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 在去年底发表自制的 M1 芯片的同时,也一并发表 MacBook Pro 13、MacBook Air 及 Mac Mini 三款最先采用自家AD5200BRMZ10芯片的新品,算是为未来有计划性将旗下所有计算机新品全面换上自制芯片踏出最初的一步。而在这三款 M1 芯片计算机产品正式上市后,也可以看到国内外的针对 M1 芯片进行的各种评测与分析,因此当小编拿到全新的 Apple MacBook Pro 13 与 MacBook Air 后,就试着用日常生活与工作上的应用,来实际体验搭载 M1 芯片的 MacBook 笔电系列产品。
▍与搭载 Intel 处理器的实际体验差异
对于 Apple 自制的 M1 芯片,小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会问一个问题:『Apple M1 芯片跟 Intel 处理器对于笔电效能上的差异到底大不大?』先说小编平常工作与日常生活的计算机使用主力都是 MacBook Pro,现在服役的笔电则是 MacBook Pro 16,使用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与 Photoshop 来进行 RAW 档编修,使用 Final Cut Pro 来进行简单的影片处理,以及网页浏览与影音娱乐都是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主要用途。
以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来说,在更新 macOS Big Sur 11.2 作业系统版本后,M1 芯片对于 Adobe 软件的支援性更为完整,在 MacBook Pro 13 M1 刚推出的之初,使用功能较没那么完整的 Lightroom 行动版反而是更佳的选择,现在则不需要担心闪退或当机的情况。
小编用 72 张共 2.88GB 的 RAW 档在 Lightroom Classic 上进行测试,下方是在 MacBook Pro 13 M1 上的测试结果:
照片读入时间:46.3 秒。
增强细节处理:3 分 54 秒。
1080p照片转档:1 分 15 秒。
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小编也用手边的 MacBook Pro 16 来进行测试,以下是各项测试的结果:
照片读入时间:39.7 秒。
增强细节处理:5 分 41 秒。
1080p照片转档:1 分 30 秒。
以实际进行 RAW 档修图的效能表现来看,身为 MacBook Pro 系列的高阶机种,在效能表现上理当要好上一些,但其实搭载 M1 芯片的 MacBook Pro 13 在效能表现上,除了转档速度外,其实没有太明显的差异。另外较值得一提的是,在 RAW 档照片进行自动增强细节处理时,具备主动式散热的 MacBook Pro 13 M1,在散热的表现则优于 MacBook Pro 16,机身温度并没有太过于明显的提升,如果在没有工作的话,可以安心的放在腿上使用,这点是这段时间小编使用 MacBook Pro 13 M1 后,认为是相当优秀的设计,且在硬件高负载运行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正常使用其它的应用程序,不会有转彩球的情况发生。
接着小编同样使用 MacBook Pro 13 M1 与 MacBook Pro 16,使用 Final Cut Pro 来进行 4K 影片剪辑,使用的影片素材是 iPhone 12 Pro 拍摄的 4K HDR 影片,在处理 13 分 17 秒的影片(实际大小约 21.85GB)转档时,Apple MacBook Pro 13 M1 所需耗费的转档时间为 3 分 55秒,而在 Apple MacBook Pro 16 上所耗费的转档时间为 5 分 18 秒,不难发现在相同的素材测试条件下,M1 芯片对自家软件的优化较为明显。
以 4K 影片的剪辑来看,MacBook Pro 13 M1 还是可以满足 2~3 轨的 4K 影片剪辑需求,小编只为影片增加稳定性、调色调光、部分特效与过场特效等处理,在基本的剪辑与特效处理下,是可以满足使用上的需求,小编也试过如果再增加特效或影像处理量,就会出现延迟的状况,这对于更专业的影片剪辑师来说就显得不太够用,不过在大量的影像处理与转档运行下,笔电也没有出现过热的状况。
在使用 Final Cut Pro 进行 4K 影片转档时,小编也透过 FLIR 热像仪来测量 MacBook Pro 13 M1 的机身温度,可以看到在待机状态下,笔电的最高温出现在左上角的散热孔处,最高温度来到 32.3 度。当影片进行转档时,笔电最高温则会移到右侧散热孔处,最高温则来到 39.2 度,即使在高负载的工作运转下,温度也没有提升太督多,基本上就是比人体标准体温高个 3 度左右,因此就算用手触摸也不会觉得烫,且也因温度没有一下上升太多,散热风扇的噪音几乎听不到,小编实测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办公室的环境音量,约 48.9dB。
在实际体验过后,小编也发现 MacBook Pro 16 在使用 Lightroom Classic 时,会出现较大的负载与风扇噪音,可以看到在待机时,笔电温度最高就来到 45.2 度,键盘部也有到 40 度左右的温度,以人体触感来说就是温温的感觉。当使用 LRC 来进行细节增强作业时,笔电温度最高就来到 51.6 度,同样是位于机身右侧散热孔处,至于散热风扇的噪音来到 53dB,会有明显的低频运转声。
