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禁六项关键新兴技术;华为Mate 40国行或定价6499元起;中国芯上市公司定增资金排行;手机产业链厂商转型途中受阻
来源:爱集微 发布时间:2020-10-25 分享至微信

1、【芯融资】第三季度融资规模或超60亿元 华为、小米投资活跃

2、两大“路障”!手机产业链厂商转型途中受阻

3、供应链消息:华为Mate 40国行或定价6499元起

4、韩媒:韩国三星会长李健熙去世,享年78岁

5、【集微发布】中国芯上市公司定增资金排行:闻泰达308亿元 占总额17%

6、【数码吐槽大会】小米明年将推折叠屏手机,能助其量产普及吗?

7、【芯观点】中国《出口管制法》实施在即,美国再禁六项关键新兴技术

1、【芯融资】第三季度融资规模或超60亿元 华为、小米投资活跃


集微网消息,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三季度获得新一轮融资的半导体及相关企业或超60家,芯融资规模或超60亿元。



与第二季度单月融资规模在50亿元以上相比,7、8两月的融资规模处于较为“低落”的态势,到了9月融资规模则有了明显回升。



据不完全统计,第三季度获得新一轮融资的企业中,除未披露的外,25家融资额达近亿元以及超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云天励飞此次战略融资达到了10亿元。从获得融资企业所从事领域看,第三季度的热门领域主要集中在光电、AI芯片、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



第二季度芯融资规模或超155亿元,与第二季度融资“火热”势头对比,第三季度芯融资似乎趋于平稳,据此前不完全统计,第二季度有5家企业单笔融资额超10亿元,合计融资规模达75亿元,占据第二季度近半融资额。从融资轮次来看,第三季度融资进程在B轮以前的占比近50%。



从地区来看,第三季度获得融资的企业分布在江苏、上海、广东居多,占第三季度企业总数的近70%。

值得一提的是,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芯片相关企业4.63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的芯片相关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共1.48万家,占所有相关企业总数的32.9%。江苏省和浙江省则分别以0.76万家和0.39万家的企业数量居于第二和第三位。

第三季度融资规模较大企业 

除“数亿元、数千万元”等金额不明及未披露的外,今年第三季度获得较大融资额的企业包括云天励飞、芯驰科技、芯耘光电、灿芯半导体、奇芯光电,其中不难看出,多家企业定位在AI、光电领域。

云天励飞

云天励飞新一轮超过10亿元战略融资的投资方为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属的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中电金投控股有限公司。据统计,云天励飞半年内累计完成超过20亿元融资:今年4月,云天励飞曾宣布完成10亿元的Pre-IPO轮融资。

芯驰科技

芯驰科技A轮5亿元融资由和利资本领投,经纬中国、中电华登、联想创投、祥峰投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老股东大比例跟投。芯驰科技董事长张强表示,本轮融资完成后,芯驰科技将会围绕X9、G9、V9三个系列在软件、应用和生态上增加投入,助力客户量产落地。 同时会加快新产品系列的研发,在新能源车、自动驾驶、C-V2X等领域扩大布局。

芯耘光电

光通信企业芯耘光电近4亿元的B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中金锋泰基金领投,IDG资本、浙创好雨基金、海通创新、浙大友创、恒晋资本跟投,现有投资方普华资本继续追加投资。本轮融资后,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及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品研发和设备投入、加快国内和国际业务布局和拓展。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芯耘光电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DG资本、普华资本、陆家嘴资产管理、余杭基金等。

企业数量占比超过1/7  华为小米投资势态不减

在今年第三季度获得投资的半导体领域企业中,华为哈勃、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两家公司所投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了1/7。

华为哈勃第三季度动作频频,陆续投资了包括芯视界微电子、思特威、东微半导体等企业,这些企业分别主要定位在光电转换器件、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高性能功率半导体等领域。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则投资了灿芯半导体、芯来科技、隔空智能、镭明激光、睿芯微电子。分别主要聚焦在ASIC芯片设计、RISC-V、单芯片微波雷达、激光设备、模拟/混合信号IC领域。

