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O价值观】同行快速扩产,错失“中国MEMS十强”的明皜传感能否实现赶超?
2.【个股价值观】灿瑞科技:电源管理芯片随行就市,磁传感器业务韧性十足;
3.2.08亿元!联得装备中标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
4.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联创电子拟对美国子公司增资1090万美元;
5.高测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95.42%-203.86%,半导体订单稳步增长;
6.海外芯片股一周动态:台积电、阿斯麦等公布财报,Marvell斥资20亿美元在新加坡设立代工厂
1.【IPO价值观】同行快速扩产,错失“中国MEMS十强”的明皜传感能否实现赶超?集微网报道,业内周知,MEMS传感器是一个被博世、ST、NXP、ADI、Honeywell等国外大厂占据的市场。可喜的是,我国自2006年开始重视MEMS传感器行业发展,陆续印发了多项支持、规范产业的发展政策。在政策的加持和消费电子、汽车和医疗等国内市场需求刺激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本土MEMS传感器厂商。仅在MEMS惯性传感器领域,就诞生了明皜传感、矽睿科技、美新半导体、士兰微、芯动联科和美泰科技等众多国产企业,其中士兰微、芯动联科已经成功上市,明皜传感科创板IPO已经获得受理,矽睿科技也开启了上市辅导。据了解,制造工艺是决定MEMS传感器性能与品质的关键因素。MEMS传感器领域的国际龙头企业博世、ST、TDK、霍尼韦尔等公司主要采用IDM模式经营,拥有晶圆厂和与产品相适应的工艺平台,能够更好地进行工艺与设计的协同优化并加快产品迭代。不过,多数国内MEMS企业成立较晚,基本处于技术追赶阶段,受资金和能力限制,fabless企业数量较多,仅少部分企业拥有MEMS晶圆生产线。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023年3月公布的“2021年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显示,歌尔微、瑞声科技、矽睿科技、敏芯股份、纳芯微均为fabless企业,而美泰科技、美新半导体、华润微、士兰微均为IDM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自2016年就蝉联“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多年的明皜传感,就是采用Fabless模式运营的MEMS传感器企业,却在上述排名中遗憾落榜,取而代之的是采用IDM模式运营的竞争对手士兰微。由于明皜传感采用fabless模式,除对部分产品进行自主测试外,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主要生产环节均由委外厂商完成。不过,笔者发现,虽然明皜传感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国产化替代趋势和供应链安全需求,但公司MEMS晶圆采购却主要依赖境外供应商,而敏芯股份、矽睿科技等MEMS国内同行厂商均主要采用本土供应链。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的前五大供应商分别为VIS、纳芯微、苏州固锝、台积电、日月新。其中,明皜传感所需的MEMS晶圆主要向VIS、台积电采购,而VIS、台积电的主要生产线在境外。此外,苏州固锝为明皜传感的第一大股东,同时苏州固锝投资的私募基金为纳芯微的5%以上股东。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对苏州固锝关联采购的金额分别为2,071.59万元、3,073.94万元和3,327.22万元,占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5.41%、20.22%和21.18%。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原材料之一ASIC芯片均向纳芯微采购,对其关联采购的金额分别为2,239.33万元、3,452.22万元和4,653.65万元,占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47%、22.71%和29.62%。上述二项关联交易合计占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2.88%、42.93%和50.8%。在近日发布的《产品结构单一,性能指标落后同行,明皜传感营收增长现颓势》一文中,笔者观察到明皜传感虽与芯动联科、美泰科技、士兰微等厂商均是从事MEMS惯性传感器业务,但技术、产品有所差异,毛利率和下游市场也并不相同。明皜传感的惯性传感器可归类为消费级,而芯动联科产品可归类为导航级和战术级。产品价格、核心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二者毛利率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况。2020年至2022年,芯动联科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8.25%、85.47%和85.97%,毛利率相对较高;明皜传感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8.83%、30.64%和34.24%,相对较低。