▍Apple M1 芯片带来的优势
除了效能上的表现外,就这段时间小编体验 MacBook Pro 13 M1 后,可以为各位整理一下关于 M1 芯片所带来的优势:
1、电池续航力较长。
2、在笔电上可运行绝大多数的 iPhone 与 iPad 应用程序。
3、高负载运行下,机身不会过热。
4、散热时不会出现恼人的风扇运转声。
5、售价比 Intel 处理器版本要便宜。
从电池续航力表现来看,小编平常使用 MacBook Pro 16 最耗电的莫过于 Lightroom Classic、Photoshop 与 Safari 三款应用程序,再加上 16 吋的显示荧幕,往往再处理完照片后,就会迅速的消耗掉约 20~25% 的电力,且像小编平常会在 Safari 上开启较多的分页,这也会造成大量的电力消耗。而在使用 MacBook Pro 13 M1 后,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在使用 Lightroom Classic 与 Photoshop 时,耗电量确实有比之前降低许多,约可以减少 5~8% 的电力消耗,但在多分页的 Safari 浏览器下,耗电量就没有太明显的差异。
这边也推荐各位关于电池的相关设定,在系统偏好设定中的电池选单,就可看到过去 24 小时与 10 天的电池电量纪录,同时也能查看荧幕开启的使用时间,让各位可以清楚的知道每天的耗电量。而在电池使用时的相关设定,小编是将所有的选项开启,但如果要在省电一点的话,可以将使用电池时最佳化影片串流关闭,至于设定选单的右下角则可查询目前的电池健康程度。
能够在 MacBook 上直接运行 iPad 与 iPhone 的应用程序,是这次 M1 芯片所带来的最大的更新之一,也让小编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这也是 Apple 会想打造自制计算机芯片相当大的关键,就是将旗下所有的产品完全整合在一起。从好的方面来看,这可让 Apple 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更新,以保持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也提升所有开发者的便利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让原本使用 Apple 装置的消费者,更离不开其一手打造的产品生态鍊,简单的意思就是...
各位可以从 MacBook Pro 13 M1 的 App Store 中,找到目前针对搭载 M1 的 Mac 最佳化各项应用程序,包含近期公布最佳化的 Microsoft Office 365、Adobe Lightroom 行动版、Octane X GPU 渲染器、MindNode、Chrome、PDF Expert 与 Pixelmator Pro 等第三方应用程序,对于目标两年将全面更换自制计算机芯片的 Apple 来说,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支援与优化,是目前的重点项目之一。
各位也可以透过搜寻的方式,并透过 Mac App 或 iPhone 与 iPad App 等选项来进行选择切换,如果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应用程序,这就表示目前该应用程序开发商,并未开放给 M1 Mac 下载使用,这与先前在 iPad 或 iPad Pro 装置上,可以切换 iPhone 或 iPad App 相同。眼尖的各位也可看到,在 App 下方出现『专为 iPad 设计,尚未针对 macOS 验证』的字样,请各位不用担心,这是因为目前有许多开发商,已经开放许多 App 可在 M1 Mac 上运行,也由于数量太多的缘故,还尚未通过 Apple 的验证,或许在实际使用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各位可以安心下载使用。
实际体验过在 MacBook Pro 13 M1 上运行 iPhone 或 iPad 的 App,其实真的会发现便利性相当高,可以边工作边玩手游或在线购物还不会被主管或老板发现,实在可以算是上班族最佳伙伴修蛋几勒。不过小编也发现,如果使用的是 iPhone 或 iPad 的 App 时,开启后会进入视窗化,但可以切换到全荧幕模式,且不会因放大影响到分辨率,至于象是 Apple Arcade 提供的应用程序,就会优先进入全荧幕模式,让使用者自由切换视窗模式。
透过 Apple M1 芯片内建的 8 核心 GPU,其实不论是针对影片剪辑、图像编修上有所帮助,对于整体的游戏体验上也有明显的提升,搭配 MacBook Pro 原有个高分辨率 Retina 显示荧幕,以及目前可支援 Xbox 与 PS 的游戏控制器来游玩,对于不擅于用键盘与触控板来操作游戏的朋友,算是相当便利的设计,但小编还是希望未来 macOS 还是能支援更多 3A 游戏大作。
由于采用 Apple 自制的 M1 芯片,让这次 MacBook Pro 13 的入门款机型,相较于搭载 Intel 处理器的入门机型便宜了 2,000 元,虽然并不算相当有感的差距,但可以期待未来在更高阶的 MacBook Pro 16 或 iMac 系列计算机,在搭载自制的芯片后,在初始定价上或许能够有更大的降幅。
▍Apple M1 芯片的 Mac 值得入手吗?