以下是几个企业更详细的介绍,或许,我们能从这些获得融资的企业具体所从事的领域来略探行业发展趋势。

隔空智能

国内首家单芯片微波雷达供应商宁波隔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该轮融资的投资方还包括晶丰明源,融资资金将用于发力各类AIoT传感器芯片。

2018年隔空智能曾获得天使轮与pre-A 轮投资;2019年,隔空智能获得君度资本、三行资本的A 轮融资。目前,隔空智能已经拥有低功耗、低成本单芯片技术和智能化等核心技术。

芯视界微电子

光电转换器件研发商芯视界微电子获得了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

芯视界微电子官方消息显示,芯视界微电子拥有先进的光电转换器件设计和单光子检测成像技术,主营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大数据中心超高速光电互联芯片及系统解决方案。2018年6月,南京芯视界获得峰瑞资本、江北智能制造产业基金领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战略投资,并全资收购硅谷芯片设计公司(visionICs LLC)。

芯来科技

芯来科技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老股东蓝驰创投和新微资本继续追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技术研发和商业落地,促进RISC-V处理器、专用算法、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在AIoT领域提供软硬一体化优质解决方案。

此轮融资前芯来科技已获得晶晨股份、芯原微电子、启迪之星创投、蓝驰创投、新微资本等投资机构和产业方的投资。

芯来科技是首家实现多款RISC-V芯片量产的本土企业。据悉,芯来科技多个系列的处理器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实现客户导入和量产,过百家国内外客户进行了授权和使用,与兆易创新在2019年共同推出全球首发的RISC-V架构的通用MCU。(校对/若冰)

2、两大“路障”!手机产业链厂商转型途中受阻




集微网消息 对于绝大多数的供应链厂商来说,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市场是其最主要的两大业绩来源。然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今年不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汽车电子市场的景气度都持续下滑,即便下半年有个别品牌需求出现小幅度提升,却依旧无法改变整个产业需求减少的事实。

在此前提下,供应链被迫开始向智能家居、红外探测、无人机、可穿戴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转型,以分散业务和客户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同业竞争、技术门槛等问题形成的压力也迎面而来。

僧多粥少

文章开头所提的转型,是现阶段供应链中出现的趋势性现象。除了极少数的一线厂商,还能在多变的大环境中有规划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领域,更多企业所面临的,则是为了填补巨大订单缺口不得不做出选择。

一家零部件厂商负责人对集微网表示:“现在我们接单考虑的因素很简单,不需要投入太大的开发成本,能做就行;能拿到有利可图并且有一定量的订单固然时好的,但是目前这样的项目很少,如果有,很大几率也是被一线大厂拿到。”

反观上述非手机非车载式市场的需求情况,由于这些终端产品的受众人群大多都具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因此,这几类产品当前的需求量普遍都较少。

有从智能手机市场像智慧家居产品转型的厂商向集微网透露:“从我们接触的项目来看,即便是一线终端品牌,这类产品每个月的订单量也只有几十K,峰值几乎不超过50K/月。与智能手机每个月的需求相比,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不过,该厂商也坦言道:“今年年初疫情影响,主要客户先后都有削减项目订单量;不仅如此,今年下半年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问题,对公司的全年的业绩也有一定程度影响。为了在短时间内缓解业绩压力,公司在项目的选择条件上也放宽很多。”

事实上,这家企业所处的形势也正是许多产业链公司的真实写照。僧多粥少的局面,让这些原本量就不多的订单价格也愈发不理想。

业内人士指出,如无人机、红外探测、可穿戴设备的供应链资源其实非常多,竞争激烈程度也不输手机和车载市场,技术门槛不高的标准品价格杀的很厉害。如果想要获得高毛利,只有做一些难度高的产品,而大多数厂商又不具备生产这类高端产品的能力。

