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随着朗威股份登陆深交所,苏州迎来第100家深市上市公司,数量约占江苏省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1/3,位列全国城市第5名。
上市企业数量,是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地方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尺。截至目前,苏州共有上市公司248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205家,数量同样位居全国城市第5位。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50家,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全国第三。
据统计,苏州深交所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合计超600亿元,总市值超8000亿元。

苏州已形成了可持续上市后备企业梯队。目前,已注册企业7家,其中英华特、信音电子、昊帆生物、苏州规划已发行;协昌科技、长华化学、光格科技已获准注册。此外,在交易所审核阶段的企业共有49家,报江苏证监局备案辅导企业约80家。
#
苏州“深市军团”近三年再融资635亿元
1993年9月8日,“苏三山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苏州地区首只发行上市的股票,并由此揭开了苏州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序幕。三十年间,苏州紧紧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脉搏,资本市场“苏州板块”持续壮大。

2013年,首只城市股票指数“苏州率先”挂牌深交所,该指数由东吴证券与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收录了36只苏州上市公司股票。如今,越来越多的苏州上市公司股票入选深证100成分股、科创板科技指数成分股、创业板创新指数成分股、创业板新能源指数成分股等。
回顾“苏州板块”发展历程,在2020至2022年的三年间,苏州新增上市企业100家。
近三年,苏州“深市军团”实施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635亿元,约占近三年苏州全部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的60%。其中,东方盛虹在2022年7月20日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再融资41亿元,为当年江苏省货币资金募资额最大的一笔再融资项目。
与此同时,苏州上市公司积极创新融资渠道,为企业持续再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2022年12月28日,东方盛虹发行的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顺利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超50亿元人民币,为2022年国内企业在瑞交所发行GDR融资规模第一大的IPO项目。截至2023年6月末,东方盛虹市值761亿元,为苏州范围内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
科研助力“深市军团”业绩稳增
在营收和利润增长方面,2022年苏州的深交所上市公司合计营收4404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合计294亿元,同比增长116%,表现亮眼。其中,创业板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合计为1010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合计147亿元,同比增长159%,贡献了主要的业绩增长。2023年一季度,苏州的深交所上市公司营收增长7%,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深市军团”的科技含量持续强化。从资质看,100家上市公司有86%为高新技术企业,30%获批获评市级以上专精特新资质企业(其中7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1%入选瞪羚计划。5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54家为高新技术企业。
从科研投入看,2022年苏州深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119亿元,同比增长2.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5%。科研人员方面,截至2022年底,苏州深交所上市公司已汇聚了一支超3.2万人的科研队伍,平均每家公司超过32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15%,12家公司的研发团队规模在500人以上。
从行业分布看,苏州100家深交所上市公司中,近九成来自先进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这与苏州地方发展优势产业链集群的方向一致,更好发挥了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补链强链、促进四链融合的作用。
例如,1994年1月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首发上市的创元科技,是现存苏州上市公司中最早在主板市场挂牌的股票。
海晨股份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打造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成为创业板注册制试点首批挂牌的18家企业之一。
维信诺是国内第一家拥有OLED大规模生产线、能够批量生产OLED产品的公司,曾获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东方盛虹并购斯尔邦,实现了从能源到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持续发力新能源、高性能新材料、低碳绿色产业等三大产业方向。
迈为股份完善改进了HJT丝网印刷设备,实现了整线供应能力,相关产品荣获国家能源局首台套,市占率常居行业榜首。
东山精密分别于2016年、2018年收购美国Mflex、multek丰富FPC产品线、实现业绩突破,2022年全力拥抱新能源的“新蓝海”,积极布局海内外生产基地,实现规模业绩的稳定增长。

#
持续优化资本市场“苏州方案”
苏州强劲发展的实体经济,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资本市场则为苏州企业提供了持续有力的增长动力。
近两年,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提高上市企业质量,苏州践行“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国家战略部署,鼓励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借助金融工具加快企业做大做强,巩固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中的龙头地位。

三年来,苏州为上市公司集聚高端资源,出台了《推进苏州上市公司做优做强若干措施》和《苏州市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等政策,实施“育林计划”“参天计划”,对优质科创型、创新型企业从“上市培育”到“上市后做优做强”,提供全周期的政策扶持。
一方面,夯实后备梯队,重点围绕瞪羚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创新企业等深入挖潜,根据企业体量规模、发展阶段、创新能力、成长规律等开展分类培育;另一方面,打造联动服务矩阵,构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后备上市企业培育体系。目前,三大全国性资本市场平台都在苏州设立了“在地服务机构”(基地)。
建立苏州上市公司服务联盟,开展上市公司走百家活动,举办合规培训……苏州通过多种举措推动企业上市、服务上市公司,努力营造资本市场助力优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为苏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当好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蒋烨欢校对:冯雯君 图编:尤霏霏
审读:朱建华 监制:张晓光 签发:潘林青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全球电子市场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留言联系。
温馨提示:
因最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规则改变,很多读者反馈没有及时看到更新的文章。根据最新规则,建议多点击“推荐阅读、分享、收藏”等,成为常读用户。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