具体来看,明皜传感的核心产品MEMS加速度计,物联网类产品毛利率较高,且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而消费电子产品毛利率2022年仅略有增长;车载应用类产品毛利率已经出现下滑。明皜传感表示,2022年度因原材料价格的提升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高的影响,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为保持市场占有率公司未进行提价,导致该类(车载应用类)产品单位成本上升的同时,毛利率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明皜传感2022年产销率也出现了下滑。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MEMS加速度计产销率分别为101.23%、99.23%和89.47%。明皜传感指出,2022年度MEMS加速度计产销率相对较低,主要系2022年下半年下游行业出现周期性波动,主要终端客户的提货速度放缓所致。2021年,由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不断升高,基于对市场“缺芯”“涨价”的恐慌与压力,各大半导体厂商不断加大增加备货力度,库存水位不断上升。然而,随着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去库存逐渐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主旋律,存货跌价损失也侵蚀了众多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导致汇顶科技、富满微、敏芯股份、晶丰明源、希荻微等半导体企业陷入亏损。明皜传感同样如此,虽然存货跌价损失尚小,但存货金额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915.86万元、6,419.06万元和9,340.58万元,占公司同期营收比例分别为34.29%、37.81%和47.2%。明皜传感也坦言,如果未来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与公司预测情况差异较大,或者公司不能随着存货的增加优化自己的库存管理,则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从而需要增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在终端客户提货速度放缓,明皜传感可能出现库存积压之际,其竞争对手士兰微、矽睿科技、美新半导体却开启了快速扩张模式。其中,士兰微“年产能8.9亿只MEMS传感器扩产项目”目前正在产能建设中,项目预计达产后正常生产年销售收入105,981.12万元;美新半导体传感器工艺开发实验线项目也在2022年12月宣布即将投产,投产后将形成年产6亿颗MEMS磁传感器芯片和1.2亿颗加速度传感器的生产能力;矽睿科技的第一个传感器与传感器组件生产基地,善睿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生产基地也于2022年10月开工,计划202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随着上述项目产能的逐渐开出,市场需求若未能快速复苏,为抢占更多市占率,国产MEMS惯性传感器企业未来面临市场竞争或许更加激烈,而明皜传感又能否在此情况下持续提升公司市占率?2.【个股价值观】灿瑞科技:电源管理芯片随行就市,磁传感器业务韧性十足1、灿瑞科技较高的资金募集计划背离高管股权激励行权触发条件,IPO后公司经营产出能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追踪。2、灿瑞科技磁传感器业务需求稳定,价格抗压,公司二季度在传感器业务上的排产有所倾斜;电源管理芯片行业受到行业不景气的较强冲击,价格和毛利率下滑严重;封测业务线,稼动率下降,业务条线的盈利能力较弱,连续两年亏损运营。3. 国内模拟芯片公司规模较小,能够更加灵活调整库存以应对行业周期的下滑,且大部分模拟芯片公司通过IPO获得了大量现金诸备,能够较安全度过行业寒冬期。一旦行业回暖,业内优秀公司将有较大的业绩弹性。集微网消息,灿瑞科技(股票代码,688061)成立于上海,起初是一家由四维集团单独出资成立的外资企业,2015年7月,实行股改变更为股份制企业,专业从事高性能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及模拟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公司成立初期专注在磁传感器领域,早期产品受制于磁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以及海外厂商的市场垄断格局,规模并不大,随后国产智能手机行业兴起,公司拓展了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线,取得了较快发展。成立初期,灿瑞科技主要采用Fabless的经营模式,以磁传感器芯片为起点,拓宽产品品类和应用领域,向光传感器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延伸。