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美寒流影响,三星NXP等大厂停工或加剧芯片缺货潮;下一步计划要养猪?华为"南泥湾"计划浮出水面;2020年六大技术刷新智能手机行业
来源:爱集微 发布时间:2021-02-18 分享至微信

1.【2020-2021年度专题】2020年六大技术刷新智能手机行业

2.余承东身兼三职,哪项业务能成为华为新的增长点?

3.三星掌门人李在镕被限制就业,出狱5年后才能重掌事务

4.IDC显示印度2020年手机市场萎缩近2%,预计2021年将强势反弹

5.下一步计划要养猪,华为“南泥湾”计划浮出水面!网友:支持华为自救!

6.苹果AirPods 3最早可能在下月推出

7.受全美寒流影响,三星等大厂停工或加剧芯片缺货潮


1.【2020-2021年度专题】2020年六大技术刷新智能手机行业


【编者按】魔幻的2020年终于走完,期待已久的2021年如期而至。回顾2020,疫情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更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复杂变迁,自主可控、贸易保护主义、去全球化成为关注焦点;与此同时,政策和资本持续加持,线上办公/教育、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落地开花。在2021年到来之际,《集微网》特推出【2020-2021年度专题】,围绕热点话题、热门技术和应用、重大事件等多维度梳理,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参考镜鉴。



集微网报道 智能手机市场进入换机时代之后,光靠外观和参数比拼已经无法打动消费者了,还需要创新性技术才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回顾2020年,受疫情影响,手机厂商产品和市场策略趋于保守,但是仍然涌现出屏下摄像头、UTG、电致变色、微云台、120W快充、LCP等一些创新型技术,激起了手机市场新的活力。

屏下摄像头技术:推动全面屏手机时代到来

近两三年来,全面屏成为手机行业追捧的概念,屏幕边框不断压缩,屏占比越来越趋近于100%,但是摄像头就像一只拦路虎,成为全面屏发展的瓶颈。

为了突破摄像头的桎梏,vivo将率先将摄像头安置在顶部,避免了与全面屏的冲突,但是牺牲了部分前置摄像头的体验感。去年,小米、OPPO展出了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给真正全面屏手机带来的新的希望,但是受屏幕透明度限制,前置摄像头拍照效果并不佳。



2020年,vivo亮出了屏下摄像头概念型手机,小米公布了第三代屏下摄像头技术,但是它们仍然处于秀肌肉阶段,并无意在市场中推广。只有中兴激进地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屏下摄像头手机——天机Axon 20 5G手机。

据介绍,中兴与维信诺等厂商在屏体材料、芯片、电路、像素和算法五大核心技术上下工夫,增加了屏体的透明度,同时抑制了光学衍射,提高了屏下摄像头拍照效果。但是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的屏幕良率并不稳定,供应量受限制,中兴天机Axon 20 5G手机虽然在行业中获得了不少口碑,但是在市场中并没有获得亮眼的成绩。

2021年,屏下摄像头手机依然是备受期待的产品,小米已经宣布今年将发布搭载第三代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手机。目前,其他手机厂商虽然对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态度不一,但是都在积极研发相关技术,屏下摄像头手机是否会成为2021年流行趋势值得期待。

超薄玻璃技术:降低可折叠屏手机成本

伴随着屏幕的柔性化,智能手机迎来了折叠时代。可折叠屏手机让便携性与大尺寸屏幕得以兼容,不仅拓展了智能手机的边界,还赋予其全新的形态。

由于普通玻璃盖板不能折叠,可折叠屏手机盖板2019年改用透明柔性聚酰亚胺(CPI),因为CPI具有柔性优势,可以配合可折叠OLED使用,2020年华为Mate XS甚至采用双层CPI盖板,但是CPI在防刮擦、抗冲击、透明度方面却不如玻璃。

像中国建材集团、康宁、肖特等厂商一直在尝试突破可折叠玻璃盖板技术,希望玻璃盖板能够在可折叠屏手机上继续发挥作用。超薄玻璃(UTG)与CPI相比有许多优势。UTG更坚硬,不易被刮擦,透明度和耐热性均超过CPI,但是UTG也有缺点,就是更容易破裂,而且越薄越容易破裂。



2020年,三星Galaxy Z Flip率先引入Dowoo Insys的UTG,还在UTG上增加一层薄薄的保护层。惠晶显示董事长阮军解释说,Galaxy Z Flip可折叠玻璃盖板上增加了一层保护层是PET,用于抗冲击和防飞溅,类似在普通手机表面贴了一层膜。

