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京东、甲骨文……接着是华大基因因裁员受到关注,2019年的裁员潮正从互联网行业传递到大健康产业?
5月13日,《中国企业家》首先爆出消息,华大基因控股股东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传出进行瘦身的动态,包括裁员、资产剥离等。
报道称,“瘦身”具体包括,华大健康颜质项目被剥离,华大农业正在与碧桂园洽谈卖给后者,华大海洋70%股权被香港上市公司义合控股收购。
根据公开资料,颜质项目隶属于华大健康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陆续推出了医学护肤品套装、肤质抗衰老基因检测产品、皮肤健康保险等。仅仅一年之后,颜质项目就被彻底剥离。
而2018年下半年网传华大控股拟把旗下华大农业出售给房地产商碧桂园集团。碧桂园方面承认交易确有其事,仍在洽谈过程中。
2019年3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义合控股发布公告,附属义合环球有限公司拟向华大控股收购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收购事项的总对价为人民币8500万元,交易已完成。
裁员潮还是正常流动?
于是,一系列的业务调整带来了相应的裁员。
根据报道,有刚离职的华大控股中层员工表示,自今年春节以来,华大控股就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裁员。且华大内部很多部门都有裁员的情况,其所在的部门裁员三分之一。
与裁员一并引发离职员工不满的是华大系公司内部的工分和华大币系统。上述报道援引了多名华大中高层人士说法,工分实际上是部分年薪,起初每年可以兑换25%的现金,但之后便难以兑现。
报道提到,华大控股一位职级为L9的中高层透露,工分既不公开,也没有任何落地的标准或制度。华大每年会给各个体系分配工分,各个体系分给各个部门,部门负责人再往下分配。“每个体系分多少、每个人分多少,都是不透明的。至于分配的原则,没有。纯粹就是一层层领导自己说了算。”
而华大币系员工补贴,此前直接发放现金,后期公司将员工补贴变成了虚拟货币华大币,不能转工资,只能用于华大控股内部体系。“如果离职没花完,可能就清零了。”
5月14日,健康界联系了一位华大系中层员工,确认华大币一事属实。
同日,华大基因回应健康界称,裁员潮不存在,人员调整是由于“战略聚焦”的经营策略带来的正常流动。
据华大基因方面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华大集团管理团队制定“战略聚焦”的经营策略,更聚焦在对旗下两大业务板块华大基因(上市公司)和华大智造的支持上,比如华大智造,“从去年开始,至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了近400人,还在继续招人”。
据华大基因称,在集团内部孵化的个别业务上,尤其是仅针对员工内部开展的业务上,也进行了小范围的人员优化,以确保战略聚焦。“以华大健康为例,之前的人员总数为330人,截至目前,离职人员共35人,内部转岗28人,整体占比比例极低。”
不过,健康界注意到,此前华大农业和华大海洋在华大基因官网上有独立板块的介绍,如今在官网简介及友情链接中均已消失。
华大基因方面表示,对于华大农业和华大海洋两个业务板块,希望采取“与别人优势互补”的模式继续推进业务,华大提供技术,合作伙伴提供资金等资源。这也是遵照了今年“战略聚焦”的整体策略,有关确切的消息,会择时告知。
其实,因为产业周期和企业经营战略影响,较大规模裁员在大健康产业里并不陌生,几乎每一次都引起关注和热议。
自2017年以来,跨国药企就已进入新一轮整合,葛兰素史克、武田、诺和诺德等多家跨国药企调整业务并裁员。这不仅涵盖一些海外工厂及研发团队,中国区也未能幸免。礼来在2017年宣布全球裁员3500人,在中国关闭位于上海张江的研发中心;葛兰素史克调整了在张江的研发中心的在研项目。2018年9月,诺和诺德在中国和丹麦裁撤研发人员400人。
而同在深圳的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在2018年底被曝出大规模解约应届生,引起业内外热议。当时迈瑞医疗给出的回应是,业务梳理后发现需要更多有经验的社会人才而非应届毕业生,所以取消了部分原定明年秋季入司的合同,并按合同进行了赔偿;公司社招将正常进行,对公司经营没有影响;公司业务现状符合预期。