2014年成立灿集电子向封装测试产业延伸,用于解决磁传感器芯片的特殊封装需求,并不断扩充封装测试产品类型,形成“Fabless+封装测试”的经营模式,通过产业链协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21年至今,灿瑞科技全资子公司恒拓电子投产运营,公司进一步完善扩充封装测试能力,涵盖晶圆测试、芯片封装、成品测试等环节,年产能为30亿颗芯片;公司IPO上市拟募资总额15.5亿元,对产品线进行持续迭代更新,资金募集用途介绍如下:当前,罗立权和罗杰合计控制灿瑞科技股份表决权总数的81.09%,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有决定性影响,且下游客户间接参与持股。截至2023年6月31日,景阳投资直接持股45.25%;罗立权先生直接持股2.59%,曾在国际知名芯片厂商高通任职;罗立权和罗杰先生合计分别持有景阳投资、上海群微以及上海骁微99%、72.25%以及99.2%股权,是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下游客户小米旗下投资公司小米产投直接持股2.92%。此外,公司IPO申报材料时,朗姿股份参股的芜湖博信持股2.79%(当前2.1%)、中芯国际参股的苏州聚源持股1.73%(当前1.3%)、传音控股全资子公司深圳展想持股0.98%、韦尔股份参股的鋆昊臻芯持股0.44%。值得注意的是,在寻求上市过程中,从2005年开始,灿瑞科技曾先后4次更换保荐机构,分别为平安证券、东海证券、兴业证券及中信证券。其中,上市前一次是在2021年7月,灿瑞科技结束与兴业证券的合作。据兴业证券2021年7月21日披露的公告显示,“综合考虑灿瑞科技的上市计划安排,经过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终止辅导”。在告别兴业证券后,灿瑞科技便与中信证券签署了IPO上市辅导协议,上市期灿瑞科技资产总额为6.23亿元,上市募资总额达到15.5亿元,远超公司资产总额。灿瑞科技上市后便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但授予价格远低于当前股价(49.5元)和授予发生日当日价格(87.29元/股)。公司激励计划的首次授予日为2023年4月13日,以29.49元/股的授予价格向130名激励对象授予112.46万股限制性股票;行权条件为营业收入,是“以公司2020-2022年三年营业收入均值为业绩基数”进行计算,未来三年增长率分别为25%、35%、45%,而统计公司2020、2021、2022总收入为15.27亿元,因此2023年实际收入达到6.4亿元左右可以达到行权价格,因此公司授予股权的行权条件较为宽松。灿瑞科技两大板块产品为智能传感器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其中智能传感器芯片主要包括磁传感器芯片和光传感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主要包括屏幕偏压驱动芯片、闪光背光驱动芯片、LED照明驱动芯片、功率驱动芯片。具体情况如下:智能传感器芯片:智能传感器芯片的主要用途是探测周边环境事件或者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变化信息采集、变换后传送给其他电子设备,智能传感器芯片具有细分门类众多和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的特点,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基础硬件,丰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使智能传感器芯片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柱之一。灿瑞科技在智能传感器芯片领域已经深耕十多年,积累多项核心技术,形成超过400款智能传感器芯片产品。其中磁传感器领域,根据产品功能的不同,包括智能电机驱动磁传感器芯片、开关型磁传感器芯片、线性磁传感器芯片等;光传感器芯片领域,产品主要为3D感应模组发射端提供光源整合方案。其中,磁传感器产品目前已经应用于格力、美的、海尔、小熊电器等智能家居品牌,漫步者和JBL等可穿戴设备品牌,海康威视等智能安防品牌,Danfoss、英威腾等工业设备品牌,以及知名智能手机品牌。在汽车电子领域,开关型磁传感器芯片已进入整车供应链(智能座舱系统);智能电驱芯片主要为集成霍尔的电机驱动芯片(HIO芯片),主要用于车灯散热、座椅通风、车内空气循环、5G车载天线等场景;光传感器芯片目前已经批量供货于蚂蚁集团人脸支付终端设备,和德国PMD集团的智能工业机器人方案中。根据灿瑞科技披露,公司汽车产品已于2022年开始规模化出货,且出货体量增长较快,当前汽车线产品国内整体需求向好,2023年公司对汽车线产品保持乐观,有望在去年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快速增长,并进一步提升收入占比。此外,灿瑞科技的磁传感器、光传感器、智能电机驱动芯片产品可用于机器人的关节部位、感知部位、转动部位,机器人智能化应用领域也是灿瑞科技关注的发展方向。电源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是指实现电压转换、充放电管理、电量分配、检测和驱动等管理功能,并能够为负载提供稳定供电的集成电路,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和设备中。