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研究的是中国怎么破局,还是华为怎么破局?因为国内除了华为、中兴被限制以外,其他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还是可以继续购买高通,联发科等等的芯片来生产手机。如果小米、vivo这些自己设计了芯片,也是可以去找台积电等代工出来的。

那么现在就是启动备胎计划的时候了,在没有解决光刻机和光刻胶等等一系列生产芯片的卡脖子问题之前,全球合作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由于芯片的全产业链都来国产自主研发和生产,肯定要和美国的利益相冲突,那么很多工作就要做成功了再吹牛了。在没有全面成功之前,还真的要把一些领先的设计给雪藏起来,等到关键的时候再拿出来。

不过我个人觉得要全部国产,难度是很大很大的,这不是说小瞧我们中国人,而是就算我们的市场很大、人很多,但我们还是14亿人和70多亿人的差距。当然芯片等科技人才的差异,可能比这个比例还要大一些,毕竟这东西就是别人发明并一直垄断着经营的。也就是说靠一国之力来对抗所有的发达国家形成的共同产业链,仅仅一个光刻机就难上加难啊!

那为什么其他国家就不怕被美国制裁呢?除了体制等原因以外,日本和欧洲的很多的发达国家在芯片的产业链上,也是可以卡美国脖子的,而我们却没有形成这样的优势。也就是说吹得很是神的麒麟芯片,其实只能算是追平了西方的水平,不然的话,我们就直接不卖美国人芯片,这样来制裁他们了。

也就是说战略可能要这样来,相对低调的发展,掌握一两项能卡美国人脖子的芯片技术,这种技术必须是这条芯片这条产业链上离不离不开的关键技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比所有的环节都自己来做,要现实一些,成本也会低一些。我们经常说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但是,先发的优势还是很大的,当我们在追赶的时候,美国、欧洲和日本国家的公司并没有停下来。他们也在想尽办法向前发展,也就是说,当我们追上的时候,可能技术又显得有些落后了,这样花费的巨额成本,怎么来消化呢。

所以说,采用大家普遍的方法,也就是掌握一两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你卡我的脖子,我就卡你的脖子,虽然大家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还是吵吵闹闹将就过。科技发展到如今,制药、芯片等等方面,前期的研发成本实在是太高太高了,有70亿人来分摊,就不会考虑60亿人,更不会考虑10多亿人。如果硬说10多亿人就足够了,那么发展一段时间过后,小市场的技术就会和全球市场的技术形成隔代的差距。不是人不行,是分摊成本的人口基数还是太少了。

那么华为怎么办?他现在是真的很难办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就像处理荣耀一样,把海思卖给其他的国内企业,也还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收缩回去,认真做电信和网络等设备等主业,积蓄力量,后面有机会的时候再跟上来。

人生总有一些无奈,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无奈,甚至国家都不例外。认真做事,低调努力吧,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