除了换上 M1 芯片外,全新一代的 Apple MacBook Pro 13 M1 在外型与结构上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变,换上剪刀脚式结构的巧控键盘,确实帮助整体的输入体验,且键盘的损坏率也降低许多,至于 Touch Bar 的配置真的就见仁见智,小编自己是觉得在相片或影片编辑,可以提供快捷键,另外在影片播放时可以快速移动时间轴,以及快速选择表情符号都算是便利,但还是期待能结合更多 App 进行使用,否则就会像许多人说的有点「鸡肋」之感,最后,独立的 ESC 与 Touch ID 按键,也能避免误触的情况。
Apple M1 芯片甚至是未来更高阶系列的自制计算机芯片,以目前 Apple 的态度来看,要与 Intel 说分手其实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这次在入门等级的 MacBook Pro 13 上,从效能表现、散热、风扇噪音、续航力,以及与 Apple 旗下装置的整合性来看,确实有超乎小编的预期,当然也对未来更高阶 Mac 笔电或计算机,又再次提高期待值,且小编更希望的是高阶机型能够搭载独立显卡的硬件配置,让效能更加全面。
而在这段时间的体验下来,小编也发现在 M1 笔电上,象是 Line 等第三方应用程序,或是 iPhone 与 iPad App 的通知,不会出现在应用程序图示的右上方,而是会进入通知中心,或画面右上角的快捷功能区,这对于有时候无法开笔电音效时,带来一点小小的困扰。而目前 M1 的 Mac 都暂时不支援 Bootcamp 功能,也就是说如果想装 Windows 作业系统的话,还是只能等到未来 Parallels Desktop 16 for M1 正式版推出后,才能顺利安装。
虽然目前 Apple 正积极的让自家的 App 与第三方应用程序,来针对 M1 芯片 Mac 进行优化与适配,且能够在 Mac 上直接运行 iPhone 及 iPad app 对消费者来说,更是一个相当大的诱因,在先前公布的 macOS 11.3 开发者版本内容来看, Apple 将对于 iPad 及 iPhone App 加入全新偏好设定面板,让使用者能更进一步以键盘指令来代替触控,这就是满值得期待的优化。
最后,其实最多人问小编的问题,就是 Apple M1 芯片的 Mac 究竟值得抢先入手吗?其实小编认为,如果你是 Mac 系列计算机的新手用户,其实满推荐直接入手 M1 系列的计算机,在更新至 macOS 11.2 后,整体的稳定性与第三方程序的支援都有大大的增加,加上比预期更好的效能表现,续航力与散热上的强化,加上能运行 iPhone 与 iPad app,以及价格稍降的情况下,满适合作为一台工作与日常使用的主力笔电。
而对于资深的 Mac 系列使用者来说,如果是在近 3-4 年才更换 Mac 计算机的话,小编其实不太建议各位立刻的进行更换尝鲜,比较建议可以等更高阶的 M1 芯片与机型,再来考虑是否要入手,像小编自己就想等 MacBook Pro 16 的高阶 M1 芯片版本推出后,再来考虑换购新机。当然,如果你手边的 Mac 已经超越当初入手时的价格成本的话,倒是满推荐各位可以换一款 M1 芯片 Mac 计算机。
以上就是这次针对 Apple MacBook Pro 13 M1 的长时间使用心得,这次没有太多一板一眼的效能测试结果,绝大多数都是小编的实际体验,如果各位对这款笔电有任何的问题,都欢迎在下方留言发问,或是有入手的大大想要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也相当欢迎喔!打气
我只是把钱变成我喜欢的样子!错了吗?!
网友:现实是,微软也要将自己的Office、Windows10要兼容于M1,他可是Apple最积极的软件开发商,更何况也因为M1的开卖,原本arm surface pro x对软件的兼容性有所提升,微软也因此受益,微软也会往ARM慢慢靠拢的,毕竟他现在主要是软件公司,X86和ARM都可以赚啊。
网友:以目前我自己实际使用的感受,M1会觉得吃不消的剪片处理,Intel版的苹果计算机只会更慢...
网友:我跟楼主配置一样:工作主力 MBP 16 2019(也是apple正在销售的版本) intel i9 2.3GHz/16GB/AMD5500M 8GB/1T,家里用(我在家的时间比在办公室时间长,也是在工作) MBP 13 M1/16GB/512GB,买给员工跑图及影片也有两个 Mac Mini 就是现在正在卖的M1版跟Intel版,都加到16GB。
M1跑图跑影片速度的确比较快,优点如同楼主说的:至于,MBP 13 M1跟MacMini M1跑影片几乎无差别,之前跟同事测试Final Cut Pro 4K/60差不到一秒,但都比MBP 16及MacMini intel明显的快!
网友:回答楼主一样问题,MBP M1值不值得买?
你不用windows的话,100%值得!请注意,我上面比较对象是「两倍价格」的Macbook pro 16,价格差一半,整体操作跟执行感受却没有差很多,除了重度使用下会当机以外,但我觉得未来会改善。Parallels也应该会在年中推出正式版Parallels desktop for M1。所以,期待未来会更好喽!
网友:其实还有些建议的,简单点说,如果是影片、平面、摄影从业者,M1是很适合。其余的选择Intel芯片款会更好。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