2020年UTG的面市改变了CPI垄断的市场格局,拉低了可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助推可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发展,但是UTG易破碎,并不是可折叠手机盖板最佳解决方案,可折叠屏手机盖板仍需要不断完善。2021年康宁UTG有可能面市,将继续发挥成本优势,成为可折叠手机盖板市场重要的玩家之一。

致电变色材料:提升手机背盖的黑科技感

智能手机不只是一部通讯工具,还是一件随身饰品,人们对智能手机“颜值”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者手机厂商不断升级外观设计。过去几年中,手机背盖材质从塑料变为玻璃,再变成金属、陶瓷等,手机背盖的颜色也从简单的黑白色演变成五颜六色,人们拥有更多个性化的选择。



但是这些手机背盖无论如何改变,颜色都相对固定的、静态的,消费者只能欣赏,无法与之交互。而OPPO Reno5 Pro+致电变色手机背盖促使手机背盖发生质的变化,让手机背盖可以发生颜色、透明度的变化,充满黑科技。据了解,OPPO Reno5 Pro+致电变色手机背盖是让电场与电致变色材料相结合,促使其颜色、透明度发生可逆变化,消费者可以看到机身背部色彩渐变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提升了手机背盖的技术含金量。

其他手机厂商也在为手机背盖添加更多的变化元素,例如,刚刚发布不久的小米11雷军签名版采用了玻璃表面热压纹理工艺,背盖拥有精细的纹路,颜值也有所提升。2021年手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手机颜值的比拼将进一步升级,手机行业将产生更多创新性的背盖技术,不断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

微云台技术:促使防抖角度提升了200%

智能手机摄像头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近三四年来,手机厂商几乎都在围绕着摄像头升级产品,摄像头的像素持续提高,摄像头数量不断增加,手机拍照、录视频的功能不断增强。



但是手机摄像头光学防抖技术一直限制手机移动拍照和录视频的效果,经常拍照不清晰,录视频效果模糊。而vivo X50主摄像头采用电磁驱动原理,利用有限空间设计出非对称360度旋转作动的云台防抖结构,将微云台模组塞进小小防抖结构中,与传统OIS光学防抖技术相比防抖角度最高可提升200%。不少体验者尝试用vivo X50在高速移动下拍照和录视频,照片清晰,视频效果明显改善。

拍照和录视频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刚性需求,摄像头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0年,vivo X50通过单点式突破性创新,改进防抖技术,让拍照和录视频功能大幅提升。这将给其他手机厂商带来不少启发,未来几年手机厂商将围绕着摄像头这条主线实现多维度的升级,创造更多的更新的卖点。

120W快充技术:让手机充满电仅需16分钟

智能手机产品虽然不断升级迭代,但是电池技术没有质的突破,导致智能手机续航能力一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5G器件功耗大幅提升,使智能手机续航时间进一步缩短。而快充技术让智能手机电量更快地获得补充,部分弥补了智能手机续航能力的不足。这使快充技术近两三年来获得高速的发展。



2020年快充技术获得阶段性突破,OPPO、iQOO、小米采用充放能力更强的电芯、承载力更好的电荷泵、多电芯以及多极耳设计,推出了各自的120W快充技术。据了解,iQOO通过改良后的双电荷泵承担120W的负担,用6C电芯和阵列极耳降低内阻,缓解机身发热。OPPO、小米则在iQOO技术方案上做了一些改良,OPPO改进了Type-C接口的触点,使之能够承受更高负载的电流,机身内部用了三个并联电荷泵进行分压;小米则使用石墨作为基底,石墨可以让大量锂离子及时嵌入,加快锂离子交换速度。

120W快充技术进一步缩短智能手机充电时间。据介绍,iQOO 5 Pro用16分钟能够充满4000mAh电池;小米10至尊纪念版23分钟充满电池。

但是快充技术达到120W之后,电源线的粗细、协议,发热现象,以及充电器的体积等可能会限制快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021年手机厂商的重点可能不是提升快充瓦数,可能会在缩小快充充电器的体积上下工夫。

