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我认为你对于苹果以及大屏手机将持更为积极的态度。”(李路)
2.苹果股价跌愈5%:iPhone与Apple Watch堪忧;
BI中文站 8月12日报道
在周三的纳斯达克股市股市常规交易中,苹果收盘股价下跌5%以上。
目 前还不清楚苹果公司今日股价大跌的确切原因,但这却是苹果自今年7月底发布最新一个季度财报以来股价走低趋势持续蔓延的又一特征。尽管苹果今天的股价大跌 仍没有明确的原因,但人们似乎从中感觉到,投资者对iPhone与Apple Watch的担忧可能是导致前述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凯基证券 (KGI Securities)近期发布了一份投资报告,声称苹果公司的iPhone智能手机今年第四季度销量或出现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凯基证券认为,中国经 济的疲软势头将是苹果iPhone今年第四季度销量不佳的原因之一,而且苹果将在下一代iPhone手机上配置的Force Touch仍难以推动iPhone手机销量增长。
与此同时,瑞银集团(UBS)也发布了投资报告称,从目前的搜索结果来看,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与该公司此前的各个产品相比,未能吸引消费者的重大关注,苹果手表的市场关注度非常低迷。
自 今年7月21日发布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以来,苹果股价一直呈现下跌的疲软势头。一周之前,苹果股价下跌了4%。在本周三的纳斯达克股市常规交易中,苹果股 价下跌6.23美元,报收于113.49美元,跌幅为5.20%。在过去的52周,苹果最低股价为95.18美元,最高股价为134.54美元。
尽管苹果股价近期表现低迷,但投资者仍有理由对苹果持有乐观态度。正如苹果在最新财报中重申的那样,该公司拥有强劲的业务,这些业务能够为苹果创造大量的收入。尽管iPhone的单位销量低于业界预期,但是这款手机的整体业务量仍同比增长了35%之多。(悦潼)
3.小米征战东南亚市场 靠性价比扳倒苹果;
小米东南亚地区总经理史蒂夫•维克斯
腾讯科技讯8月12日,小米已经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科技企业之一。
成立仅仅五年时间,小米成长为全球第六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并跻身全球最有价值初创企业行列,其估值达到了480亿美元。近期,小米又将苹果掀翻在地,其第二季度在华手机销量以15.9%的市场份额雄居榜首。
小米的出海战略秉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其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成功经历似乎证明这一战略正在取得积极效果。在巴西,由于参与发布会的用户太多,该公司不得不进行两次活动。
美国科技资讯网站CNET近期采访了小米东南亚地区总经理史蒂夫•维克斯(Steve Vickers),与其探讨了该公司在东南亚的发展战略、未来关注点以及如何保持价格竞争力。维克斯认为,东南亚地区将在全球的智能手机争夺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维克斯说:“东南亚是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拥有6亿多人口。截至目前,我们在该地区的市场已经发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我们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把业务拓展到其他国家。”
东南亚市场
虽然规模不大,但新加坡的智能手机使用率位列全球首位,而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是直接跳过个人电脑,进入以手机为先的阶段。对于该地区的很多民众而言,他们首次接触互联网就是通过智能手机。而较为发达的泰国和菲律宾,其民众非常青睐移动电子商务。
这为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为其人口占据全球约六分之一。虽然人们通常认为苹果和三星在当地有较好的表现,但实际上相对廉价的智能手机品牌才是真正的竞争者,例如中国的Oppo和华为。
因此,小米所面临的是一场硬战。
市场研究机构IDC亚太区高级分析师Tay Xiaohan表示:“当小米刚开始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始发售时,当时有些炒作预期也较高。后来,小米的声势很快就下去了,其销量也在随后的几个季度出现较大幅度的放缓。”
面临的挑战
在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消费者难以购买到小米的产品。
维克斯将这一问题归咎于当地缺乏合适的互联网销售渠道。维克斯说:“我们在其他地区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量了大量产品,但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商务还正处于起步阶段。”
小米在东南亚地区没有使用第三方销售商或零售商。除了与个别运营商进行合作外,小米主要通过其Mi网上商店进行产品销售,这使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偏远地区的民众无法直接购买其产品。
不过,维克斯仍看好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前景,称该公司将致力于电商模式,并相信东南亚的电商发展迟早会追上全球的步伐。
维克斯另外一个观点就是公司需要扩展产品线。在大多数市场,小米向消费者提供手机、移动电源、可穿戴设备以及配件产品。在中国本土,小米的产品线更加丰富,从互联网路由器、智能电视盒子、净水器以及便宜的智能4K电视。
维克斯称,他与其团队被问及较多的是在中国销售的小米电视。小米电视具备3D功能,47英寸高清IPS显示屏,但在华的售价为600美元。
维克斯说:“我们确实计划最终将电视产品带到东南亚,但还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电视属于大家电,我们不能简单从网上进行销售,其需要物流基础。在中国,我们目的在于推出有内容的电视,我们也希望将内容产品带到东南亚。”
维克斯还说,其希望将更多在华销售的小米产品带到东南亚。
去年,小米致力于成为一家内容公司,其筹集10亿美元用于推进互联网电视业务。
IDC的分析师Tay Xiaohan却持另一种观点。Tay Xiaohan认为,小米围绕品牌做文章,在该地区推出几款主要廉价产品更有意义。他说:“小米需要等到他们品牌有很高知名度后再推出其他产品。首先对几款产品进行着力推广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战略。”
靠廉价取胜?