软件短板

众所周知,当前的智能手机产业链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且完善,长期以来,软件和硬件厂商基本上都只需各司其职。然而,非手机市场的终端客户来说却有截然不同得需求。

某家正在业务转型阶段的模组厂告诉集微网:“在手机市场,模组厂就只需要提供硬件产品给组装厂就行,但是现在在对接非手机客户时,很多客户都希望我们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从平台软件到硬件组装都由模组厂完成。”

业内人士也谈到:“这些终端品牌不同于手机品牌,只要供应商提供硬件即可,许多项目都是要供应商提供一套兼具硬件和软件的完整的解决方案,成熟的软件系统研发团队是很多供应链厂商都不具备的。”

想要组建一个成熟且完整的软件开发团队,毫无疑问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这对于拿单心切的供应链厂商来说,其实是有些不切实际的。为此,厂商们势必要找到能让自己短时间内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途径。

上述模组厂对集微网表示:“虽然公司也开始加大对软件人才的引进力度,但为了尽快满足客户的条件,填补今年得订单空缺,我们也选择了一些软件方案商进行合作开发。在竞争颇为激烈的环境中,速度也是企业的一大优势。”

综上来看,向非手机、非汽车领域转型已经成为不少产业链公司当前的选择。不仅如此,明年我们或许会看到有更多的企业走上这条路。近日有一线厂商向集微网指出,随着2020年快要接近尾声,明年一部分的项目订单情况基本也可以看到,而其所看到的依旧不容乐观。

虽然不能确定这些市场能够给企业的业绩带来多大的助力,但企业若有通过这种方式分散风险的想法,那可以肯定的是,需要提前在软件开发方面做一些准备。(校对/Candy)

3、供应链消息:华为Mate 40国行或定价6499元起




集微网消息,10月25日,据财联社消息,供应链消息人士表示,Mate 40 Pro会超过6000元,最后的价格在6299或者6499元,而Mate40 Pro+的价格预计在8000元左右,保时捷版本起步价是12999元,当然了这还不排除华为进一步提高价格的可能,毕竟麒麟9000数量稀缺。

华为高端旗舰手机华为mate40系列手机已经正式发布了,而华为mate40系列中国版发布会将会在10月30日正式举行,国行版mate40系列手机的价格也将正式揭晓。

从配置上来看,华为mate40系列手机搭载了麒麟9000处理器,使用5纳米工艺打造,集成 153 亿个晶体管,采用八核 CPU,24 核 Mali-G78 GPU,2 大核 + 1 小核 NPU,预装EMUI11新系统。

其中,华为 Mate 40 Pro+配置的潜望式长焦摄像头,可实现10倍光学变焦、20倍混合变焦、最大100倍数字变焦。

另外,华为 Mate 40 Pro和华为 Mate 40 Pro+通过成像畸变矫正算法优化畸变,并支持科学防抖和AI跟拍功能。(校对/Lee)

4、韩媒:韩国三星会长李健熙去世,享年78岁




10月25日上午消息,据韩联社消息,韩国三星会长李健熙去世,享年78岁。

作为韩国顶尖财阀的董事长,李健熙于2014年5月10日在首尔市中心的家中心脏病发作后被送往医院。他被送往三星医疗中心接受了支架置入手术,并一直住在医院的专属区域接受治疗。

三星的一份声明说,李健熙周日去世时,他的家人,包括独子和实际公司负责人李在镕,都在他身边,但三星没有提及其死因。他在2014年心脏病发作后进行了手术,并在上世纪90年代末接受了肺癌治疗。

“李董事长是一位真正的远见卓识者,他将三星从一家本地企业转变为世界领先的创新者和工业强国,”三星在声明中表示,“他的遗产将是永恒的。”