LCP材料:有望成为5G天线主流材料

5G手机时代,手机天线材料正在发生变化,其中LCP有可能成为未来5G终端天线的主流材料。中兴通讯总工程师刘哲解释说,由于分子结构特点,LCP在高频段表现出极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具有优异的电学特征:在高达110GHz的全部射频范围几乎能保持恒定的介电常数(2.9),一致性好;正切损耗非常小,仅为0.002,即使在110 GHz时也只增加到0.0045,非常适合毫米波应用,从技术角度上看是最符合手机天线要求的材料。



目前,PI基板FPC天线模组是手机主流设计方案,但随5G时代来临,PI基板FPC正在被MPI和LCP基板 FPC正加速替代。据通信行业人士分析,在Sub-6GHz频谱下,MPI通过调整配方性能已大幅提升,与LCP性能相当,但在毫米波频谱下,其性能与LCP仍有差距,随着高频毫米波应用越来越多,MPI天线可能只是过渡,未来主力可能是LCP天线。

住友化学工程师也认为,当年偏光片价格很高,但是现在价格连原来三分之一都不到。LCP也一样,虽然目前由于LCP材料的供应商少、成本高,但是LCP原材料成本不是很高,理论上通过工艺的改善,LCP的成本有下降的潜力。随着成本下降,LCP将成为天线材料的主流。(校对/邝伟钧)


2.余承东身兼三职,哪项业务能成为华为新的增长点?


2020年对华为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上半年顶着禁令的压力手机业务还能做到增长,但下半年面临无芯可用的困境,只能忍痛出售荣耀,保存实力,等待转机。占营收一半以上的消费者业务受挫,华为要用什么填补空缺?今年年初的一纸任命给出了答案。



图源:网络

2021年1月27日,华为内部发布任前公示:余承东增任Cloud &AI BG总裁,而原总裁侯金龙任命为数字能源董事长。此前,余承东担任华为消费者BG负责人和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这项任命下达后,余承东一人掌握了华为云与计算业务、华为消费者业务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三项华为主要业务。

华为消费者业务受阻,但不会放弃手机

据悉,2020年上半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2558亿元,运营商业务收入1596亿元,企业业务收入363亿元。消费者业务收入占比达56.34%。但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华为在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为8%,排在第六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41%。国内虽然依然排名第一,但下滑了44%,领先第二名的优势从22%缩短到了2%。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都呈现出暴跌的态势,预计今年的手机出货量还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图源:Counterpoint

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华为对手机业务的策略基本上是,用有限的芯片无限延长手机业务的生命周期,华为没有停止对P系列和Mate系列的研发,P50、Mate50等后续机型还会发布。华为目前将业务重心转移到了手机之外的其他品类,华为消费者业务中国区正在牵动商家和渠道做五大产业转型,五大产业是指PC&平板产业、HD产业、穿戴&音频产业、智选IoT产业和手机产业。

虽然手机业务暂时面临困境,但笔者认为,华为不会放弃手机业务。华为1+8+N的策略中 “1”是指手机,“8”是指智慧屏、平板电脑等华为自研品类,“N”则是指华为IoT生态中由第三方品牌合作打造的产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手机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华为不会放弃,只是在保存实力,等待转机。



图源:微博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刚起步,未成气候

近年来,华为申请了很多与车相关的专利,关于华为造车的消息不绝于耳,华为也多次澄清。2020年11月25日华为发布《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公司文件再次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为增强智能汽车部件业务与智能终端业务的技术、资源的互动,华为在文件中指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 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重组消费者BG 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 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近日北汽集团透露,全新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ARCFOX HBT,是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成果,将于2021年亮相并交付。

虽然将余承东调来当负责人,但华为的智能汽车起步时间较短,组织架构刚调整好,想要发展成支柱业务,需要的时间更长。

华为云与计算业务起步早,最有希望成为新支柱

华为消费者业务遭遇打击,华为云与计算业务是最有希望成为其生态系统中的第三大支柱,与电信和消费者业务并驾齐驱,华为开始投入大量资源来加快这一进程。2020年初,华为将Cloud & AI部升至华为业务群(BG),与消费者BG、运营商BG和企业BG并列华为四大业务群,侯金龙担任总裁。如今又派「悍将」余承东来负责这项业务,充分体现了对这项业务的重视。

其实华为云业务起步并不晚,2010年11月,华为就启动“云帆计划”,面向全球公布云计算战略及解决方案。但直至2017年,华为才决定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方向,成立了Cloud BU,并在该年将Cloud BU升级为一级部门,以获得更大的业务自主权。由于领导班子和布局之初将企业云和个人云业务分开,导致华为云业务一直没有亮眼的表现。

