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SEMICON China 20周年之前
来源:大半导体产业网 发布时间:2007-08-10 分享至微信

SEMICON China 20 周年专栏

作者:倪兆明, 特约编辑 (sni@semi.org

自从人类文明进入大规模的农耕时代,有组织的贸易集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000年以前。今天,全球各地每年大约会举办超过一万次的贸易集会和展会,从展示最传统的农贸产品到最前卫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品,凡是人类可以想象出来的和制作出来的事物,几乎都已经摆到展台上来了。每年一次在上海举办的SEMICON China展会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在这里开辟一个专栏、大书特书呢?

当我被邀请为这个有关展会的专栏写一些东西,我立即想起了著名的“广交会”(全称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这一有50年历史的展会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其意义和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参展商数目、展会交易金额等等有关展会本身的内容。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全面对外开放之前,“广交会”事实上一直是中国对世界打开着的一个小小窗口,即使在最动荡的1966~1976年代,这个窗口还是维系着中国和世界的有限的贸易往来。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最终的改革开放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培养了几代人才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广交会” 相比,SEMICON China展会展示的产品面非常窄、技术却非常高。到2008年,SEMICON China在中国正好20个年头。和50年的“广交会”相比虽不算悠久,但以中国80年代初的全面改革开放为起点,SEMICON China事实上是中国最早的高科技方面的国际性展会。要了解SEMICON China,也要把它放到历史的坐标中去,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超越展会本身去认识这个活动。

在西方文明史中,17世纪开始并延续了近300年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在东方,从两河流域到黄河长江流域的古老农业文明却在同样的300年里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衰落。史学家们对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间这一戏剧性的、给世界带来巨大痛苦的历史分叉还有很多争议,尤其是这一分叉的起因和后果。但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表明,东方文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以及东西方国家之间在贸易和技术方面交流的滞缓,是导致这一历史分叉的主要原因。尽管阿拉伯的代数和印度的十进制体系在17世纪以前就已输入欧洲,而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对欧洲的复兴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东方国家却没有从欧洲的复兴中获益,那些有限的交流成为单向性的。当变得强大的西方国家在全球寻找市场时,技术的优势使他们非常容易歧视东方国家。在不同文明遭遇的好奇心消退以后,这种歧视也很容易转变成残忍的暴力。

今天,西方国家的工业已走过了蒸汽时代、钢铁时代和电气时代,从1960年代开始进入了电子时代。1996年,全球电子工业的总产值首次超过汽车制造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2006年,全球电子系统制造业总产值超过一万一千亿美元,而支撑整个电子系统制造业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业的总产值接近一千亿美元(IC Insights, SEMI)。从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来看,电子工业及其赖以生存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业是当今最具规模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把这一工业视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要害,每年有数百亿美元的资金被投入到科研当中,以保证他们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今天的中国,就农业总产出和工业总产出比例的角度来看,还只是刚刚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SEMICON China正是为中国的广大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先进工业技术的窗口——这些技术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如果说落后就要受歧视甚至挨打,我认为主要是在这些高技术领域内的落后。有人说我们有了卫星、导弹和核武器就强大了,但没有以半导体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控制和通讯技术,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呢。从整个人类文明史或者战争史的角度来看,技术的均势加上发达、公正的贸易以及不同国家人民的交流来往才是和平的真正缔造者。当伟大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2000年前征服小亚细亚以后,他感叹战争并没有给他带来帝国的真正扩张和文明的融合。在他临死前,他感悟出商业贸易和交流是比战争更明智的方法以达成国家间的某种统一。亚历山大的理想只是在最近才在欧洲国家一体化的过程得到了体现。

中国和世界的融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只是刚刚开始。由于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在先进的半导体技术贸易和交流方面,一些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担心这样的贸易和交流将提升中国的整体工业技术能力,从而挑战现有的世界次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观点是非常狭隘的。因为整个世界近代史上战争的悲剧主要是国家间实力的不均衡和一些国家首脑对形势的误判造成的,人民之间缺少交流也加剧了国家间的相互仇恨。从这个角度来看,SEMICON China的20年,其意义并不只是西方发达国家厂商在中国推销自己的产品而已,它其实属于亚历山大伟大理想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SEMI致力于跨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半导体工业的自由公平贸易、和谐发展、共同繁荣。1988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SEMICON China展会,打破了中国半导体业界和西方半导体制造技术供应商之间自由交流的人为障碍。虽然首届SEMICON China展会的海外参展公司只有大约100家左右,但中国观众的人数却多达8300人,中国半导体业界渴望和海外同行交流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一斑。今天,SEMICON China展会的参展商已突破了1000家,注册登记的专业观众人数超过了30,000。SEMICON China展会以及各种技术和市场研讨会已成为中国半导体业界专业人士和海外同行相识、交流、叙旧的一个重要平台。不过我认为,这些成就还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30年或50年以后,当人们回顾中国和世界在高科技贸易和技术交流领域的历史以及这些贸易交流对中国整体发展的影响时,人们会自然想到SEMICON China,正如今天的人们在回顾中国和世界的一般贸易交流以及其历史意义时,人们会想到“广交会”一样。

[ 新闻来源:大半导体产业网,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