然而,资本市场给出的反馈并不平静,迈瑞医疗数日内股价下挫,市值蒸发上百亿元。随后,2019年 1月9日,迈瑞医疗发布声明称,公司将保持就业协议的有效性,各位应届毕业生可按原计划到迈瑞就业报到。
跨国巨头和领军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业内外瞩目,而业务版块的调整以及有规划的人员变动,都可能会被外界解读甚至过度解读。
一年来风波不断
作为基因行业龙头,华大系一直备受关注。历经近20年发展,华大集团目前身躯庞大。官网显示,目前华大集团下设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华大司法、华大农业、华大健康、华大医疗、深圳国家基因库运营专项等。
其中,上市公司华大基因于2017年7月上市,上市之初更被称为“基因界腾讯”,股价一路看涨,2018年1月市值高峰曾突破1500亿元。
就在数日前的5月9日,两大业务版块之一华大智造披露首轮募资规模超过2亿美元,投资人为中信金石、松禾资本、东证资本等。华大智造方面还表示,上市计划将会根据公司发展情况作出规划。
华大智造主攻的基因测序仪,由深圳华大集团原本的测序仪板块独立拆分而来。该板块源于2013年,当时华大收购了美国Complete Genomics公司,获取核心专利技术,随后组建测序仪研发团队,实施国产技术转化。
基因测序仪是基因测序产业的上游,此前一直把持在跨国巨头手中,华大智造成为唯一进入这一领域并成气候的国产公司。华大智造的募资计划成为又一针强心剂。
而过去的2018年,华大系频频出现波折:2018年6月,“独孤九剑王德明”在天涯论坛发布文章,实名向江苏省人民政府举报华大基因伪高科技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大规模套骗国有资产。2018年7月13日,虎嗅刊发头条文章《华大癌变》,报道了去年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妇幼保健院诞生了一名“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症”男婴,认为该男婴的不幸降临和当时负责产检的医院和提供无创DNA检查的华大基因有关。
进入2019年,波折也没有结束。4月4日晚间,华大基因发布公告,表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下发的《关于对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华大基因被指存在相关收入核算不规范、公司向关联方预付款项金额超过合同约定的情形等。
此外,华大基因本身的净利润也在2018年出现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财报显示,2018年,华大基因实现营收25.36亿元,同比增长21.04%;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减少2.88%。此前的2015年、2016年、2017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32.05%、26.93%、19.66%。
2019年开年同样没有给出好消息,华大基因业绩延续走低,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12.86%;净利润9819万元,同比下降2.54%。
而近日的“疑似裁员潮”也引发了进一步的市场动荡,作用在股价波动上。目前,华大基因市值从最高点的突破千亿下滑至约251.78亿元(5月14日收盘数据)。
对于华大基因近期接连引发舆论波动,汇众医疗也给予关注并作出分析报道:(下文节选自汇众医疗,作者:汇众研究院)
频陷舆论漩涡 华大基因做错了什么?
5月10日,华大智造宣布完成首轮募资,规模超过2亿美元,创造2018年至今国内基因领域最大募资金额。
华大智造与上市公司华大基因同属华大集团,其主营业务为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华大基因重要的仪器、试剂供应商。消息一经公布,曾因“举报门”“泄漏遗传数据”等事件陷入舆论漩涡的华大基因再次站上风口浪尖,这一次是与华大智造的关联交易问题。
作为基因测序行业龙头,华大基因享有 “基因测序界的腾讯”等美誉,同时拥有深圳、香港、北京、武汉、杭州等数个大型生物信息学超级计算中心,在技术、资质、基因组数据库等方面在国内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实际情况是否如外界看起来那样美好?能否打破基因测序技术和商业风险的争议?在接连不断地质疑声下华大基因又将如何前行?