不过华为云在该领域深耕多年,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2020年华为云开创性的提出了“云原生 IN 基础设施”的理念,并围绕该理念打造了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开启了云原生2.0的时代。华为云原生基础设施打造了云容器引擎、云容器实例、智能边缘平台、多云容器平台等8大核心容器产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云原生裸金属、云原生高性能计算、云原生混合云、云原生边缘计算四大解决方案,满足企业业务智能升级过程中,对高性能基础设施、分布式业务架构、完善的云原生应用生态的诉求。



图源:华为云

从官方公布的云原生2.0全景图可以看出,华为云业务基础很不错。华为手机业务受到打击,重视云业务后迎来高速增长。据Canalys数据,华为云 2019 年 Q4 还在 Others 内,2020 年 Q1 以 14.1% 的市场份额跃居第二位,超越百度云的 8.6%、腾讯云的 13.9%,仅次于阿里云的 44.5%。据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猛增65%,首次超过50亿美元。阿里云仍以41%的份额领跑市场,华为云市场份额增长至16.2%。



图源:Canalys



图源:Canalys

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了32%,达到399亿美元。总支出比上一季度增加30亿美元,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加近100亿美元。目前云基础设施服务依然是高速增长的市场,华为的云业务布局完善,之前由于内部原因没有发挥出全部实力,现在看清问题,加上执行力很强的余承东,相信会迎来快速增长。

消费者业务面临供应链困局,智能汽车还在起步阶段,发展多年的华为云与计算业务更有可能成为未来华为的支柱业务。虽然现在华为云业务收入还不能和华为消费者业务相提并论,但当初余承东接手手机业务时,华为手机的营收占比不足公司的1%,在他的带领下增长到占比过半,有余承东的加入,相信华为云业务会有质的改变。

(校对/Musk)


3.三星掌门人李在镕被限制就业,出狱5年后才能重掌事务


集微网消消息,根据韩国KBS新闻报道,韩国法务部15日对三星电子副会长、三星集团掌门人李在镕发出就业限制的处罚通报,时间为服刑结束后5年内。李在镕将会在2022年7月服刑期满,这意味着李在镕最快在2027年下半年才能重新接受三星集团的管理事务。



当然,有法律人士表示,李在镕能够单独向法务部提出申请,有可能提前接触就业限制。今年1月,李在镕因行贿案获刑2年半,当庭被重新收监。法院认定,李在镕向朴槿惠及其亲信崔顺实行贿86.8亿韩元(约合5100万元人民币),以换取政府支持他继承三星集团经营权。

根据韩国《经济犯罪加重处罚法》的规定,犯贪污渎职罪且犯罪金额超过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1万元)的人员,应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决定不执行之日起的5年内,对其就业予以限制。受限领域包括央地政府全资或部分出资的机构、接受政府出资或补贴的机构,以及与犯罪行为有密切关系的企业。(校对/Andrew)


4.IDC显示印度2020年手机市场萎缩近2%,预计2021年将强势反弹


集微网消消息,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了2020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增长后,在2020年出现下降趋势。数据显示,印度2020年智能手机销量为1.497亿部,同比下降1.7%。



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原因,导致印度智能手机销量在2020年上半年陷入低迷,同比下降26%,其中第二季度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

2020年下半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现复苏,同比增长19%。封锁和限制促使人们对支持娱乐、在家工作和远程学习等活动的设备的需求激增。

印度市场2020年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有四家中国品牌,三星是唯一的非中国品牌厂商。

在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都是当之无愧的销量冠军。其优势主要来自于价格实惠的红米8系列,在2020年下半年则逐渐被红米9系列取代。小米旗下的子品牌POCO进入了线上渠道商排行榜前5名,巩固了小米在2020年39%的线上优势。