灿瑞科技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形成超过150款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在低功耗、过压过流过温保护、转换效率等方面具备技术优势。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业务以屏幕偏压、闪光灯、背光、LED照明等各类驱动为主,正积极推动电机驱动、DCDC等产品线的发展,计划布局锂电充电芯片、锂电保护芯片等。其中,屏幕偏压驱动芯片目前主要形成了LCD偏压驱动芯片和OLED偏压驱动芯片两类产品,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为智能手机,目前已向小米、传音直接供货,并与华勤、闻泰、龙旗、中诺等大型智能手机ODM厂商合作,应用于行业知名品牌手机中;闪光驱动芯片主要应用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智能设备,背光驱动芯片则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液晶电视;LED照明驱动芯片主要应用于室内外照明领域;功率驱动芯片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音频等功率驱动领域,批量供货于传音控股、华勤等整机或ODM厂商。封装测试服务:灿瑞科技封装测试主要为自主研发设计的芯片提供服务,根据自有产品特点自主设计配套的测试程序,尤其针对磁传感器芯片的特殊要求对封装测试设备进行自主研发定制改造,实现芯片产品封测的高良率及高可靠性。目前公司已有SOP、SIP、DIP、SOT、DFN、QFN等多种形式的封装测试服务。在优先满足内部封测需求的基础上,该产线会适当承接外部封测业务。自有封测产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能灵活、快速调整封测设备、模具和器件,加快对新产品的验证和测试,缩短研发周期,提升研发效率和成片的可靠性;规避掉上游封测产能紧张,满足个性化、定制化产品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国际龙头公司在磁传感器和电源管理芯片领域仍然具备产品先发优势,市占率较高,国内参与者主要在一些细分领域进行差异化经营策略。根据方正证券数据统计,全球磁传感器的CR3为41%,主要玩家为Allegro(16%) 、英飞凌(15%)以及AKM(10%),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总体较小,仍处于追赶阶段,主要厂商有圣邦股份、纳芯微、宁波中车时代、比亚迪半导体等;全球电源管理芯片的CR6为61%,集中度较高,主要玩家为德州仪器(17%)、亚德诺(12%)、英飞凌(10%)、罗姆(8%)、微芯(7%)、日立(7%),国内厂商的市场体量总体较小,也处于追赶阶段,主要厂商有芯朋微、艾为电子、晶丰明源、明微电子、富满微等。灿瑞科技2018-2022年收入分别为1.17、1.98、2.89、5.37、5.93亿元;2018-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06、0.23、0.43、1.25、1.35亿元。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在过去几年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公司布局产品的份额持续得到提升。过往几年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经过前几年的积累,汽车线和工业线产品得益于良好的市场需求,去年相对增长较多;二是消费电子类业务加大了市场的拓展力度,在市场总体波动的情况下,公司通过增加新客户,抵消了行业整体波动对业务总体造成的影响。2023年Q1,灿瑞科技实现营收7149.95万元,同比下降49.17%;归母净利润为-136.19万元,同比下降104.31%;扣非净利润为-1134.09万元,同比下降137.91%。半导体芯片设计行业下游整机厂商多数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灿瑞科技在2023年6月1日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表示,二季度属于行业的传统旺季,根据当前的出货情况,二季度公司的出货量获得较大改善,预计会有较为明显的环比增速。灿瑞科技前五大客户营收合计占总营收比重为51.86%。其中,小米集团、传音控股、闻泰科技、宇扬集团曾分别在2020-2022年出现在公司的前五大客户里面,但是下游前五大客户始终保持动态变化,公司当前并不存在依赖单一大客户的情况。从产品营收结构上来看,电源管理芯片是公司营收增长的主力引擎。2021年和2022年电源管理芯片分别贡献了52%和56%的营收,产品结构也在做调整,产品ASP持续上升;智能传感器芯片是公司营收增长的第二大品类,2021年和2022年则分别贡献了36.7%和38.63%的营业收入;从下游应用情况上看,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是公司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占比分别达52.18%和22.64%,而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等终端应用的景气度持续下降,给公司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带来了一定的拖累。