2017年7月,华大基因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那一年资本市场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之一。上市以后,其股价一路飙升,短短4个月时间,从16.28元/股最高上涨至260元/股,市值也从65亿元一路上窜超千亿。8月,另一明星公司贝瑞和康借壳“天兴仪表”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并连续收获八个涨停,这足以证实资本市场对这一“新兴行业”的认可。
基因测序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基因测序设备制造厂商;中游为面向终端用户的测序服务机构及生物信息分析机构;下游则为基因测序服务的使用者,包括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制药公司和个人用户等。如下图所示,在各个产业链均有业务涉及的国内公司只有华大基因一家。
华大基因:一家没有“研发基因”的公司?
2019年4月24日晚间,华大基因发布了上市以来的第二份年报。2018年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25.36亿元,同比增长21.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微跌2.88%。纵观历年年报发现,其营业收入呈现“阶梯式”增长。
来源:汇众医疗-因钽数据;华大基因2018年报
与此同时,四大业务板块也在并肩前行。华大基因拥有四个主要业务板块,分别为生育健康、肿瘤防控、病原感染、多组学大数据及和合成业务。其中,生育健康、肿瘤防控、病原感染三个板块为临床板块;多组学大数据及合成业务是科研板块。2018年,支柱业务生育健康仍旧是收入占比最高的板块,占营收比重超过50%。
来源:汇众医疗-因钽数据;华大基因2018年报
值得一提的是,多组学大数据及合成业务在2018年实现营收7.03亿元,保持了比较大的体量,通过科研数积累和技术上的探索以及数据库的积累,从而开发新的产品,即依靠科研板块的样本数据积累来带动临床板块的增长。
为了获取更大市场以及利润,缩小与国际基因检测巨头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近年来,华大基因一直在冲击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模式,以期摆脱外企垄断的局面。早在6年前,华大基因便开始了向上游仪器领域扩张之路。
2013年3月,华大基因旗下美国子公司BetaAcquisition Corporation完成了对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简称CG)的收购,并推出华大基因自主品牌测序仪BGISEQ-100和BGISEQ-100,但由于CG所使用的技术已经被Illumina淘汰,即便改良后发布的BGISEQ-500测序仪在读长和精准率等方面也不如Illumina的HiSeq系列。
据环球老虎财经知情人透露,华大基因的研究人员对很多项目都是浅尝辄止,并不深入钻研,虽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很多文章,但是大部分成果都是照搬国外的想法直接拿到国内实施;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多是参照、借鉴甚至直接收购国外已有的技术。
自上市以来,华大基因一直被外界扣上“销售公司”的帽子,一直被调侃为“没有研发基因”的公司。通过对比,我们发现,2017年Illumina研发投入达5.46亿美元,其研发投入占比近20%,国内相同领域的公司安科生物、达安基因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也均超过10%,而华大基因2017年的研发投入仅为1.74亿人民币,占比8.3%,不禁让人质疑,华大基因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2018年,华大基因加大研发投入,达2.6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50%,占营收比例10.44%,基本追上国内相同概念的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华大基因再次加大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近72%,但这一投入比重与全球顶尖企业相比依旧少得可怜。
此外,华大基因与华大智造之间的关联交易以及背后是否涉及利益输送,也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2016年华大制造刚刚成立就一举成为华大基因的第三大供应商,采购内容涉及测序仪及组件、试剂耗材,采购金额为0.56亿元,占比10.61%。2017年年报显示,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的关联金额达到2.93亿元。2018年财报披露,华大基因累计向华大智造采购了6.47亿元的产品及服务,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高达45.83%。而2019年,华大基因预计还会与关联方产生不超过9.01亿元的日常关联交易总金额。