小米的声誉建立在通过平民价格享受高配置产品之上。例如小米NOTE,其具有旗舰机配置,拥有四核Snapdragon 801处理器,64GB容量,支持1080p的5.7英寸显示屏,但价格在400美元左右,其性价比要高出其他知名品牌一大截。
小米的廉价手机红米2使用Snapdragon 410处理器和IPS显示屏,其价格约为100美元。小米产品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这使得其在新兴市场赢得大量粉丝。
与传统思维相左的是小米居然凭借销售高性价比的手机产品而实现了盈利。小米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其原因有三。
维克斯说:“首先我们利用低成本的电商渠道,这比进驻零售商或是使用充当中间人的分销商要便宜得多。”
维克斯解释了第二个原因。他说:“我们将所有的营销资源投放在网络上,鼓励我们的粉丝对于产品的正面评价进行口碑相传。这是一种廉价有效的推广方式。”
维克斯给出的第三个原因在于该公司能保持生产线的满负荷运转,而大量生产几款产品具拥有规模优势。
对于小米的未来,维克斯持乐观态度。维克斯称,该公司将继续向发展中市场进军,并将与全球主要厂商展开激烈的竞争。(李路)
4.竭力摘去联想标签 ZUK是否走对了路?
赵陈婷
从命名神奇工场到推出了一个并不太好理解的手机品牌ZUK,CEO由陈旭东突然变成了常程,去年10月宣布成立至今的联想集团旗下互联网子公司在经历了10个月的各种“折腾”之后终于在8月11日把手机捧了出来。
不算长的发布活动由CEO常程一个人讲了全程,整个发布会现场都是ZUK的人在忙活,看不到一个联想集团的人。
杨元庆和陈旭东的缺席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一个重要会议那个时间点两个人都还在美国忙活。只不过,这似乎更符合ZUK一直在淡化联想集团痕迹的想法。
“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富二代,因为我们‘爹’有多好。联想投资了70%,但更多身份是投资人。我们平时就算是要借联想的资源也要明算账。”常程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这样解释道。
尽管没有亲自到场,杨元庆还是在发布会当天下午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发了3条微博给ZUK手机“造势”。
给90后讲故事
当身着黑色紧身T恤、蓝色牛仔裤这样标准“某布斯”打扮的常程出现在大屏幕前的时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但等到常程一开腔,在坐的不少媒体却不习惯起来。
没有公布太多的具体参数,没有跑分,没有同行“撕逼”,这更像是一场故事会。在最后的致谢环节,向来以冷静直率形象示人的常程竟然忍不住泪洒现场。
“之前彩排了好几次了,但真没想过自己会哭了。讲故事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表达,其实做手机真的很辛苦,我们只是想把我们这种纠结通过这个平台呈现给所有 人。”今年6月因为联想集团人事变动被推到台前的常程,依然习惯在自己座位旁边走来走去,即使工作人员再三提醒,他都不愿意坐下,还是坚持站着回答问题。
“如果媒体感觉不习惯没关系,我只取悦我的用户,而你们现在还不是ZUK手机的目标受众。”在常程看来,中国手机3000元以上的都很危险,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价格过3000元的手机第一选择都会是苹果,这个门槛很弱。
而按照ZUK首款手机Z11799元的定价,其定位更多是三、四线城市泛90后的目标用户,主要的竞争对手被锁定在OPPO和VIVO。
为了拉拢这一批用户,与粉丝的及时沟通和互动是常程每天工作的重要组成。而更新微博已经成为了他每天工作的开始。据了解,每天上午5点~9点期间,常程都会及时回复粉丝的相关评论。
“我们早在去年10月就已开始用户体验调研:把粉丝召集起来做游戏,所有的配置由他们来选,让他们自己打造一个心目中的神机,打造完后标一个价钱,实际那次活动决定了今天Z180%的设计。”常程解释道。
“我们现在还是光脚的”
在ZUK的手机正式亮相之前的10个月里面,ZUK做了很多事。
据本报记者了解,虽然还在联想研究院办公,但ZUK的办公场所已经竖起了ZUK.com的牌子,具有独立的门卡和门禁系统;此外,加入ZUK的原联想员工均与联想签署离职协议,重新编排工号。
“我们现在只有一半的人是从联想过来的,主设计师还是从腾讯挖来的。”常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而这背后,ZUK的首款手机Z1没有使用联想的代工厂,转而选择了比亚迪的代工厂,这个工厂曾经给诺基亚做过代工。
常程对此的解释是,联想的供应链依旧是ZUK的备选之一,但是联想目前更多是在忙着摩托罗拉手机的业务。
在手机销售渠道上,ZUKZ1将以线上为主,会最先在京东发售,然后再向其他平台推广。本报记者了解到,ZUKZ1今年10月份会有海外销售计划,届时可能会考虑进行一部分国内线下销售。
按照常程的规划,ZUK不会只是一个手机品牌,ZUK的其他产品计划会等新一轮融资到位之后进行公布。而最有可能涉足的还是可穿戴领域。