但是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尤其是HIO电驱芯片和磁传感器芯片,由于有多元化的终端应用场景,受单一市场影响相对较小。过往几年公司营收结构如下(单位:万):灿瑞科技产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表现方面,过去几年毛利率结构性提升,盈利能力较强,但是2023Q1出现大幅下滑。公司2018-2022年净利率分别为-5.8%、11.51%、15.07%、23.27%、22.71%,实现扭亏为盈并保持稳定增长,在细分产品的毛利率来看,智能传感器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的毛利率都升幅明显,并且销售占比提升快速,但是封装测试服务的毛利率却从2020年中旬开始转负,亏损运营两年;今年一季度以来,国内以手机应用为代表的电源管理相关芯片产品发生了较大幅度价格波动,公司电源管理类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进而毛利率也产生了大幅度下降,而封装测试业务上半年受整体行业景气度影响,稼动率再次下降,因此对综合毛利率产生较大影响。现金流方面,灿瑞科技由于刚完成IPO募资,当前账面现金充裕。截至2022年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261.17万元,同比下降70.08%,主要2022年末受疫情影响,业务下滑的同时,回款也受到影响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9.55亿元,同比增加19.71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59亿元,上年同期为-6203.03万元,主要原因为募集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理财导致。资产回报率方面,短期内,上市募集资金拖累了公司的资产回报表现。灿瑞科技在2021年完成上市资金募集之后,ROE从33.52%快速回落至2022年的8.98%,在销售净利率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公司存货水平连续三个季度走高,资产转率和权益乘数都快速回落。进入到2023年一季度,受到下游市场低迷的环境影响,公司的经营水平出现了进一步的恶化,但是随着消费电子经历了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的去库存过程,目前库存水位已处低位;2023年第一季相比于年初存货有所增加,主要系第一季度传感器业务出货良好,公司在传感器业务上的排产有所倾斜,第二季度已有所改善。同行公司2022年业绩对比,圣邦股份营收、料号、毛利率均领先同行,灿瑞科技估值具备韧性,但是在2023年一季度,大部分国内模拟芯片公司营收同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圣邦股份是国内绝对领先的模拟芯片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在2022年的毛利率水平维持在58.98%,其中电源管理产品线毛利率和信号链产品毛利率分别为55.41%和64.91%,但是2023Q1营收和利润大幅下降,模拟芯片需求弱化和TI开启的价格战倒逼行业”内卷”;纳芯微有近50%的营收来自汽车和光伏储能领域,而这两个领域的景气度延续到2023Q1,但是仍然对部分市场和客户进行了大幅降价举措,因此纳芯微2023Q1营收虽然增长了38.9%,但是净利同比下降了98.14%至160万元;艾为电子2022年营收为20.9亿元,同比下降10.21%,归母利润转负,主要是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电源管理、信号链三大类产品型号受到行业不景气的较强冲击,公司仍然加大研发投入,相关费用率提升,2023Q1仍然亏损。然而纵观几家芯片设计行业公司,布局战略出现分化,主要分为持续深耕已有产品的料号和从消费电子向工业级应用/车规级应用的转变。艾为电子重点打造车规级体系及安全可靠性测试实验室建设,进行迭代与创新,产品逐渐深入扩大汽车及工业领域的市场应用;圣邦股份则是加大研发,继续补充现有产品线料号;纳芯微在汽车、泛能源、消费电子领域继续加大芯片导入。灿瑞科技两大类业务,磁传感器受到行业不景气的冲击度较小,并在车规级应用上的验证如期进展;电源管理类业务也在随着行业静待周期反转,目前54倍PE的估值,在行业低迷期也相对合理。全球半导体周期继续下行,半导体中报陆续出炉,多数企业受行业周期影响表现欠佳。由于产品价格下跌速度减缓,各大研究机构预期下半年大概率筑底企稳。海外各国半导体保卫战继续发酵,欧洲法案增强本土产业发展,整体产业处于逐渐筑底阶段,但对于我国半导体行业来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增强自主可控的决心不会动摇,长期国产化趋势只增不减。随着模拟芯片上市公司几乎在科创板扎堆,A股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容,上市地位稀缺性骤降,诸多中小规模半导体公司上市后也难以获得预期中的市值,IPO作为退出路径的吸引力不如从前,优质未上市企业对被收购的接纳度由此变高。