李在镕表示,“我们三星的所有人都会珍惜他的记忆,并感谢与他共同走过的历程”。

李健熙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在他近30年的三星领导生涯中,三星电子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品牌,其业务还涵盖造船、寿险、建筑、酒店、游乐园运营。 三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家族控制的企业集团,在韩国这个世界第12大经济体的商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该公司的整体营业额相当于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对韩国的经济健康至关重要。仅三星电子就占据了韩国主要股市20%的市场资本。根据彭博统计,李健熙的净资产约为207亿美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李健熙就在考察一子三女的经商头脑。和自己的父亲不同,李健熙虽然偏爱大儿子李在镕,但他一直对接班呈“养蛊”之势,从未声明过有子女会单独继承三星产业。

李健熙的大儿子李在镕,二女儿李富真,三女儿李旭显和小女儿李尹馨。这四人中,李健熙最为疼爱的是小女儿李尹馨,但2005年李尹馨的意外去世,让李健熙不得不将目光放到了其他的备选上。

他的长子、三星电子副董事长李在镕自其2014年心脏病发作后,一直执掌公司。

李在镕在2017年被认定犯有与前总统朴槿惠有关的贿赂和其他罪行,被判入狱5年,之后在上诉中被洗脱最严重的罪名,一年后获释。

该案目前正在重审中。

2020年5月7日,李在镕在出狱后宣布,三星将不再考虑从家族内部选择接班人。

5、【集微发布】中国芯上市公司定增资金排行:闻泰达308亿元 占总额17%




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向增发一直广受外界关注。定向增发,指企业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以募集资金。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有多种,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发行(又称“定向增发”或“定增”)、可转换公司债券、优先股、公司债券等。 对上市公司来说,定向增发是主要的、便捷的融资方式。因为定增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较低,盈利水平、利润分配和融资规模等均不作限制,但如果实行配股、公开增发或发行债券,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面临非常严格的指标要求。

随着科创板问世 2019年募资额同比增加111%

据wind数据,2015年至今,有170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增计划,占A股市场41.98%,募资总额为63960.69亿元,平均募集资金37.62亿元;118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中,有58家实施了定增计划,占比49.15%,募资总额为1852.67亿元,平均募集资金31.94亿元。相较于整个A股市场,半导体板块实施定增的公司数量比例较大,但是平均募资额则不如A股市场平均额。

随着科创板的出台,有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公司陆续上市,实施的定增计划募资额也明显增多。2019年,半导体公司共实施了16次定增方案,总计募得资金431.58亿元,募资额较2018年增加了111.41%2020年至今,半导体公司共实施了14次定增方案,总计募得资金384.39亿元,预计整年募得资金与2019年相差不大。



这58家公司共实施了125次定增融资,融资项目主要集中在10亿元规模以下,69次,占比55.20%。从融资规模分布情况看,5亿元以下47次,5亿-10亿元22次,10亿-20亿元32次,20亿-50亿元16次,50亿元以上8次。

近四成定增事件为了收购资产 半数资金用于项目融资

定向增发一般有多种目的,这里主要分为三种情形:一种是资金实力强的投资机构或个人欲通过定向增发来购买股票,成为公司战略股东甚至是控股股东;一种是通过定向增发融资后去收购资产、借壳上市、资产置换;还有一种是通过定向增发来偿还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和项目融资等。

据统计,半导体企业的融资目的多是多元化的,如收购资产、配套融资、项目融资等目的均有所涉及。其中有45次定增融资事件主要目的是为了收购资产,合计融资规模达到368.51亿元,占全部融资事件的36.00%,占融资金额的19.89%用于配套融资的定增事件有40次,合计融资规模达到548.02亿元占全部融资事件的32.00%,占全部融资金额的29.58%而总体涉及项目融资的定增事件总共32次,合计融资规模达到855.25亿元占全部融资事件的25.60%,占融资金额的46.16%;其余还有补充流动资金、引入战略投资者、实际控制人注入资产等目的。