在接棒陈旭东之前,常程的角色是负责移动互联产品软、硬件开发。他曾自诩是联想里面最叛逆的。“这个业务的玩法跟PC玩法不一样,必须用土匪的打法。 PC是以运营为主,手机是产品为主,天壤之别。在MBG(移动业务集团)每个月上市的产品最后经常拿到桌子上,我说这谁做的,多到我已经看不过来了。而现 在最大的好处是说改就改,有更好的东西就改。”
“光脚不怕穿鞋的,我们现在是从零开始,是光脚。”当被问及ZUK未来在联想集团中的位置,常程给出的回答是先活着再说。第一财经日报
从命名神奇工场到推出了一个并不太好理解的手机品牌ZUK,CEO由陈旭东突然变成了常程,去年10月宣布成立至今的联想集团旗下互联网子公司在经历了10个月的各种“折腾”之后终于在8月11日把手机捧了出来。
不算长的发布活动由CEO常程一个人讲了全程,整个发布会现场都是ZUK的人在忙活,看不到一个联想集团的人。
杨元庆和陈旭东的缺席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一个重要会议那个时间点两个人都还在美国忙活。只不过,这似乎更符合ZUK一直在淡化联想集团痕迹的想法。
“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富二代,因为我们‘爹’有多好。联想投资了70%,但更多身份是投资人。我们平时就算是要借联想的资源也要明算账。”常程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这样解释道。
尽管没有亲自到场,杨元庆还是在发布会当天下午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发了3条微博给ZUK手机“造势”。
给90后讲故事
当身着黑色紧身T恤、蓝色牛仔裤这样标准“某布斯”打扮的常程出现在大屏幕前的时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但等到常程一开腔,在坐的不少媒体却不习惯起来。
没有公布太多的具体参数,没有跑分,没有同行“撕逼”,这更像是一场故事会。在最后的致谢环节,向来以冷静直率形象示人的常程竟然忍不住泪洒现场。
“之前彩排了好几次了,但真没想过自己会哭了。讲故事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表达,其实做手机真的很辛苦,我们只是想把我们这种纠结通过这个平台呈现给所有 人。”今年6月因为联想集团人事变动被推到台前的常程,依然习惯在自己座位旁边走来走去,即使工作人员再三提醒,他都不愿意坐下,还是坚持站着回答问题。
“如果媒体感觉不习惯没关系,我只取悦我的用户,而你们现在还不是ZUK手机的目标受众。”在常程看来,中国手机3000元以上的都很危险,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价格过3000元的手机第一选择都会是苹果,这个门槛很弱。
而按照ZUK首款手机Z11799元的定价,其定位更多是三、四线城市泛90后的目标用户,主要的竞争对手被锁定在OPPO和VIVO。
为了拉拢这一批用户,与粉丝的及时沟通和互动是常程每天工作的重要组成。而更新微博已经成为了他每天工作的开始。据了解,每天上午5点~9点期间,常程都会及时回复粉丝的相关评论。
“我们早在去年10月就已开始用户体验调研:把粉丝召集起来做游戏,所有的配置由他们来选,让他们自己打造一个心目中的神机,打造完后标一个价钱,实际那次活动决定了今天Z180%的设计。”常程解释道。
“我们现在还是光脚的”
在ZUK的手机正式亮相之前的10个月里面,ZUK做了很多事。
据本报记者了解,虽然还在联想研究院办公,但ZUK的办公场所已经竖起了ZUK.com的牌子,具有独立的门卡和门禁系统;此外,加入ZUK的原联想员工均与联想签署离职协议,重新编排工号。
“我们现在只有一半的人是从联想过来的,主设计师还是从腾讯挖来的。”常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而这背后,ZUK的首款手机Z1没有使用联想的代工厂,转而选择了比亚迪的代工厂,这个工厂曾经给诺基亚做过代工。
常程对此的解释是,联想的供应链依旧是ZUK的备选之一,但是联想目前更多是在忙着摩托罗拉手机的业务。
在手机销售渠道上,ZUKZ1将以线上为主,会最先在京东发售,然后再向其他平台推广。本报记者了解到,ZUKZ1今年10月份会有海外销售计划,届时可能会考虑进行一部分国内线下销售。
按照常程的规划,ZUK不会只是一个手机品牌,ZUK的其他产品计划会等新一轮融资到位之后进行公布。而最有可能涉足的还是可穿戴领域。
在接棒陈旭东之前,常程的角色是负责移动互联产品软、硬件开发。他曾自诩是联想里面最叛逆的。“这个业务的玩法跟PC玩法不一样,必须用土匪的打法。 PC是以运营为主,手机是产品为主,天壤之别。在MBG(移动业务集团)每个月上市的产品最后经常拿到桌子上,我说这谁做的,多到我已经看不过来了。而现 在最大的好处是说改就改,有更好的东西就改。”
“光脚不怕穿鞋的,我们现在是从零开始,是光脚。”当被问及ZUK未来在联想集团中的位置,常程给出的回答是先活着再说。第一财经日报
5.全球最大三家运营商都换了个玩法;
吴丰恒
