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引领中国芯片自主创新,专家称需跨越三大难关
来源:陈超月 发布时间:4 天前
分享至微信

3月22日,上海举办了“好望角科学沙龙”活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在会上指出,RISC-V凭借开源驱动创新,若能充分发挥其灵活性,有望重塑AI时代的算力布局,并成为AI推理算力的重要助力。
RISC-V是一种开放指令集架构,具备低功耗和灵活定制的优势,近年来备受中国企业关注。据Omdia预测,到2030年,基于RISC-V的AI处理器出货量将超过5亿颗。活动现场,来自AI和芯片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科技企业创始人、投资机构负责人等围绕RISC-V的技术趋势、生态构建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RISC-V的兴起源于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场“指令集平权运动”。这一开源架构允许免费使用和修改,其生态发展迅速。2015年,首款RISC-V物联网芯片落地;2024年,美国英伟达宣布年出货10亿颗RISC-V内核。中国在RISC-V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突破,如香山高性能处理器核IP和玄铁C930服务器芯片,验证了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潜力。
然而,要构建类似X86和ARM的成熟生态,RISC-V仍面临诸多挑战。包云岗强调,当前需要攻克“三座大山”:工具链短板、标杆案例缺失以及人才缺口。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RISC-V领域从设计到技术支持的各层次人才均显不足。为此,包云岗自2019年起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启动“一生一芯”计划,帮助学生在毕业时完成一款RISC-V处理器的设计并流片。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吴登生在会上发布了《RISC-V领域发展态势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美国、中国和欧洲已成为RISC-V领域的创新三角,其中美国发表相关论文463篇,占比22.17%;中国学者发表301篇,占比14.42%。报告还指出,RISC-V的研究热点包括硬件加速器、安全性和能效优化等。
吴登生认为,RISC-V作为精简指令集,仅有47条基础指令,要实现性能突破,还需通过硬件加速器、拓展指令集等手段优化。随着AI时代的到来,RISC-V在物联网以外的领域也需进一步提升性能。
本次活动由中科创星发起,东壁科技数据提供学术支持。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RISC-V的出现不仅是对技术垄断的反抗,更是开源精神的体现。它在AI PC、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已显现,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 新闻来源:陈超月,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陈超月
开创IC领域,共创美好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中国推动开源RISC-V芯片,欲加速自主芯片生态建设
2025-03-05
传中国将出台政策,推动使用RISC-V芯片
2025-03-05
中国拟推RISC-V芯片政策,降低美技术依赖
2025-03-06
DeepSeek与RISC-V合体,中国业者寄予厚望
2025-03-05
中国力推RISC-V,欧美大厂持观望态度
2025-03-10
热门搜索
美国实体清单新增54家中企
苹果拟推带微型摄像头AirPods
江波龙拟赴港上市
华为
台积电
中芯国际
联发科
高通
英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