融资规模闻泰达三百亿  募得股本数占比60%

以公司为单位统计,融资规模100亿以上的有4家,50-100亿的有5家,20-50亿的有17家,10-20亿的有14家,10亿以下的有18家。

募资规模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闻泰科技(307.65亿元)、韦尔股份155.12亿元)、三安光电(105.10亿元)、长电科技(100.18亿元)、中环股份(95.85亿元)、北京君正(70.85亿元)、兆易创新(67.47亿元)、木林森(62.67亿元)、同方股份(55.00亿元)和纳思达(44.32亿元)。 



从增发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比例来看,占比超过30%的有9家,占比20%-30%的有10家,占比10%-20%的有18家,占比低于10%的有21家。

增发股份占总股本比例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闻泰科技(60.54%)、北京君正(56.90%)、*ST大港(56.58%)、韦尔股份(47.24%)、太极实业(43.44%)、长电科技(38.57%)、华灿光电(38.20%)、联创电子(36.02%)、楚江新材(30.06%)、雅克科技(28.13%)。



总体浮盈上涨近一倍 却有近四成公司跌破发行价

增发价格相对于增发时的市场价格往往有着较高的折价,而且一般而言实施定增的公司股价后续都会有所上涨。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58家公司浮盈总计为1749.69亿元,相比募资总额上涨94.44%。其中,有5家公司浮盈超过100亿元,浮盈在10-100亿的有11家,浮盈低于10亿的有21家。

浮盈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分别为韦尔股份(547.79亿元)、闻泰科技(461.85亿元)、北方华创(179.88亿元)、北京君正(128.48亿元)、长电科技(118.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定增募资之后,股价也会面临破发的风险。58家公司中,有21家公司跌破发行价,占比达36.21%。其中旋极信息下跌25.26亿元,木林森下跌23.74亿元,力源信息下跌13.25亿元,四维图新下跌9.22亿元,全志科技下跌8.81亿元。(校对/Andrew)






6、【数码吐槽大会】小米明年将推折叠屏手机,能助其量产普及吗?



近日,小米折叠屏专利频频曝光,数码博主也爆料小米的折叠屏手机有新进展,暂定明年上市。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三星的折叠屏手机已经推出好几款,华为、柔宇、摩托罗拉都推出了自己折叠屏产品,但人们真的需要折叠屏手机吗?小米推出折叠屏手机,如果将价格降下来,折叠屏手机能不能普及?

折叠屏是不是伪需求?

三星与华为等手机厂商为折叠屏研发推广做了很多的努力,但现阶段折叠屏可能并不是用户的真实需求。折叠屏手机只是在拿到的时候感觉很惊艳,很神奇,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折叠屏屏幕容易出现问题,三星的第一代折叠屏刚上市就出现问题,不得不回炉重造。



图源:三星官网

折叠屏的屏幕也十分脆弱,折痕明显,不能剐蹭,使用的时候需要小心翼翼。折叠屏的铰链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使得折叠屏手机电量不足,展开后的大屏耗电更高,续航堪忧。



图源:微博

目前折叠屏的应用生态也不够完善,很多APP还没有适配,使用体验可能还不如平板。折叠屏手机重量和轻薄都没有优势,与三星Galaxy Fold 一样的平板折叠重量都在280g以上,最重的柔宇FlexPai2 339g,如果作为常用机,手的负担比较重,轻薄的三星Galaxy Z Flip和 摩托罗拉Razr电池容量太小,同样续航堪忧。现在的折叠屏手机更像是炫富和彰显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实用性还不够。

现阶段实用性不足,但前景光明

折叠屏解决的是便携性问题,折叠是手机,打开是平板,这个方案思路没有问题,但现阶段折叠屏手机重量和厚度没有降下来,工艺的成熟度还不够,成本也太高,生态建设不完善,实用性还不够,只是手机厂商营销的噱头。但未来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折叠屏手机或许能够成为未来手机发展的方向。



图源:Strategy Analytics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对可折叠智能手机的前景十分看好,预计在2025年,可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亿部。Strategy Analytics副总监Ville-Petteri Ukonaho还表示,折叠屏手机将会是未来十年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目前三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可折叠智能手机厂商,在美国以及西方市场拥有忠实的消费者,而华为则更多地专注于中国本土市场,表现也十分抢眼。

小米将推折叠屏手机,工艺成熟了?