[语音时代的计费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正当其时。只不过,如要全面实现对语音和短信免费,以流量计费,中国的运营商短期内依然面临困难]
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Verizon(美国威瑞森电信)、中国移动,2014年营收排名全球前三的电信运营商,过去的一个星期接连宣布对套餐方案的计费模式做出重大调整。
这可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2G网络发展至现在的运营商资费套餐基本设计准则——以语音和短信作为计费核心,为适应全球流量消费快速爆发趋势,将转变为——以流量作为计费核心。
3G兴盛一时,曾主导美国手机终端市场的“合约机模式”,其地位面临重新评估,甚至已被部分主流运营商抛弃。习惯于运营商保驾护航的部分手机厂商们,不得不考虑新的出路。
改变资费计费方式
AT&T的新套餐计划叫做“MobileSharePlans”,该套餐对数据流量计费,对语音和短信免费,不限使用量。在此之前,AT&T的套餐截然相反——对语音和短信计费,而不限数据流量。
以流量消费为核心,Verizon的通信产品将调整简化为四种套餐,其中最低30美元/月使用1G数据流量,语音和短信免费,最高80美元/月使用12G数据,同样对语音和短信使用免费。
无独有偶,中国移动也已于近日宣布针对商旅人士开发了338、418、518元套餐,其中338元可使用3G流量,而该套餐对语音短信的使用不设限制。上述套餐正式的开通恐怕要到9月30日以后,不过,往往慢国际运营商一拍的中国运营商这次总算没有太迟到。
上述两家美国运营商,之所以能推出按照数据流量计费的资费套餐,与4G带来的数据流量消费快速增长、数据收入在运营商整体收入占比快速提高不无关系。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流量消费量每年平均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0%,数据消费市场成熟的欧美国家,可能录得更高增长率。早在2014年年初, 就有市场研究机构称美国运营商已实现数据流量收入超过语音通话收入,这一事件从事实上确认美国运营商的流量经营已取代语音和短信经营。语音时代的计费方 式,退出历史舞台正当其时。
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许可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数据流量消费快速增长 以及整合语音与数据网络的VoLTE高清语音推出,运营商统一语音和流量计费具备了条件,而计划推出VoLTE语音的中国运营商,已基本具备开通按流量计 费套餐的条件。“在局部市场中,我估计中国运营商下半年会推出以流量为主要计费单元的计费方式。”他说。
只不过,如要全面实现对语音和短信免费,以流量计费,中国的运营商短期内依然面临困难。
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语音、短信的网间结算产生成本,网间结算费用越高,语音和短信免费的难度就越大。而电信专家项立刚则表示,在仍然现存大量2G用户的阶段,为了保证对这部分2G用户的覆盖,中国运营商不大可能立即完全向流量计费迁移。
终端补贴向流量补贴转移
Verizon的另一个重要改变是放弃“合约机模式”。在公布四种流量套餐同时,Verizon宣布终止与新入网用户签订两年合约,停止针对手机的补 贴。Verizon合约版16G的iPhone6只售价199美元,而放弃合约机模式和补贴之后,iPhone的价格将回归600多美元。
AT&T的做法相对“渐进”,AT&T给予用户选择补贴方式的权利,如果用户继续选择签订两年合约,则按照合约机补贴价出售终端,用户如果可选择以原价购买手机,超过6G流量消费,原价购机的非合约机用户,可享受到25%的流量费折扣。
美国排名位于AT&T、Verizon之后的运营商T-Mobile,以业务创新的激进风格闻名,早在2013年即已推出无合约套餐。
许可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为了加快2G用户向3G的快速迁移、在迁移过程中保有用户,具有“捆绑”特征的合约机模式,的确为运营商立下过汗马功劳。 由于每部合约机绑定一个码号,每签署一份合约购机合同,运营商就发展了一位新增用户。而手机终端厂商,也受益于运营商的价格补贴和庞大网点资源。
只不过,付出补贴发展用户,代价是否过于高昂,运营商中也出现了争议。“我相信欧美运营商都想清楚了,没有必要继续为手机厂商背书,”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运营商做合约机,无形中承担了一部分手机成本,在手机销售上本身并没有赚钱。”
对于部分运营商而言,其每年终端补贴支出甚至与每年净利润相当。例如,中国的运营商每年支出约100亿元~200亿元终端补贴费用,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是176.8亿元和120.6亿元。
“受国资委成本压降政策驱动,以及跟随国际降补潮流,中国的运营商去年以来也快速降低了补贴额度。但运营商是将对手机的购机补贴转变成了对流量的业务补 贴。比如赠送价值50元的1G流量,用户在下个月消费以后,这赠送的流量又转化成了运营商增加的收入。这种补贴方式,更容易改善运营商收入和盈利状况。” 许可表示。
