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规模都呈现倍数成长;然而,这也意味着该地区的能源需求将持续增加;更重要的是,这种快速成长的需求正为该区的能源供应能力带来严峻考验。除了致力于摆脱石化燃煤能源,东南亚国家也必须采取紧急移动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
据Thailand Business News报导,根据2022年东南亚能源展望(Southeast Asia Energy Outlook 2022)报告,过去的20年间,东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准亦随之提高,为了跟上经济成长的快速步调,该区的发电量成长近2倍;其中,增幅最大的就是燃煤发电厂。除了空调需求上升,道路的长度和车辆的数量也增加2倍,电力普率也从2000年的60%,上升至2020年的95%。
尽管如此,近年COVID-19(新冠肺炎)和俄乌战争的先后爆发不但引发全球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动荡,也殃及东南亚的能源和经济发展前景。目前,东南亚地区的各国政府已开始承诺并致力于减少对石化燃料的依赖,设下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然而IEA认为,这些东南亚国家的政策目前恐难以达到其所定下的目标。
自2000年以来,东南亚的能源需求以每年平均3%的速度成长,且此一趋势仍将持续下去。IEA表示,其中约有4分之3的能源需求可能会透过石化燃料满足,而这也将导致该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3分之1左右。
IEA表示,东南亚地区仅有40%的能源投资资金进入再生能源领域,此一比例需要大幅提高,以便帮助全球将温升幅度控制在摄氏2度以内。IEA估计,到了2030年,东南亚国家每年须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领域投入约1,900亿美元的资金,才能有效改善该区的能源生态。
报告还指出,东南亚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FDI)设下的监管条件和限制也会阻碍私人投资市场的发展,与发电厂的合约也须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责任编辑:张兴民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