现阶段折叠屏的问题是技术不够成熟,那什么时候技术能够成熟呢?一般来说,当小米推出一个新技术的应用产品,就说明这个技术成熟了。据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某厂商的折叠屏项目有新进展了,暂定明年上市,目前工程机测试的是内折方案,折叠屏工程机打开是一整块完美无缺的屏幕,打孔在外屏。推测这个厂商是小米。



图源:微博



图源:微博

近日LetsGoDigital也曝光了两个小米折叠屏手机外观设计专利,外型都和三星Galaxy Fold相似,都是采用内折叠,外面有一个小屏,内部展开是更大的屏幕,但小米折叠手机设计方案屏幕没有 “刘海”。



图源:LetsGoDigital



图源:LetsGoDigital

这两款专利设计中都没有在内屏打孔,现在还不知道小米将采用哪种方案。但从曝光的专利来看,思路应该是与三星Galaxy Fold相似,折叠后与手机大小差不多,展开变成平板。

这些消息预示着小米似乎也开始推折叠屏手的机了,这是否意味着说明折叠屏手机工艺已经逐渐成熟?

纵观当前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几大玩家的产品和市场情况:华为由于受禁令困扰,芯片不足,其折叠屏手机新品也因而推迟;摩托罗拉Razr的产品力不如三星Galaxy Z Flip;柔宇FlexPai2虽然价格更低,但品牌影响力不如三星。目前来看,三星折叠屏技术和制造工艺成熟、品类完善,今年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如果明年小米的折叠屏手机真的能上市,能否实现打破上万元的高售价,或许能给这一市场注入新的动能。(校对/Aki)

7、【芯观点】中国《出口管制法》实施在即,美国再禁六项关键新兴技术

从“中兴通讯案”、“孟晚舟案”、“福建晋华案”,到“华为案”、“TikTok案”,甚至早在2008年的“深圳驰创吴振洲案”,其中都有美国“实体清单”、“出口管制法”的影子,都是以国家安全为理由,使用完全不同的手段来制裁让美国觉得有重大威胁的实体。这一系列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标志美国已经祭起出口管制大棒作为定点打击中国高科技战略的手段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核心技术、关键产品(例如5G、量子通信等)的优势地位及其出口安全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尽快在立法层面上拿出对等的反制依据。

来源:金杜律师事务所

自2017年商务部公布《出口管制法(征求意见稿)》以来,关于中国如何制订符合自己国情的出口管制法律体系就引发外界的热议。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因素,中国出口管制法的立法进程一直备受关注。终于,在经过10个月内的三次审议后,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10月17日表决通过了“出口管制法”,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出口管制领域有了第一部专门法律。

随后,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在其官方网站发文表示,将六项新兴技术添加到《出口管理条例》(EAR)的商务管部管制清单(CCL)中,分别是混合增材制造/计算机数控工具;特定的计算光刻软件;用于为5nm生产精加工晶圆的某些技术;有限的数字取证分析工具;用于监测电信服务通信的某些软件;亚轨道航天器。目前受到出口管制的新兴技术总数已经达到了37项,并且美国“还将继续评估和确定未来还有哪些技术需要管控”。

BIS的公告发布不久后,10月2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出口管制法》对出口管制范围、管制制度、管制措施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将根据法律规定,进一步完善并适时发布管制清单。

新华社报道强调,中国《出口管制法》加强了对贸易安全的维护,彰显了对贸易对等的支持,促进了对贸易保护的抵制。

律师表示,中国《出口管制法》的颁布和实施,有效填补了中国出口管制法律体系的空白,全面提升了中国出口管制制度的立法层级,为今后中国出口管制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出口管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做好新形势下出口管制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逐步完善,中国反击贸易霸凌主义有法可依