不过,受到补贴压降影响,包括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内部均出现了不确定性。
“运营商内部轰轰烈烈成立的终端销售公司,其地位将有待观察。”许可对本报记者说。
而补贴的缩减势必影响早前依赖于运营商渠道销售手机的部分厂商,中国的例子是联想和酷派。运营商的资费补贴虽不一定能减少用户资费支出,但对终端补贴的 缩减乃至取消,却将竞争的成本推向这类手机厂商,在运营商提供补贴支撑下,薄利多销模式如果依然可以维持,取消补贴之后,它们将不得不进行转型。
独占手机行业多数利润的苹果公司,能否在运营商不补贴情况下面对野心勃勃对手的价格战,存在变数。
“可以看到,做传统运营商渠道的手机企业,这两年下滑得厉害。而着力于非运营商渠道例如社会渠道和电商渠道建设,这部分企业现在发展得比较好。”项立刚说。第一财经日报
[语音时代的计费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正当其时。只不过,如要全面实现对语音和短信免费,以流量计费,中国的运营商短期内依然面临困难]
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Verizon(美国威瑞森电信)、中国移动,2014年营收排名全球前三的电信运营商,过去的一个星期接连宣布对套餐方案的计费模式做出重大调整。
这可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2G网络发展至现在的运营商资费套餐基本设计准则——以语音和短信作为计费核心,为适应全球流量消费快速爆发趋势,将转变为——以流量作为计费核心。
3G兴盛一时,曾主导美国手机终端市场的“合约机模式”,其地位面临重新评估,甚至已被部分主流运营商抛弃。习惯于运营商保驾护航的部分手机厂商们,不得不考虑新的出路。
改变资费计费方式
AT&T的新套餐计划叫做“MobileSharePlans”,该套餐对数据流量计费,对语音和短信免费,不限使用量。在此之前,AT&T的套餐截然相反——对语音和短信计费,而不限数据流量。
以流量消费为核心,Verizon的通信产品将调整简化为四种套餐,其中最低30美元/月使用1G数据流量,语音和短信免费,最高80美元/月使用12G数据,同样对语音和短信使用免费。
无独有偶,中国移动也已于近日宣布针对商旅人士开发了338、418、518元套餐,其中338元可使用3G流量,而该套餐对语音短信的使用不设限制。上述套餐正式的开通恐怕要到9月30日以后,不过,往往慢国际运营商一拍的中国运营商这次总算没有太迟到。
上述两家美国运营商,之所以能推出按照数据流量计费的资费套餐,与4G带来的数据流量消费快速增长、数据收入在运营商整体收入占比快速提高不无关系。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流量消费量每年平均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0%,数据消费市场成熟的欧美国家,可能录得更高增长率。早在2014年年初, 就有市场研究机构称美国运营商已实现数据流量收入超过语音通话收入,这一事件从事实上确认美国运营商的流量经营已取代语音和短信经营。语音时代的计费方 式,退出历史舞台正当其时。
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许可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数据流量消费快速增长 以及整合语音与数据网络的VoLTE高清语音推出,运营商统一语音和流量计费具备了条件,而计划推出VoLTE语音的中国运营商,已基本具备开通按流量计 费套餐的条件。“在局部市场中,我估计中国运营商下半年会推出以流量为主要计费单元的计费方式。”他说。
只不过,如要全面实现对语音和短信免费,以流量计费,中国的运营商短期内依然面临困难。
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语音、短信的网间结算产生成本,网间结算费用越高,语音和短信免费的难度就越大。而电信专家项立刚则表示,在仍然现存大量2G用户的阶段,为了保证对这部分2G用户的覆盖,中国运营商不大可能立即完全向流量计费迁移。
终端补贴向流量补贴转移
Verizon的另一个重要改变是放弃“合约机模式”。在公布四种流量套餐同时,Verizon宣布终止与新入网用户签订两年合约,停止针对手机的补 贴。Verizon合约版16G的iPhone6只售价199美元,而放弃合约机模式和补贴之后,iPhone的价格将回归600多美元。
AT&T的做法相对“渐进”,AT&T给予用户选择补贴方式的权利,如果用户继续选择签订两年合约,则按照合约机补贴价出售终端,用户如果可选择以原价购买手机,超过6G流量消费,原价购机的非合约机用户,可享受到25%的流量费折扣。
美国排名位于AT&T、Verizon之后的运营商T-Mobile,以业务创新的激进风格闻名,早在2013年即已推出无合约套餐。
