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达手握两大利器 努力破茧成蝶
来源:郭静蓉 发布时间:2023-02-16 分享至微信


友达虽陷入亏损,但在新技术与新应用上力求突破,图为友达总经理柯富仁。李建梁摄
友达虽陷入亏损,但在新技术与新应用上力求突破,图为友达总经理柯富仁。李建梁摄

友达2022全年亏损新台币211亿元,写下十年来新低,面对2023年,其认为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即使如此,友达手上握有两大利器,同时持续孵育更多商机,希望未来能破茧成蝶,添增营运动能。


友达认为,2023年将是高通膨、低成长的一年,除了提升管理效能,也会积极控制库存、销货成本与资本支出等,同时希望能够抢到回温商机,并加速双轴转型,降低对面板景气循环的冲击。


2023年消费性产品需求较为薄弱,尤其是IT产品,上半年仍是处于去化库存的阶段,友达认为,车用需求可望有较强劲需求出现,主要是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汽车的发展,智能座舱的需求愈来愈明显。


目前车厂将智能座舱当成是汽车产品差异化的重点,包含车用显示器、传感器(Sensor)等在内,人机界面扮演着差异化重要角色,因此车用产品在大尺寸、异型设计与智能化方面均蓬勃发展。


以新能源车来说,年成长率甚至超过60%,预估未来几年,新能源车占比会达50%以上,目前友达积极着力在新能源车的产品设计,估计应用在新能源车的比重可望超过50~60%,未来成长力道还会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友达与高通(Qualcomm)合作,在Snapdragon数码底盘上搭载友达FIDM Plus一体化显示方案(Fully Integrated Display Module Plus),已在CES 2023首度亮相。


友达FIDM Plus一体化显示方案,整合隐藏式镜头、IR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及大尺寸内嵌式触控,能够呈现高通骁龙座舱平台的多屏幕共享连动、实时导航、情境安全、影音娱乐、游戏互动及视讯会议等功能,借此推动新一代智能座舱。


这款新产品的推出,代表友达在车载应用上已经跨越到准系统产品,相较于车用LCD面板,会有数倍价值的增加,同时也符合未来电动化与智能化汽车的需求,有望成为未来几年的成长动能。


友达预期,未来随着AmLED与FIDM Plus在车用专案设计进入量产,这两个技术平台可望在2~3年后,贡献车用产品50%的营收成长。


Micro LED技术也是友达手握的重要利器,其Micro LED穿戴式面板预计2023年下半正式量产,尺寸为2寸多,友达将成为Micro LED量产厂商领先群。


除了将Micro LED应用在穿戴式装置,大尺寸Micro LED应用在电视上也持续推进,另外也看好Micro LED在透明特殊应用上的发展,其认为商机非常明确,因此也会积极耕耘。


友达Micro LED量产线架设在台湾龙潭厂,其中,穿戴式产品主要在6代线切割。友达认为,Micro LED的巨量转移技术需要结合上下游,因为从LED芯片、背板到系统设计都是相关的,其在Micro LED巨量转移上自己掌握技术,同时也有自己一套生态链,不见得与别人的系统一样,但已是相对成熟的。


拥有自有技术之外,针对不同的Micro LED应用,友达也有不同平台的规划,而整套生产线已经架设到量产规模,其2023年资本支出约为新台币350亿元,其中有部分用在Micro LED生产线。虽然友达Micro LED穿戴式应用只做到面板,但在价差上将会高出一般LCD面板甚多,至少会是倍数的单价起跳。


友达也与工研院、船舶中心合作,在高雄亚湾智能渡轮导入MicroLED透明显示器,打造智能窗户,友达认为,这属于未来自驾车的概念,若是能推展到汽车应用上,需求量将大增。



责任编辑:陈至娴

[ 新闻来源:DIGITIMES科技网,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