而近期模拟芯片行业也是并购频发,2023年7月19日,纳芯微公告拟收购昆腾微控股权,标的整体估值不超过15亿元,本次收购有助于丰富纳芯微相关技术及IP储备;同年6月上新思瑞浦公告拟收购同行芯片公司创芯微,拓宽技术与产品布局,加速扩张产品品类和下游领域,落实“平台型芯片公司”战略。这两起并购事件昭示着国产模拟芯片行业格局正在经历变革,国产模拟大厂持续扩张的积极信号,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希望在国产市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此外,机构分析认为,国内消费电子需求恢复速度可能领先国外,由于国内模拟芯片公司规模较小,能够更加灵活调整库存以应对行业周期的下滑,且大部分模拟芯片公司通过IPO获得了大量现金诸备,能够较安全度过行业寒冬期。一旦行业回暖,业内优秀公司将有较大的业绩弹性。3.2.08亿元!联得装备中标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集微网消息,7月26日晚间,联得装备发布公告称,深圳市联得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中电商务(北京)有限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确认公司成为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中标人,中标总金额约为2.08亿元。根据公告内容显示,本次联得装备中标的设备为真空贴合设备、散热膜贴附机。联得装备表示,项目的履行不影响公司业务的独立性,如本项目签订正式合同并顺利实施,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其指出,公司的资金、技术、人员等能够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履行。资料显示,联得装备创立于1998年,是一家国内电子专用设备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平板显示自动化模组组装设备、半导体倒装及分选设备、锂电池组装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检测设备、大尺寸TV整线设备、移动终端自动化设备、汽车电子显示组装设备、半导体倒装及分选设备及锂电池组装设备等。4.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联创电子拟对美国子公司增资1090万美元集微网消息,7月25日,联创电子发布公告称,为积极快速开发北美地区北美光学和影像市场,利用已形成的精密光学元件制造基础及已经建立的良好市场口碑,进一步开拓市场和更好的服务客户,公司于2023年7月24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增资子公司建设墨西哥工厂的议案》,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对其全资子公司联创光学(美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国子公司”)增资不超过1,090万美元。同时,以美国子公司为主体与墨西哥当地合作单位PRODENSA SERVICIOS DE CONSULTORIA, S.A.P.I. DE C.V.公司(以下简称“Prodensa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协议基于墨西哥政府制定的IMMEX Shelter Program模式),投资总额不超过1,090万美元建设墨西哥工厂。根据墨西哥政府的政策,美国子公司无需在墨西哥注册公司,而由Prodensa公司提供生产证照资质,并由Prodensa公司提供相关服务;美国子公司提供机器设备、生产原材料和技术,组织具体生产,生产的产品出口销售给北美地区客户。据介绍,美国子公司为联创电子全资子公司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关联关系。今年上半年,该子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2066.57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923.94万元,营业收入为人民币614.68万元,净利润为人民币212.23万元。联创电子表示,本次增资,围绕移动智能终端、汽车高级辅助安全驾驶、智能家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扩大光学镜头和光电组件的市场占有率,推动公司产品和客户服务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同时稳固公司现有的海外业务。而且,在墨西哥投资合作建厂有助于向北美地区的潜在及已有客户交付公司产品,节省交付周期。同时,培育美国高端客户及深耕战略合作伙伴,在第一时间内为当地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5.