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8%左右
来源:爱集微 发布时间:2015-08-30 分享至微信
  专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

  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8%左右

  王峰

  本报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

  经济下行压力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扩大。

  国家统计局8月28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当月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9%,降幅比6月份扩大2.6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2015年工业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加剧,且将处于“三期叠加”影响的集中体现期。考虑到工业经济潜在产出增长率、经济系统稳定、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等多重因素,预计2015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将下滑到8.0%左右。

  他认为,在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强调在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

  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21世纪》:对2015年国内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是什么?

  黄群慧:从2014年8月开始,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速加速下滑,利润总额、主营活动利润额增速均明显下滑。与2014年相比,2015年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加,工业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影响的集中体现期,工业经济增长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21世纪》: 2015年上半年国内工业经济运行的数据显示了什么样的趋势?

  黄群慧:工业经济从2015年4月开始小幅回升,景气度好转。2015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4月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显示当前工业经济正在短期内筑底企稳。

  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和消费均出现积极迹象。一是5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9.6%小幅回升至9.9%。二是消费需求开始回暖,5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和实际同比增速分别比4月提高0.1和0.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受人民币汇率持续强势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外贸形势持续低迷,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名义同比增速连续第四个月下滑,5月降至﹣3% 。

  2015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较5月份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小幅回调,显示当前工业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暂时缓解。从“三驾马车”来看,工业经济回升动力主要来自消费需求拉动。2015年5、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但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一方面企业层面投资前景仍较暗淡,另一方面国外需求持续萎靡。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工业经济企稳趋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区域增速差异缩小,6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3%、7.8%和8.4%。

  《21世纪》: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黄群慧:在2014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但中西部地区增速仍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从产业结构来看,中西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出现较快增长,对地区工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然而,中西部地区内部同样面临着不平衡的问题。比如西北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地区的共同问题在于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品和初级产品行业在工业中比重较高,且国有工业的比重高,民营工业发展缓慢。

  工业经济运行的三大风险

  《21世纪》:您认为2015年中国的工业经济运行面临哪些主要风险?

  黄群慧:我认为,目前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中主要面临着三种风险。这三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一是房地产市场风险。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旦出现房地产泡沫并破裂,则会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造成巨大冲击,也会对工业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往往会通过融资平台等方式进行债务融资,一旦债务规模过大,政府无力偿还,则会出现债务风险。过高的地方政府债务造成了地方政府破产的风险,同时也限制了地方政府进一步融资,进而限制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持续增长,影响工业经济增长。

  三是竞争优势断档的风险。长期以来,中国工业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建立低级生产要素基础上的低成本优势。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经济规模的扩张,这种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与此同时,建在高级生产要素基础上的新优势短期之内却难以建立起来。这样就容易形成竞争优势断档,具体表现为工业品出口萎缩、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则整个国家都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来看,由于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政府有着很强的调控管理能力,并且有着巨额的外汇储备作为支撑,因此前两种风险基本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第三种风险却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更难以化解。

  《21世纪》: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您认为,这个影响将如何体现在工业经济运行领域?

  黄群慧:2015年工业经济增长面临着传统动力减弱的压力,从而倒逼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加快转换。从需求来看,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受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政策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从供给来看,外延式增长已经难以持续。目前,中国很多行业中均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的内涵式增长已成为工业经济的必然选择。从产业来看,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实现了较快增长,但近期内难以对整个工业经济增长形成有效支撑,新的增长点尚不明朗。

  短期还要靠需求拉动

  《21世纪》: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应该如何理解“稳中求进”这个经济政策的总基调?

  黄群慧:“稳中求进”体现为在坚持“底线思维”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改革,转换工业增长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底线思维”是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是指“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潜在增长率,主动调结构但不能危及经济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底线,政策会在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寻找平衡”。

  当前中国工业经济正处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时期,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过去的增长情况来推算未来增速,而是应当综合考虑国家的政策目标、工业经济系统的内在平衡、国内外发展条件变化等各种因素,合理预测工业经济增长速度。

  按照众多研究者的测算,大致认为“十二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应维持在9%左右,而“十三五”会下降到8%左右,2015年为“十二五”最后一年,可考虑取平均值为8.5 %。但由于国内外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经济结构失衡造成需求无法充分释放、全面深化改革将加速推进、系统性风险基本可控、失业率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所以国家可以适当调低工业经济增速目标,将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目标设定为8.0%,从而为“转方式、调结构”预留出足够的政策空间。

  《21世纪》:您如何看待项目投资等需求端管理对拉动2015年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黄群慧:2014年以来工业经济增速出现了过快下滑的趋势,要想在短期之内解决这一问题,还只能靠需求的拉动。国家通过小幅度、定向的需求刺激,可以避免工业经济增速的过快下滑,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从而为后期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赢得时间。具体措施可以有释放消费潜力、消除投资障碍、制定进出口贸易促进政策等。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产业不平衡和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众多民生问题也依赖于投资才能解决,因此未来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还有较大空间。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在新一代信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58.610, 5.33, 10.00%)、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中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是为了工业增长的新亮点。

  但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应将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宏观政策与中观政策、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结合起来,打出政策“组合拳”,既重视政策的稳定性,也重视政策的灵活性。


[ 新闻来源:爱集微,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