三星在2020年的排名中仍位居第二,其以在线业务为主的投资组合受到Galaxy M系列和新推出的Galaxy F系列的推动。线上渠道同比强劲增长65%,而线下渠道出货量下降28%,从而导致2020年整体出货量下降4%。

vivo占据了第三位,线下渠道增长强劲,在价格实惠的Y系列和线下渠道营销推广活动的推动下,以30%的市场份额赶超三星,夺得线下渠道领导地位。

Realme以1900万部的年出货量超越OPPO位居第四,2020年同比增长19%。它仍然是第二大在线供应商,其负担得起的C系列手机是主要驱动力。

OPPO在2020年的年增长率与上年持平,同时保持了对线下渠道的关注,在平价A系列的推动下,其市场份额增至18%。

IDC报告称,2020年下半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反弹,预计2021年将迎来强劲增长。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印度智能手机销售4500万部,同比增长21%。其中三星电子四季度销量猛增35%,售出770万部。预计2021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今年的增长速度在5%到9%之间,销售动力主要来自于中端手机换机需求,以及价格比较实惠的5G手机。(校对/Andrew)


5.下一步计划要养猪,华为“南泥湾”计划浮出水面!网友:支持华为自救!


华为也要养猪了?

近日,任正非首次公开提及华为“南泥湾”计划,即生产自救,包括在煤炭、钢铁、音乐、智慧屏、PC电脑、平板等各个领域的突破。

并表示,华为不会出售终端业务,并表示终端并非只包含了手机,宁可转让 5G 技术也不会放弃终端业务,而事实上华为也不仅仅只有终端业务。但是华为面临的困难摆在眼前,不得不寻找新出路。

网传,“南泥湾”计划是此前华为备胎计划的延续,取名借用了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南泥湾,目的是实现“自给自足”。

而其中最具话题性的,除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芯片产业链外,当属“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

紧随其后,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在微头条爆料称,华为机器视觉推出了智慧养猪方案。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



华为智慧养猪计划曝光

据了解,这套养猪系统提供仪表盘监控、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支持 AI 识别、AI学习、AI预测、AI决策等等,还通过标准化、程序化,实现全感知监控、机器人巡检和自动/远程控制。



段爱国也表示,华为机器视觉要在智慧养猪上发力,而且解决方案都已经做好了,要用智慧之眼感知万物,AI 使能养猪智能升级。

其基本逻辑就是通过机器解决技术代替了人为的监管,不仅减轻了用工成本,而且可以做到 24 小时不简单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的养猪计划早有计划。

早在 2020 年,华为就发表了《5G 引领现代猪场 AI 使能智慧养猪》的报告。未来数据是现代养猪的核心要素,更是养猪智能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从“人管”到 “数据管”猪场为主,在数据管理猪场的过程中再运用 AI 做更多的科学决策,从而实现养猪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华为还指出,华为 5G 智慧猪场 ICT 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总体架构也将从端、边、云去构建智能猪场现代化生产体系,使科学防疫可以更智能更高效、无人生产也更加高效、AI 繁育助力 PSY 提升(AI 育肥 + AI 猪肉品质提升),综合提升养猪效益。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近日,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提及华为“南泥湾”计划,他表示,“美国制裁一年多后,我对华为公司生存的信心更大了,而不是更小,因为我们有了更多克服困难的手段。我们开展了‘南泥湾’计划,这个名词实际上就是指生产自救。比如,我们在煤炭、钢铁、音乐、智慧屏、PC机、平板等领域都可能有很大的突破。所以,我们不依靠手机也能存活。”



网友:这是非常正确的自救之路

消息曝光后,网上瞬间炸了锅,不少网友表示支持,华为“自研猪肉”香不香不知道,但是只要迈出这一步都是值得称赞的。



知乎网友@Jude绘吾就表示:

华为到目前为止,创下了一个奇迹,基本上凭借这家公司自己的战略能力,包括在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预制,在研发上的领先,让美国这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在遵守自身游戏规则限制的情况下,对他没有任何办法。

长期而言,此举是在核心发展上与赖皮国家脱钩的根本。



知乎网友@竟无语凝噎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首先要明白不是华为自己要闭门造车,是美国逼得。其次不是随便哪家公司有气势有魄力有实力做出这种决定,字节跳动就是鲜活的例子。

在我眼里,华为就是正道的光。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华为的花式自救,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遇到困难后就涉足到养殖业,的确令人大跌眼镜。

此外,根据华为官方此前披露的数据,2020 年前三季度,华为实现销售收入 671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9%,净利润率 8.0%。

对于华为的生存现状,华为也多次表态求生存将是华为的长期主线,而南泥湾计划的留出也一度被认为是华为求生存的自救方式之一。

大佬纷纷下场“养猪”

