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无人机本土市场规模小,原先较难形成产业链,直到俄乌战争爆发,全球才开始关注无人机技术及其背后军民通用的科技潜力。
台湾也长期饱受地缘政治各方面冲击,经纬航太董事长罗正方则表示,无人机已是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台湾应尽速建立自主供应链能量,罗正方身兼无人机国家队队长,近年积极整合国内上下游供应链也传捷报,透露目前台湾无人机的自制率已可达到7~8成。
罗正方强调,台湾不是没有能力做,只是要不要做、有没有决心的问题。目前台湾在军用无人机发展上主要分为军用军规、军用商规以及无人机防御系统三大体系。其中在商规部分,台湾几乎可做到100%自制,而军规目前的自制率则约在7~8成。
罗正方表示,无人机的关键核心包括通讯系统与「眼睛」,目前部分有采用美国及法国系统,造价分别逾新台币500万,若要进入量产,成本会是挑战,必须先建立自制能力。另外,飞控系统则有网安考量,罗正方指出,飞控系统如大脑,不可能用国外系统,且这部分涉及高运算、低耗能的芯片,凭藉台湾半导体实力,也已有自制飞控芯片能力。
就目前台湾产业量能来说,确实也有颇大的机会切入点。罗正方以国家队目前进展举例,除了上述飞控系统,像是为确保长程通讯能力,可与次时代6G、低轨卫星结合,台湾也有许多通讯业者投入此方面技术研发,这部分目前经纬航太则是跟全波科技合作。
而无人机飞行距离长,机体因需具备轻量化、高强度则需要采用航太级复材,目前像是台塑的国产材料则可提供,而福懋兴业的碳纤布,也已成功运用于国产锐鸢二代无人机体使用,更不用说在无人机的自动目标识别上,取决于强大机载边缘运算、AI演算法等,这部分也是台湾ICT产业的强项。
不过罗正方表示,目前台湾在无人机自制能力上的弱点则在于动力次系统,但相较于有人机的引擎,无人机的引擎自制更有机会达到短期自主。目前经纬航太就结合成大马达中心,借助先期发展电动车(EV)产业供应链的成功经验,结合中钢的矽钢片、大亚的电缆,以及东元与其他小马达制造厂,正积极发展国产无人机的通用马达。而目前据测试结果,可较目前市场主流使用的国外厂牌马达,提高8%的效能。
目前在商规部分,台湾无人机国家队已串联超过40家台湾供应链业者,包括上述的中钢、大亚、东元等。据悉,电子六哥有其二也在列。罗正方表示,台湾大型EMS厂过去有生产消费电子的代工能量,可借助其经验建立未来无人机的自动化大型量产能力。
事实上,近年电子业力求转型,纷纷瞄准专殊产业,希望借此摆脱过去低毛利代工时代,其中车用、军工就成心头好。据航太供应链业者透露,一般军工规产品毛利至少都在5成以上。
而无人机之所以成新兴战略产业,关键在于其塑造新型态的作战系统。罗正方以乌克兰举例,其发动无人机战术,平均1个月就要消耗4,000台无人机,粗略统计乌克兰一周的「耗材」,即使有美国支持,生产周期也需要2个月。
无人机战术几乎是打掉一台做一台,也凸显后端军备库存不足、产能够不够的问题。罗正方指出,乌克兰之所以跌破外界眼镜苦撑那么久,其背后本土国防军工体系贡献颇多。
以台湾来说,过去1台军用飞机生产周期,可能长达20年且成本消耗大,目前大量工业型产品,像是电动车的毫米波雷达(mmWave Radar)、视觉传感等技术都已可转移到无人机快速生产,军用机造价已可从过去数亿缩减至数百,甚至数十万。台湾具备高端芯片生产能量以及庞大精密代工体系,应思考后续如何将其转化为可信赖的军工供应链。
责任编辑:王桢莹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