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与医疗机器人大热 机器人治疗是否靠谱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发布时间:2019-05-24 分享至微信

5月8日至10日,以“机器智联、赋能万物”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在浙江宁波余姚举行。

服务机器人会在2019年出现新的浪潮吗?医疗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问题呢?一起来看南方都市报在机器人热潮下有何冷思考。

服务机器人虽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充满挑战

5月9日,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在浙江宁波余姚开幕。服务机器人,成为峰会间的热门议题之一。目前,中国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服务机器人,比如导购机器人、早教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在中国机器人峰会上,多位嘉宾表示,服务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但技术不成熟、应用场景不确定等问题,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2019年服务机器人会出现一轮新的热潮。以个人和家用机器人为例,2015年全球销售额为22亿美元;2016年至2019年间,预计销售额将累计达到220亿美元。

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和预测的全球个人/家用机器人销售额情况。

“服务机器人经过了20年左右的发展,真正成功的产品形态还比较单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卫东说,服务机器人面临的工作环境比工业机器人更加多变,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需求。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是服务机器人良性发展的前提。

深圳勇艺达机器人副总裁贾湛指出,服务机器人面对的场景更多地和人相关,因此要成为通用的人工智能,而不是 AlphaGo 那样只会下围棋的专用人工智能。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北京软体机器人CEO高少龙认为,要让服务机器人与人类达到“共生”的程度,两方面的技术有待突破,即感知技术和结构技术。前者帮助机器人感知周围的环境,后者帮助机器人更好地与人类融合。

“有企业研发养老机器人,就是让机器人陪老人聊天、提醒老人吃药,一台售价20万元。老人能接受(这么贵)吗?”有专家直言,家用机器人到底需要什么功能,企业还普遍在探索,这个阶段,要谨防制造“伪需求”产品。服务机器人不仅要具备自主性,还要具备友好性、安全性、智能性,产品必须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才能满足真实需求。

多款机械外骨骼产品亮相峰会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的80多家参展企业中,有三家企业带来了已在临床试验的机械外骨骼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支撑患者行走,机械外骨骼还会记录患者的运动数据,包括步频、步幅、关节的屈曲和伸展程度等。人工智能算法会辅助主治医生分析这些数据,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方案。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的机械外骨骼产品

在正式上市前,这些机械外骨骼产品还须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二类医疗器械认证。但企业的参展人员均对前景表示乐观。有人估计,明年就可以上市销售。不同企业给出的售价,则在人民币10万到100万元不等。

网红手术机器人全球狂揽上亿美元

主打康复用途的机械外骨骼,只是医疗机器人众多的发展方向之一。事实上,一些产品已经在医疗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在峰会上被频频提及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的优势是微创、精确。机械臂带着内窥镜和手术钳进入患者身体,医生通过控制台远程观察和操控。机械臂高精度地同步医生的手部动作,而医生在控制台一端也会获得相应的触感反馈。

在峰会第二天的医疗康复机器人分论坛上,一位来自北京301医院的骨科医生,用“神奇”形容初次使用达芬奇的感受。接受手术的是位女患者,因为骨盆骨折导致神经被压迫,已经疼得两年睡不着觉。传统的骨盆复位和神经松解手术难以实施,医生在愁思许久后,经同事推荐使用了达芬奇。手术效果很理想。

2000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如今则成为医疗界当之无愧的网红。一组可参考的数据是,2017年底,全球装机量为4409台,完成各类手术87.7万例,年度纯利润6.6亿美元。

医疗机器人究竟靠谱吗

“手术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并且解决了一些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峰会嘉宾、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杨广中说。在他看来,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更精准的手术操作等方面,手术机器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医疗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无疑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不过,鉴于应用场景的复杂性且“人命关天”,许多科学家认为,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尤其需要谨慎。

“做手术需不需要完全自动化?医疗机器人会不会取代外科医生?实际上不光是技术的考量,还有伦理、法律、安全等方面的全局性考量。对正在研究或是布局医疗机器人的机构来说,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杨广中说。

[ 新闻来源:电子发烧友网,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