许可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为了加快2G用户向3G的快速迁移、在迁移过程中保有用户,具有“捆绑”特征的合约机模式,的确为运营商立下过汗马功劳。 由于每部合约机绑定一个码号,每签署一份合约购机合同,运营商就发展了一位新增用户。而手机终端厂商,也受益于运营商的价格补贴和庞大网点资源。
只不过,付出补贴发展用户,代价是否过于高昂,运营商中也出现了争议。“我相信欧美运营商都想清楚了,没有必要继续为手机厂商背书,”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运营商做合约机,无形中承担了一部分手机成本,在手机销售上本身并没有赚钱。”
对于部分运营商而言,其每年终端补贴支出甚至与每年净利润相当。例如,中国的运营商每年支出约100亿元~200亿元终端补贴费用,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是176.8亿元和120.6亿元。
“受国资委成本压降政策驱动,以及跟随国际降补潮流,中国的运营商去年以来也快速降低了补贴额度。但运营商是将对手机的购机补贴转变成了对流量的业务补 贴。比如赠送价值50元的1G流量,用户在下个月消费以后,这赠送的流量又转化成了运营商增加的收入。这种补贴方式,更容易改善运营商收入和盈利状况。” 许可表示。
不过,受到补贴压降影响,包括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内部均出现了不确定性。
“运营商内部轰轰烈烈成立的终端销售公司,其地位将有待观察。”许可对本报记者说。
而补贴的缩减势必影响早前依赖于运营商渠道销售手机的部分厂商,中国的例子是联想和酷派。运营商的资费补贴虽不一定能减少用户资费支出,但对终端补贴的 缩减乃至取消,却将竞争的成本推向这类手机厂商,在运营商提供补贴支撑下,薄利多销模式如果依然可以维持,取消补贴之后,它们将不得不进行转型。
独占手机行业多数利润的苹果公司,能否在运营商不补贴情况下面对野心勃勃对手的价格战,存在变数。
“可以看到,做传统运营商渠道的手机企业,这两年下滑得厉害。而着力于非运营商渠道例如社会渠道和电商渠道建设,这部分企业现在发展得比较好。”项立刚说。第一财经日报
6.Alphabet控股 谷歌新老业务“划清界限”
见习记者 汪传鸿
8月11日,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官方博客上宣布,谷歌将进行重组:成立名为Alphabet的新的集团公司,而原有的谷歌公司作为其旗下的子公司。
谷 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仍将分别出任新集团公司的CEO和董事会主席。与此同时,包括谷歌风投项目、智能家居等在内的多个原谷歌公司旗下新项目,将以子公司的形式,从 原先谷歌公司旗下,陆续转变为直接归属Alphabet旗下。
这也意味着,至少在组织架构上,搜索、视频等在内的谷歌的传统业务将和其近年拓展的创新项目处于同一位置。
Google官方通过Alphabet官网刊发的公告中宣布了这一消息,在文中,谷歌基本上回答了Alphabet的大概状况和成立新公司的原因。其指出谷歌的目的在于“更加清晰地划分每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此外还指出希望新的架构将确保其旗下公司能够独立运作。
此次调整意在使得谷歌的架构更加的清晰透明,在制度层面上更加利于鼓励创新。市场对于谷歌此举的回应也显得颇为积极:在成立控股母公司消息宣布后,谷歌股价涨幅超过5%,增加的市值接近200亿美元。
组织架构调整
上述公告显示,接下来Alphabet还会不断将新的业务部独立出来成立新的子公司,此外,以后Alphabet的财报中还会单独给出Google业务部的财报数据,而公司其余部分将合成一个财报公布。
“此举更加有助于投资者理解谷歌的组织架构,释放谷歌的价值。”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认为谷歌目前的盈利能力并不弱,但在市值方面距离苹果却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据监管文件显示,新谷歌的业务将包括“搜索、广告、地图、应用、YouTube、Android以及相关技术基础设施”,这也是原先谷歌较为传统的几项业务。除此之外,谷歌还拥有包括研究无人驾驶汽车、高速光纤、生物科技等多项关注新兴领域的开发团队。
香 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吴奕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分拆和重组更多是一次形式上的调整,换言之,将近几年来谷歌在业务层面上的多 元化,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上进行对应的调整。尤其是谷歌长期以来花费大量“真金白银”的新领域,其过去被“隐藏”在谷歌整体的财报之中,而分拆则将使得投资 者更加了解谷歌在这方面的投资回报情况。
这一举措,与巨头在遇到增长瓶颈时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来提升公司整体运行效率的选择基本一致。
