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变了?NVIDIA GTC 2025背后的五大隐忧
来源:李智衍 发布时间:6 天前 分享至微信
NVIDIA GTC 2025虽已落幕,但其影响力仍在业界引发热议。本次大会吸引了近3万名与会者,CEO黄仁勋不仅展示了AI技术的最新进展,还将大会打造成了一场万人参与的科技嘉年华。然而,风光背后,NVIDIA却面临“五大危机”的质疑。

据供应链业者透露,本次GTC虽然信息量巨大,但许多内容此前已被剧透。黄仁勋在会上详细阐述了AI技术的演进路径,从“感知AI”到“生成式AI”,再到“代理AI”,以及未来应用于机器人和实体场景的“实体AI”。他还提到,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1万亿美元,企业将加速采购GPU以应对生成式AI的需求。

此外,黄仁勋还公布了2025至2028年的AI发展路线图,包括矽光子网络交换器、开源AI工厂操作系统Dynamo,以及通用人形机器人模型GROOT N1等。然而,资本市场并未完全买账,外界对NVIDIA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五大隐忧。

首先,美国政府的AI禁令与关税政策仍充满不确定性。其次,美系四大云服务提供商(CSP)预计在2026年后缩减资本支出。第三,AI市场需求可能趋于平稳,高增长难以持续。第四,ASIC厂商的竞争压力逐渐显现,特别是博通的强势布局。第五,NVIDIA可能重演思科大起大落的发展路径。

面对这些挑战,黄仁勋在会上表现得格外谨慎。他否认了与台积电合资救助英特尔的传闻,并强调NVIDIA拥有灵活的供应链网络,能够随时调整策略。他还提到,NVIDIA将成立新部门投入ASIC研发,以扩大客户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黄仁勋在GTC上直接公布了未来四年的技术蓝图,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提前释放信息以刺激需求”。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奥斯本效应”的讨论。此外,中国供应链在展会上的存在感较低,业者普遍保持低调,以避免美国政府的过度关注。

在量子计算领域,NVIDIA的态度也有所转变。黄仁勋此前在CES展上直言量子计算要变得“非常有用”还需20年,这一言论引发了相关企业的股价暴跌。而在GTC上,NVIDIA通过举办首届量子日活动,向业界释放了合作的善意。

综上所述,尽管NVIDIA仍是全球AI产业链的核心,但黄仁勋的风格转变和外界对“五大危机”的担忧,使得本次GTC既带来了希望,也加剧了业界的集体焦虑。
[ 新闻来源:李智衍,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