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全自研芯片助力智能座舱,成为蔚来核心竞争力
近日,蔚来汽车传来消息,目前正加速推进自研芯片布局,该公司硬件副总裁白剑上个月在社交平台上曾发布一篇文章,称他们在智能硬件领域从NT1开始,自己设计了域控制器电路和结构,委托代工厂进行生产。他还表示,未来一两年内,他们还将实现一些关键芯片的自研和量产。
知情人士称,蔚来汽车的首颗自研芯片将用于智能座舱,将采用7nm制程工艺,由三星代工,研发负责人来自华为海思的图灵团队,他最早在华为从事架构,后来到了海思从事芯片设计,工作了十多年,主导的座舱芯片方案在长安阿维塔、赛力斯问界的座舱上都进行了搭载,在座舱芯片研究上有丰富经验。
据悉,蔚来的第一代自研芯片主要包括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芯片以及其他CMOS感知芯片,采用7nm制程工艺。此外,他们也正在筹备5nm芯片的研发工作。据了解,他们在上海有一百多人的芯片团队负责7nm座舱和智驾芯片的研发,而合肥团队则更多地负责5nm芯片的研发。
目前,蔚来的首颗座舱芯片尚未流片,正在与三星洽谈流片事宜。此前,蔚来曾经与台积电洽谈流片,但由于美国的制裁政策而搁浅。据悉,明年蔚来可能会流片两款芯片,分别是7nm和5nm,其中7nm芯片的流片成本大约需要3000万美元,而5nm芯片的流片成本则约为5亿美元。
和炙手可热的自动驾驶芯片相比,智能座舱芯片领域的竞争相对较低调。目前市面上很多汽车厂商选择采用高通的座舱芯片,而蔚来汽车的自研座舱芯片有望进一步提升其车机互联的融合性,与即将推出的蔚来手机相得益彰。
根据蔚来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蔚来已经申请、公开和授权了超过6000项专利。而在8月份,蔚来汽车的交付量达到了19329辆,同比增长81%,环比略有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蔚来手机近日已经通过了工信部的入网认证,配备了100W的快充功能。根据相关信息,这款手机将支持2G、联通3G、CDMA、移动+联通4G以及5G等多种网络制式,并且还支持超宽带技术(UWB),预计可以作为蔚来汽车的数字钥匙,并与其他智能设备之间实现短距离联动。
02.
国产汽车芯片未来可期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的背景下,芯片作为软件定义汽车生态发展的基石,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汽车芯片主要依赖海外大厂的产品,并且国内芯片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低端应用领域。然而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全面推进,国产汽车芯片也迎来了新机遇。
特别是近年来,“国产化替代”已经成为汽车芯片领域的热门话题。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国内芯片厂商处于产品研发阶段,大规模量产装车并不多见,国产化替代更多停留在口头上。不过最近两年国内芯片厂商开始迅速实现量产,并在汽车芯片领域取得了突破。
亿欧智库的一份报告显示,芯驰科技、地平线等国内汽车芯片公司的产品不仅成功进入到汽车产业链,还在智舱、智驾等核心智能化领域实现了规模量产。例如,芯驰的X9系列座舱芯片已经成功运用于上汽、奇瑞、长安、广汽、北汽、东风日产等车型,并在最近发布的AITO问界新M7上有应用。地平线的征程3和征程5系列也广泛应用于理想汽车的多款车型。
随着国产芯片厂商的持续发力,可以预见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将持续提高,国内汽车产业链也将变得更加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涌现更多优秀的国内汽车芯片企业,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些新兴的本土芯片企业推出了主打高性能的车载计算和控制芯片,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核心计算类芯片和域控芯片,地平线和芯驰等国内芯片厂商在量产速度上处于领先地位。地平线工业芯片和汽车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超过300万片,芯驰全系列产品出货量已超过200万片。这两家企业的发展预示着国内汽车芯片产业跃迁的风貌,国产化和本土化服务已成为现实,国产汽车芯片的量产上车进程不断加速。
与此同时,国内芯片厂商也在逐步向海外市场输出。一方面,中国智能电动车正在走向全球市场,另一方面,国内芯片厂商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客户。一些中国芯片厂商如地平线、芯驰和黑芝麻智能等在慕尼黑车展期间积极与欧洲车企进行交流。通过前期的布局,国内汽车芯片产业进入充满活力的发展阶段,有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尽管国内汽车芯片产业的份额目前仍较低,但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大。根据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数据,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每辆汽车所需芯片数量将超过1000个,而在高级别自动驾驶时期,该数字将超过3000个。预计到2030年,国内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年均数量将超过1000-1200亿颗。
这意味着,尽管目前国内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占比还较低,但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对于芯片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只要抓住机遇,国内汽车芯片产业有望重塑行业供应链格局。
虽然目前国内汽车芯片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但国内芯片厂商的产品已经具备与海外企业竞争的实力。以座舱芯片为例,国内芯擎科技发布的“龍鹰一号”与高通8155等海外产品在性能上并不逊色,此前在领克08已成功上车。
此外,国内芯片厂商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在有限的成本内提供丰富的功能。相比海外厂商,国内芯片厂商在研发和生产方面更集中在国内,这带来了更灵活的合作机制。此外,国内芯片企业更了解国内车企的需求,能够提供更多选择,并与车企进行深入多样化的合作。各方面的优势表明,国内汽车芯片产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国内汽车芯片产业正在崛起,应对汽车行业自主可控的需求。尽管困难重重,但仍有机会可挖掘。国内芯片厂商的数量和产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汽车芯片市场也在快速扩大。
国内厂商逐渐获得机会与海外竞争,其发展优势开始显现。国内厂商在产品性能、成本控制和合作机制等方面具备优势,有能力与海外大厂平分市场。
汽车芯片产业链的重建加速发展,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为国内芯片厂商提供了更多机会。随着市场导入更多产品,国内汽车芯片产业将占据重要地位。
03.
总结
国产芯片在汽车领域正崛起,这将从根本上重塑产业格局。国内厂商的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建设正不断提升,与海外厂商竞争的优势也愈发明显。在国内需求的推动下,汽车芯片市场潜力巨大。国内芯片厂商将逐步提高市场份额,并与海外大厂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

赵工
13488683602
欢迎转载,投稿,推广,入群。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