和国内互联网巨头发展到一定程度调整组织架构相比,谷歌要实现的短期效果略有不同:后者是推动一些还未被验证商业前景的项目,押注长期的可能性;而前者在组织架构调整中,最终希望的是能够迅速占领已成熟的市场,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对于分拆,投资者通常希望通过这些手段,尽可能地将企业所属业务的总体价值达到最大化。另外,组织架构调整也是为了解决一个所有巨头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达到一定体量后,企业几乎都会变得越来越臃肿,从而影响持续创新。
寻找“明日之星”
此 次调整是谷歌整体的一次权力下放:拆分一方面将突出谷歌传统的搜索等业务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技术出身的两位创始人,将已稳定和成熟的谷歌传统业务交给 新人来管理,也得以从原来的谷歌业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更为前沿的项目中。据悉,新谷歌的CEO桑达尔·皮查伊曾是安卓系统的工程师,于 2004年加入谷歌公司。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在某种意味上或也是一个好消息:长期以来,以工程师文化著称的谷歌在两位创始人的带领下,更像是一个“坏孩子”。和热衷迎合华尔街的企业管理人不同,谷歌两位创始人口中的谷歌未来是“星辰大海”。
追求突破性的创新也意味着项目饱含不确定性。曾有分析师在此前预期谷歌眼镜在2018年的销售额将超过30亿美元,但事实上谷歌已经在今年年初选择叫停了这一项目。此外在生物、太空探索等项目上,谷歌花费了大量资金,但何时能够带来回报也备受华尔街质疑。
“我曾经与史蒂夫·乔布斯有过这样的辩论,他总是说,‘你们涉足的领域太多了。’他在一两件事情上实现了卓越,但我们希望通过从事更多的事情,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拉里·佩奇在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示,野心昭然若揭。
Alphabet 字面意思为“字母表”,该名称也可被拆为“Alpha”和“bet”两部分来理解,Facebook工程师覃超在其知乎专栏中将其解读为:Alpha在现 代投资理论中代表相对于大盘指数,在给定时间内的性能优势,而bet即为赌注。前者被阐述为“老谷歌”,而后者则象征谷歌为未来所投下的赌注。
接下来,谷歌在股市交易的主体也将变成Alphabet。而如今旗下两大业务的“划清界限”,也有利于新业务未来的进一步分拆甚至上市。沈萌说,此举保证了如果未来真的有这么一天,(新业务)不会影响到其他原有的业务和团队架构。
进 一步说,尽管谷歌原先所依仗的业务难以看到更光明的前景,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旧是老业务,此外,高层的注意力和精力也难以聚焦到新的业务发展当中。这 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新垂直领域的创业团队,有机会能够以更为高效的姿态超越巨头们。谷歌为了防患未然,采用了重组的策略。将新兴业务放在更为重要和透明的 位置,是谷歌在当下的未雨绸缪。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11日,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官方博客上宣布,谷歌将进行重组:成立名为Alphabet的新的集团公司,而原有的谷歌公司作为其旗下的子公司。
谷 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仍将分别出任新集团公司的CEO和董事会主席。与此同时,包括谷歌风投项目、智能家居等在内的多个原谷歌公司旗下新项目,将以子公司的形式,从 原先谷歌公司旗下,陆续转变为直接归属Alphabet旗下。
这也意味着,至少在组织架构上,搜索、视频等在内的谷歌的传统业务将和其近年拓展的创新项目处于同一位置。
Google官方通过Alphabet官网刊发的公告中宣布了这一消息,在文中,谷歌基本上回答了Alphabet的大概状况和成立新公司的原因。其指出谷歌的目的在于“更加清晰地划分每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此外还指出希望新的架构将确保其旗下公司能够独立运作。
此次调整意在使得谷歌的架构更加的清晰透明,在制度层面上更加利于鼓励创新。市场对于谷歌此举的回应也显得颇为积极:在成立控股母公司消息宣布后,谷歌股价涨幅超过5%,增加的市值接近200亿美元。
组织架构调整
上述公告显示,接下来Alphabet还会不断将新的业务部独立出来成立新的子公司,此外,以后Alphabet的财报中还会单独给出Google业务部的财报数据,而公司其余部分将合成一个财报公布。
“此举更加有助于投资者理解谷歌的组织架构,释放谷歌的价值。”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认为谷歌目前的盈利能力并不弱,但在市值方面距离苹果却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据监管文件显示,新谷歌的业务将包括“搜索、广告、地图、应用、YouTube、Android以及相关技术基础设施”,这也是原先谷歌较为传统的几项业务。除此之外,谷歌还拥有包括研究无人驾驶汽车、高速光纤、生物科技等多项关注新兴领域的开发团队。