而智慧养猪这条路实际上是已经被认证的互联网风口之一,大佬们纷纷下场“养猪”。

首当其冲的就是网易 CEO 丁磊。

雷锋网了解到,网易味央自 2009 年宣布投入养猪事业起,陆续投入上亿元。据悉,在网易自营农场里,黑猪们住在干净整洁的小屋里,吃着液态猪粮,听着音乐,过着“人性化养殖”的生活。



阿里和京东则不经营养猪场,而是通过与养殖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阿里把运动量作为判断猪肉品质的标准,因此,每头阿里猪的耳朵上都有一个专用的身份标识,类似于“微信运动”,可以记录猪走了多少步。如果有哪头猪的运动量达不到,就会被赶到户外去运动。

为了提高母猪产仔量,阿里还研发了一套“怀孕诊断算法”搜集母猪的睡姿、站姿、进食等数据,再由 AI来分析母猪是否配种成功,语音识别技术和红外线测温技术来监测猪崽的健康状况,降低猪仔死淘率。

京东则推出了“猪脸识别”,养殖场可通过“刷脸”识别,对猪进行精准的饲料控制,还可以全方位观测、记录每只猪的体重、生长、健康情况,以及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

在百度的养猪解决方案中,养殖户可利用“电子围栏“实时监测猪棚里的异常活动,对猪进行远程监控,还可通过“猪病通”进行猪病识别,筛查疾病、线上问诊,降低集体猪群生病的概率。

除此之外,地产大佬们也纷纷下场养猪。万科、恒大、碧桂园都曾公开招募养殖人才、组建团队,进军养猪大业。

可以看到,互联网大佬们纷纷入局养猪大业不仅仅是为了搞钱,更是基于对业务多元化的尝试。

而对于华为来说,这更像是一场积极的自救行动。雷锋网


6.苹果AirPods 3最早可能在下月推出

据悉,苹果将在三月份举行发布会活动,推出多款新产品,包括新款iPad Pro、AirTags。不过除了这些,据爆料人LeaksApplePro透露,苹果还将在发布会上推出AirPods 3。该爆料人还表示,3月份的活动不太可能像之前的传闻那样,出现内置苹果自研处理器的Mac和更便宜的AirPods Max。



据悉,苹果AirPods 3的外观与其前辈AirPods 2相似,但除此之外,我们对即将到来的AirPods 3的规格并不了解。预计第三代AirPods Pro将提供更好的音质,希望价格能与前代产品持平。除了AirPods 3,苹果还在研发新的AirPods 2和AirPods Pro "Lite"版。

这些产品的售价预计会比原来的版本更低,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不会提供降噪功能,这也是价位低的原因。当然,目前同样没有关于新的AirPods 2和 "Lite"型号的AirPods的定价信息,也没有发布的具体日期传出。

回到AirPods 3,热门爆料人Jon Prosser确认了LeaksApplePro的说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乐观地认为AirPods 2的继任者将在3月份首次亮相。然而,苹果还没有宣布三月份的发布会时间安排,因此,我们不'知道苹果到底什么时候会推出这些产品。cnBeta


7.受全美寒流影响,三星等大厂停工或加剧芯片缺货潮

集微网消息,2月17日,据外媒报道,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袭卷全美,导致当地出现大面积断电,三星电子、恩智浦、英飞凌等当地的半导体工厂也因此被停工。

据了解,三星电子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半导体工厂当天凌晨电力供应中断,导致工厂目前处于停工状态。

三星发言人Michele Glaze表示,奥斯汀能源通知三星厂房须断电停产后已逐步暂停所有产线,并针对生产中的设备和晶圆探取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损坏,未来一旦恢复供电将恢复生产,不过何时能复工仍为未知数。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当地时间16日援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信息报道称,共有48个州受寒潮影响出现降雪天气,降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3%,至少15人因此丧生。另据外媒报道,极端寒冷天气导致德克萨斯、俄勒冈、肯塔基、西弗吉尼亚等18个州的550万户家庭停电,其中三星电子半导体工厂所在的德克萨斯州最为严重。

目前奥斯汀当地仍约有20万民宅也饱受停电之苦,据外媒报导,这场暴风雪已造成18州出现停电,有超过500万个家庭受影响。

除了半导体业生产受大雪影响外,德州原油业者也遭受波及,全美原油每日产量下滑逾3成,降幅前所未见,其中以二叠纪盆地油田影响最剧,华尔街预估情况将持续至下周才能缓解。(校对/木棉)


[ 新闻来源:爱集微,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