通过购买华大智造所生产的设备与试剂减少了从Illumina进口产品,对华大基因来说至关重要。从2014年开始,Illumina平台核心试剂耗材单价呈现上涨趋势,其中2014年单季度最大上涨幅度接近一倍,处于中下游的服务商对产品的定价处于被动地位,毛利率进一步被挤压。通过从华大制造采购,大幅减轻对于主要供应商Illumina的依赖程度,采购占比从2015年的44.27%大幅降至2016年的25.93%。
目前,华大基因研发人员达到了628人,约占全体员工的20%。对于近日炒的沸沸扬扬的“大规模裁员”一事,华大集团称其制定了“战略聚焦”的经营策略,加大对华大基因和华大制造的投入力度。据悉,华大智造从去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招聘高端研发人士,如今还在继续招人。
业务多元化发展,做大终端市场
华大基因深知测序技术是产业价值链的顶端,就像“皇冠上的珍珠”,旗下四个主要业务也无一不需要上游技术支持。虽然进入上游测序仪器市场的路可谓道阻且长,坎坷不断,好在挣扎多年也有了一些起色。
如今,华大基因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软件,如 SOAPdenovo、SOAPsnp、SOAPtrans、SOAPfuse 等,还推出了BGI Online基因数据分析平台,以及云计算系统等,华大制造也已启动多个跨组学平台项目,包括测序平台、质谱平台、影像平台等多个方向,但大多数产品还未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更多是自己使用。
在仪器设备能够初步满足检测量的情况下,华大基因可利用生产商的优势在中游检测领域尝试新的合作模式:以较低的价格为单纯的基因检测服务公司提供NGS仪器和相关试剂以及后续的增值服务,清洗国内市场对于Illumina的依赖程度,借此开展其他合作。
除了重金砸向研发巩固国内上游市场地位,争取在国际占有一席之地之外,作为国内市值第一的基因检测公司,想要保持持续的营收增长,还需拥有多元化的业务。
来源:汇众医疗-因钽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基因检测市场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医疗临床应用领域,受到政府的高度管制;一个是大众消费市场,随着技术与成本门槛也在快速降低,国内基因检测创业公司基本聚集在消费层面。从华大基因的业务来看目前正在横向、纵向全方位地布局产业链,从最底层基因数据库的建设到应用、测序设备的研发到供应、检测服务从B端到C端,都有业务布局,力争在基因领域的每一个环节都占据有利地位。
无创产前筛查(NIPT)是目前大众消费市场中最有效、最广泛的落地产品,检测机构将通用技术转化为临床方案,这个过程并没有高技术壁垒。华大基因在这一领域布局早且深,NIPT产品一出现便开始大力推广,为其后续产品渗透提供良好的土壤。近两年,生育健康业务均为华大基因贡献了过半营收。目前,华大基因在NIPT的市场占比将近60%,贝瑞和康占比30%,前两名企业占比将近90%,形成了明显的双寡头格局。
来源:汇众医疗-因钽数据
虽然NIPT技术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快捷性,准确率也在不断提升,但产品的普及率和市场渗透率依然很低,甚至许多医院还不能完全理解无创产筛知识及技术,消费者也远远没有认识到产前筛查的重要性,反而更多的是将其看作“诊断”方式而非“筛查”手段。对医院与消费者的积极教育将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程度,进一步拓宽市场规模。相比较纯to C的业务关系,积极与医院、诊所等B端机构展开合作有望为华大基因带来更多利润,在NIPT产品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抢占渠道便成为日后增长的有力保障。
肿瘤检测作为基因领域即将到来的爆发点,目前已经吸引了诸多国际巨头布局。与中国企业合作已经成为Illumina公司在全球范围推进个体化肿瘤诊断的战略重点。2015年,其先后与燃石医学、诺禾致源、艾德生物、安诺优达等合作,开发应用于肿瘤诊断、生殖健康等领域的试剂盒。
据Illumina公司预测,基因测序服务市场的容量有200亿美元,其中肿瘤检测将占据120亿美元,其次生命科学50亿美元、基因健康与生育方面20亿美元,其他方面10亿美元。
通过基因测序进行肿瘤诊断主要有两方面应用:一是肿瘤的易感性基因检测,二是检测肿瘤靶向药的靶点。华大基因可充分利用平台和生物信息大数据优势,积累足够多的检测病例数据,加速其技术落地,并逐渐在数据、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开拓新业务模式。此外,NIPT作为第一个商业化产品,也将为肿瘤早筛及检测的产品开发、商业变现等提供借鉴意义,通过与大型质优的医院、政府等建立合作关系,完成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产品链布局,从而构建护城河。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