高测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95.42%-203.86%,半导体订单稳步增长集微网消息,7月26日,高测股份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0,000.00万元到72,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预计将增加46,304.67万元到48,304.67万元,同比增加195.42%到203.86%。高测股份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8,000.00万元到70,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预计将增加44,720.35万元到46,720.35万元,同比增加192.10%到200.69%。高测股份表示,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发展态势,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光伏设备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龙头效应显著,订单大幅增加,光伏设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金刚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竞争力持续增强,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公司金刚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高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规模效益显现,专业化切割技术优势持续领先,产能持续释放,订单获取能力强劲,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高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半导体、蓝宝石及磁材创新业务设备及耗材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订单稳步增长。公司在碳化硅金刚线切割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订单大幅增加。公司创新业务切割设备及切割耗材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6.海外芯片股一周动态:台积电、阿斯麦等公布财报,Marvell斥资20亿美元在新加坡设立代工厂编者按:一直以来,爱集微凭借强大的媒体平台和原创内容生产力,全方位跟踪全球半导体行业热点,为全球用户提供专业的资讯服务。此次,爱集微推出《海外芯片股》系列,将聚焦海外半导体上市公司,第一时间跟踪海外上市公司的公告发布、新闻动态和深度分析,敬请关注。《海外芯片股》系列主要跟踪覆盖的企业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全球半导体主要生产和消费地的上市公司,目前跟踪企业数量超过110家,后续仍将不断更替完善企业数据库。集微网消息 上周,台积电、阿斯麦等公布财报;英飞凌CEO呼吁不应过多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格芯警告德国提供台积电设厂补贴将扭曲竞争;Marvell创始人斥资20亿美元在新加坡设立芯片代工厂;Stellantis与三星SDI将合作建设美国第二家电池工厂;台积电拟投资近900亿元新台币设先进封装厂;英特尔与爱立信合作开发定制5G芯片。1.台积电二季度营收156.8亿美元 同比下滑13.7%——台积电发布了二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台积电在二季度营收156.77亿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181.58亿美元,同比下滑13.7%;也不及上一季度的167.19亿美元,环比下滑6.2%。毛利润为84.83亿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107.24亿美元和上一季度的94.17亿美元。54.1%的毛利润率,较去年同期的59.1%和上一季度的56.3%也有下滑。2.ASML Q2财报——ASML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净销售额69亿欧元,毛利率51.3%,净收入19亿欧元。Peter Wennink指出,“我们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在65亿至70亿欧元之间,毛利率约为50%。由于浸润式DUV收入强劲,尽管不确定性增加,但ASML预计2023年将实现强劲增长,净销售额将增长30%,毛利率将相对于2022年略有改善。”3.SK海力士发布Q2财报:营收达7.3059万亿韩元——SK海力士发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公司2023财年第二季度结合并收入为7.3059万亿韩元,营业亏损为2.8821万亿韩元,净亏损为2.9879万亿韩元。2023财年第二季度营业亏损率为39%,净亏损率为41%。4.恩智浦调高第三季度业绩预测,因汽车产品需求稳定——半导体制造商恩智浦调高了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和利润预期,高于华尔街的预测。