技术进出口是指技术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在境内外主体之间的跨境流通。技术出口是指境内技术由国内流向国外,而技术进口是指境外技术由国外流向国内。具体而言,受技术进出口管制的行为类型主要涉及技术类知识产权的转让与许可,包括专利(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植物新品种权以及技术秘密的转让与实施许可等等。 

尽管中国迈出了出口管制立法空白的第一步,但是与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出口管制体制的高度完善及其成熟、精细化的执法相比,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领域。

美国出口管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严格限制武器流入敌国、落入敌手,而建立联盟共同实施管制被认为是更为有效的方法。现在美国出口管制制度仍然沿袭了这一思路,除军品外,对军民两用品出口管制也加以限制,不断在国家安全、外交政策以及工商业的利益这三者之间寻找平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现行出口管制制度已经形成了《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RA)、《出口管理条例》(EAR)、《武器出口管制法》(AECA)、《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等一整套严密而复杂的法律体系。根据这些成文法,美国多个政府机构参与出口管制监管。

2017年12月18日,美国白宫发布了特朗普任期内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列为竞争对手。报告认为中国在和平时期会限制美国在关键商业领域的自由竞争。2018年8月13日美国通过了修改的《出口管制改革法》(“ECRA”)。该法案扩大了美国出口管制制度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增加了对美国的“新兴和基础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等14项内容)的出口控制。任何把14项领域的技术转移到中国或其他被视为有国家安全威胁国家的出口行为,都必须获得美国主管机关的核准。同时,美国封锁了中国借由投资来取得美国技术的通道。运用美国专利在中国开发产品,也可能受到管制。上述新规对中国有很强的针对性,很多中国高科技公司赖以生存的芯片将面临新的封锁。

总之,ECRA扩大了美国对于“国家安全”的理解,延伸到了在和平时期对于关键商业领域的限制,体现了美国不同于通常意义的“泛国家安全”观。

中国出口管制法律体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三个层次构成。在《出口管制法》出台前,就法律而言,《对外贸易法》是我国实施出口管制的法律基础,而《海关法》《刑法》等部分条款也为禁止或者限制出口提供了相关法律依据。此外就是一部《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相比美国,中国出口管制制度的法治化程度较低,行政措施欠缺上位法依据。其次,各所有制主体地位不平等,有违“市场中立”原则;最后,中国管制的范围没有美国“管得宽”,也欠缺有效的管理手段。整体出口管制制度呈现碎片化、低层次的状态。12月起《出口管制法》的实施,再配合9月19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公布施行的《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将有望进入统一的法治化时代。

中国的实体清单制度,与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管制办公室、美国国务院及美国商务部所实施的经济制裁及出口管制制度有类似之处,两者皆属备有除名及许可机制的清单式制度,两者皆属有关国家的单方面制度,两者皆涉及禁制金融交易、贸易及签证特权——此举旨在阻止个人及实体采取政府认为有违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及经济利益的行为。随着商业环境愈来愈受政治影响,实体清单制度相当可能被同时用于实现监管目标与外交政策的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中国在技术出口管制上较偏向军用科技,但近年中美科技战在5G通信、人工智能(AI)、量子科技、半导体等领域愈打愈烈,“出口管制法”将对管制清单中的敏感材料和技术出口予以监管。新法若再结合中国原有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与“不可靠实体清单”,中方今后对技术输出可以有更有效灵活的管制及运用。

律师强调,《出口管制法》和《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两部法律规定并非对外单边制裁的武器而仅仅是反击贸易霸凌主义的手段,意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中国采取措施对美国等的制裁采取对等行动提供了更多的反制手段和法律依据。

对企业而言,《出口管制法》的正式颁布仅是中国出口管制制度构建的开始,系列配套的出口管制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相信将会陆续制定和修订。在大国竞争渐呈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外企业必须在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相伴而生的各国出口管制交叉监管的“夹缝”中求得合规发展,因此尽快全面提升自身综合性出口管制合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 新闻来源:爱集微,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