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中国自救
来源:爱集微 发布时间:2014-04-05 分享至微信


  

  本土软件技术“根基薄弱”

  基础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等)作为平台性软件和核心软件,对网络安全影响极大。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许多从事基础软件开发的企业规模较小、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所以在我国的信息系统中,大量采用了国外的操作系统。虽然国人一直尝试打破外国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垄断,但一直收效甚微。除在应用软件领域有一定竞争力外,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高地尽失,尤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技术含量和利润较高的领域,市场份额大都被微软、谷歌、甲骨文等跨国巨头所把持,关键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

  “棱镜门”事件表明,按照美国法规,美国公司必须将其掌握的用户数据提交给美国安全部门,采用这些公司的软硬件系统,是难以保障信息安全的。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起步较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距离完全自主可控目标还很远。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本土软件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启动了“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涵盖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等3个信息技术的核心领域,担负着突破技术和市场壁垒,以及推动国产中间件标准体系制定、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重任。尽管受到中科红旗倒闭、汉芯造假事件影响,但核高基工程依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并在国产操作系统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研发出一些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品。其中,基于Linux内核的“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已在行政、金融、交通、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产系统如何“危”中寻“机”

[ 新闻来源:爱集微,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