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未来3年电子产业发展锁定电子材料、太阳能光电明星产业
来源:达普IC芯片交易网 发布时间:2005-08-29 分享至微信

针对未来台湾电子产业的需求,“工业局”积极与民间合作,推动台湾上游电子材料市场发展,并研拟规划“电子材料工业发展策略与措施”,预估到2008年台湾电子材料市场规模将达5356亿元,2015年则将接近1兆元新台币。未来3年推动电子材料产业发展首重“技术移转、策略性材料开发与招商”,并锁定光电电子材料、太阳光电材料等未来明星、潜力产业。
在两兆产业产值不断扩张下,台湾电子材料产业投资持续增加,这两年来吸引国际上关键性电子材料生产厂商来台设厂或扩大投资,如:生产液晶的默克光电 Merck)、玻璃基板的康宁(Corning)与日本电气硝子(Ni ppon Electric Glass)、彩色光阻剂的东洋油墨(Toyo Ink)和旭电化(Asahi Denka)与JSR、半导体材料的罗门哈斯电子材料(Rohm and Haas)、LCD材料的3M、12吋硅晶圆材料的台湾小松电子材料 (小松电子金属Komatsu) 、以及PDP材料的Du Pont等。台湾厂商投资生产则有长兴化工与奇美实业投资LCD材料、广润科技与聚合国际投资半导体材料、玉山精密涂布与远纺投资光学膜等。
台湾“工业局”表示,虽台湾外投资一直增加,但台湾所生产电子材料仍不足以供应下游所需材料的用量与品项,尚有约57%材料需倚赖进口,且工业局认为未来伴随下游光电电子业的发展,台湾在电子材料需求将会迅速成长,其中又以平面显示器产业成长最快,其材料所占成本更高达5、6成,政府有必要引导并加强台湾发展此一未来明星产业—“电子材料”。
鉴此,台湾“工业局”从2004年开始邀集产、官、研等各界专家召开数次相关会议,并研拟规划出“电子材料工业发展策略与措施”,工业局将产业发展目标订为2008年台湾电子材料“产值加倍”,由2004年新台币1334亿元成长至2008年新台币2700亿元。
台湾“工业局”未来3年推动电子材料产业发展首先将着重在“技术移转、策略性材料开发与招商”等三项策略性与急迫性的工作上。考虑在下游光电电子产业变化与成长迅速,辅导台湾厂商从事开发新材料已缓不济急,有必要重新调整产业政策与作法,台湾“工业局”将首先针对上下游产业急需台湾自制的电子材料,对外寻求技术移转 (如美、日等先进国家),以缩短台湾厂商产品开发期程,并及时供应台湾下游产业所需。
初期锁定高端IC光阻剂、IC载板用BT树脂(Bismale imide Triazine Resin)、软板用PI树脂(Polyimide Resin)等国外生产厂商进行洽商;其次针对下游光电电子产业占生产比重较高的电子材料结合台湾研发单位进行策略性材料的开发,选定偏光板用之TAC film(三醋酸纤维素膜)以及LCD用Black Matrix(黑色矩阵树脂)等材料,最后针对国外厂商进行招商,以加速材料供货速度与降低台湾下游厂商生产成本。
队此外,由于台湾在半导体、平面显示器产业的发展上所具有的优势,使得我国发展太阳光电产业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工业局认为要创建完整的太阳光电材料产业,如燃料电池、太阳光电、太阳能电池、储能组件等次产业,就必须与上游材料同步推动,所以发展太阳光电材料产业将刻不容缓。
当前日本、美国及德国积极开拓太阳光电产品市场,囊括了全球主要太阳电池的制造与应用,其总产量超过全球市场的80%以上。2004年全球太阳电池市场规模即高达25亿美元,未来在预估2004-2007年每年成长率高达30%,而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成本占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约70%。
台湾“工业局”为积极推动太阳光电材料发展,首先将以推动产业发展与建构环境为主要发展方向,并规划一个完整的材料发展蓝图,在每个发展阶段找有潜力的材料厂商与系统产品厂商参与共同研发,工业局也会选择与台湾现有材料产业在技术、产品等关联性较大的商品来开发与推动,同时也由于太阳光电科技产业的创建从上游材料、中游系统组件、到下游工业产品范围极广,也会从现有的太阳光电材料产业中选择具发展潜力的产品项目进行推动投资或策略性太阳光电材料开发,如硅晶圆、银铝浆及高透光低铁玻璃。


[ 新闻来源:ic72,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