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芯片发展史展中兴未来——亚洲芯片先驱之国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发布时间:2018-04-28 分享至微信

  芯片事件,成为现阶段科技公司热议的焦点,如何摆脱芯片落后的局面,是我国高科技公司应该去思考和运作的事情,日本作为芯片行业的先驱,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国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4/379190.htm

  日本芯片发展路程

  早期70年代的崛起

  上世纪70世纪初, 日本半导体产业整体落后美国十年以上。70 世纪中期, 日本本土半导体企业受到两件事的严重冲击。一件事是日本 1975、1976 年在美国压力下被迫开放其国内计算机和半导体市场;另一件事是IBM公司开发的被称为未来系统(Future System,F/S)的新的高性能计算机中,采用了远超日本技术水平的一兆的动态随机存储器。1976-1979年在政府引导下,日本开始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的共同组合技术创新行动项目(VLSI)。该项目由日本通产省牵头,以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日本电气五大公司为骨干,联合了日本通产省的电气技术实验室(EIL)、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共投资了720 亿日元,用于进行半导体产业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

  VLSI 项目是日本“官产学”一体化的重要实践,将五家平时互相竞争的计算

  机公司以及通产省所属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人才组织到一块进行研究工作,不仅集中了人才优势,而且促进了平时在技术上互不通气的计算机公司之间的相互交流 、相互启发,推动了全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日本半导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令日本在微电子领域上的技术水平与美国并驾齐驱。项目实施的四年内共取得了约 1000 多项专利,大幅度提升了成员企业的 VLSI制作技术水平,日本公司借此抢占了 VLSI 芯片市场的先机。同时政府在政策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日本政府于 1957 年颁布《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支持日本企业积极学习美国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的半导体产业。1971 年、1978 年分别颁布了《特定电子工业及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特定机械情报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进一步巩固了以半导体为核心的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

  中期80年代的辉煌

  日本半导体业的崛起以存储器为切入口,主要是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1963年日本电气公司(NEC)自美国Fairchild公司取得平面技术Planar Technology的授权。日本政府要求NEC将取得的技术和国内其他厂商分享。由此项技术的引进,日本的NEC、三菱、京都电气等开始进入半导体产业。日本半导体业的发展由此开始。到上世纪 80 年代,受益于日本汽车产业和全球大型计算机市场的快速发展,DRAM 需求剧增。而日本当时在 DRAM 方面已经取得了技术领先,日本企业此时凭借其大规模生产技术,取得了成本和可靠性的优势,并通过低价促销的竞争战略,快速渗透美国市场,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取代美国成为DRAM 主要供应国。随着日本半导体的发展,世界市场快速洗牌,到1989年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 53%,美国仅37%,欧洲占12%,韩国1%,其他地区1%。80 年代,日本半导体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截至 1990 年,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前十中占据了六位,前二十中占据十二位,日本半导体达到鼎盛时期。

  中后期90年代的衰落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掀起了以 downsizing 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以PC 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设备快速发展,但日本在该领域未有足够准备。同时日本在 DRAM 方面的技术优势也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也被韩国、台湾等地取代。PC 取代大型主机成为计算机市场上的主导产品,也成为DRAM的主要应用下游。不同于大型主机对 DRAM 质量和可靠性(可靠性保证 25 年) 的高要求,PC对 DRAM 的主要诉求转变为低价。DRAM的技术门槛不高,韩国、台湾等地通过技术引进掌握了核心技术,并通过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快取代日本成为了主要的供应商。1998年韩国取代日本,成为 DRAM 第一生产大国,全球 DRAM 产业中心从日本转移到韩国。

[ 新闻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