这是因为汽车业务需求稳定,预计未来汽车厂商会提高产量,进而带动对芯片的需求。汽车电气化的不断提升,以及先进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芯片的需求一直比较稳定。5.飞利浦上调业绩展望,因零部件供应改善——飞利浦公司上调了今年的销售业绩展望,原因是医疗器械零部件供应有所缓解。该公司同时在进行业务重组,裁员数千人,并进行代价高昂的设备召回。飞利浦表示,与此前低个位数的增长预期相比,今年的收入增幅将达到中等个位数(约5%)。该公司第二季度调整后的EBITDA利润为4.53亿欧元,超过彭博社分析师3.89亿欧元的平均预期。6.TI下调第三季度营收及利润预期,芯片需求低迷——据路透社报道,模拟芯片制造商德州仪器(TI)预测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将低于华尔街目标,原因是终端市场需求复苏缓慢,迫使客户取消订单,此外该预测还受到中国市场疲软的影响。7.力积电Q2营收110亿元新台币,产能利用率约60%——晶圆代工大厂力积电7月19日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该季度公司营收110.09亿元新台币(单位下同),季减3.85%,年减49.57%;毛利率16.8%,同比减少34.35%;盈利率-0.6%,相比上季与去年同期转负;税后纯益6.17亿元,同比增加约2.3倍。8.迪斯科 4-9月净利润将同比下降29%——日本半导体设备供应商DISCO公布了2023年4月至6月期间财务业绩,净利润为126亿日元,同比下降21%。由于使用大量半导体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销售疲软,晶圆切割设备和研磨设备等加工设备的销售额下降10%,至539亿日元。1.英飞凌CEO呼吁不应过多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在日前陪同政府高官参观英飞凌工厂的活动中,该公司首席执行官Jochen Hanebeck公开呼吁不要过多限制对中国的出口。Hanebeck表示,该公司在德国萨克森州工厂生产的产品有助于脱碳减排,将其出口到中国也应该符合德国的利益:“因此,我们希望这些限制仅限于少数关键领域。”2.台积电日本熊本厂员工及家属公寓曝光:8月起入住——台积电与日本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SSS)、日本株式会社电装(DENSO)合资建设的位于日本熊本县菊阳町“JASM晶圆厂”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4年底前投产,可生产28nm、22nm、16nm、12nm制程芯片,月产能5.5万片。据报道,台积电的JASM晶圆厂建成后,预计将有1700名员工在该厂就职,包括员工和其家人在内将创造1000套新住宅需求。3.格芯警告:德国提供台积电设厂补贴将扭曲竞争——格芯(GlobalFoundries)批评德国准备向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台积电(TSMC)提供补贴,用于计划在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建设工厂。1.Marvell创始人斥资20亿美元在新加坡设立芯片代工厂——总部位于新加坡的Silicon Box于7月20日在新加坡耗资20亿美元开设了一家先进半导体制造代工厂,旨在扩大“Chiplet”技术的使用。2.晶圆厂设备制造商Wonik IPS批量收购竞争对手APTC股份——晶圆厂设备制造商Wonik IPS正在利用多家证券公司购买竞争对手APTC的股票。消息人士称,Wonik IPS从今年5月份开始购买APTC的上市股票,目前该行动仍在进行中。3.Stellantis与三星SDI将合作建设美国第二家电池工厂——随着汽车制造商扩大其电动汽车系列,Stellantis NV和三星SDI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在美国建设第二家电池工厂。三星SDI官网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工厂将于2027年开始生产,初始产能为34GWh。该声明后来被删除。4.台积电拟投资近900亿元新台币设先进封装厂——先进封装产能供不应求,台积电规划斥资近900亿元新台币,在中国台湾竹科铜锣科学园区设先进封装晶圆厂。台积电表示,为应对市场需求,规划将于铜锣科学园区设立生产先进封装的晶圆厂,预计将在当地创造约1500个就业机会。目前管理局已正式发函同意台积电铜锣科学园区的租地申请。1、三星SD部门选择“半导体传奇”Jim Keller进行AI半导体合作——三星电子旗下的半导体外包部门三星代工厂已与全球人工智能市场领先的半导体初创公司启动了芯片研究项目。三星代工厂近期已与美国AI半导体初创公司Tenstorrent和Groq启动研发项目。代工部门内的设计服务团队负责这些研究任务。2、英特尔与爱立信合作开发定制5G芯片,采用Intel 18A工艺——英特尔公司官方宣布,将与瑞典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合作,采用英特尔最先进的制造技术,为爱立信的5G网络设备制造定制芯片,为未来5G基础设施打造高度差异化的领先产品。7.传台积电再度下修美元营收:衰退10%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