香 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吴奕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分拆和重组更多是一次形式上的调整,换言之,将近几年来谷歌在业务层面上的多 元化,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上进行对应的调整。尤其是谷歌长期以来花费大量“真金白银”的新领域,其过去被“隐藏”在谷歌整体的财报之中,而分拆则将使得投资 者更加了解谷歌在这方面的投资回报情况。
这一举措,与巨头在遇到增长瓶颈时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来提升公司整体运行效率的选择基本一致。
和国内互联网巨头发展到一定程度调整组织架构相比,谷歌要实现的短期效果略有不同:后者是推动一些还未被验证商业前景的项目,押注长期的可能性;而前者在组织架构调整中,最终希望的是能够迅速占领已成熟的市场,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对于分拆,投资者通常希望通过这些手段,尽可能地将企业所属业务的总体价值达到最大化。另外,组织架构调整也是为了解决一个所有巨头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达到一定体量后,企业几乎都会变得越来越臃肿,从而影响持续创新。
寻找“明日之星”
此 次调整是谷歌整体的一次权力下放:拆分一方面将突出谷歌传统的搜索等业务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技术出身的两位创始人,将已稳定和成熟的谷歌传统业务交给 新人来管理,也得以从原来的谷歌业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更为前沿的项目中。据悉,新谷歌的CEO桑达尔·皮查伊曾是安卓系统的工程师,于 2004年加入谷歌公司。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在某种意味上或也是一个好消息:长期以来,以工程师文化著称的谷歌在两位创始人的带领下,更像是一个“坏孩子”。和热衷迎合华尔街的企业管理人不同,谷歌两位创始人口中的谷歌未来是“星辰大海”。
追求突破性的创新也意味着项目饱含不确定性。曾有分析师在此前预期谷歌眼镜在2018年的销售额将超过30亿美元,但事实上谷歌已经在今年年初选择叫停了这一项目。此外在生物、太空探索等项目上,谷歌花费了大量资金,但何时能够带来回报也备受华尔街质疑。
“我曾经与史蒂夫·乔布斯有过这样的辩论,他总是说,‘你们涉足的领域太多了。’他在一两件事情上实现了卓越,但我们希望通过从事更多的事情,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拉里·佩奇在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示,野心昭然若揭。
Alphabet 字面意思为“字母表”,该名称也可被拆为“Alpha”和“bet”两部分来理解,Facebook工程师覃超在其知乎专栏中将其解读为:Alpha在现 代投资理论中代表相对于大盘指数,在给定时间内的性能优势,而bet即为赌注。前者被阐述为“老谷歌”,而后者则象征谷歌为未来所投下的赌注。
接下来,谷歌在股市交易的主体也将变成Alphabet。而如今旗下两大业务的“划清界限”,也有利于新业务未来的进一步分拆甚至上市。沈萌说,此举保证了如果未来真的有这么一天,(新业务)不会影响到其他原有的业务和团队架构。
进 一步说,尽管谷歌原先所依仗的业务难以看到更光明的前景,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旧是老业务,此外,高层的注意力和精力也难以聚焦到新的业务发展当中。这 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新垂直领域的创业团队,有机会能够以更为高效的姿态超越巨头们。谷歌为了防患未然,采用了重组的策略。将新兴业务放在更为重要和透明的 位置,是谷歌在当下的未雨绸缪。21世纪经济报道
[ 新闻来源:爱集微,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爱集微
开创IC领域,共创美好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苹果取消智能戒指项目,或因Apple Watch销量考量
2024-10-10
旺矽Q3业绩亮眼,AI需求助力Q4淡季增长
2024-11-14
苏大维格光刻设备订单增长,Q4将迎来交付高峰
2024-11-10
苹果暂无意推出智能戒指,避免与Apple Watch竞争
2024-10-09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