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那些年烂尾的国内晶圆厂,GF成都厂描绘中美交锋时代缩影
来源:DIGITIMES 发布时间:2023-07-25 分享至微信

停摆近5年之久、百亿美元烂尾半导体项目——格罗方德(GF)成都12寸晶圆厂,近期传出华虹集团旗下的上海华力微,可能成为最终接盘者。


细数近5、6年来国内晶圆厂的烂尾项目,多分布在江苏、四川、湖北等地,投机者看准地方招商心切,擘划蓝图大兴土木,却对半导体产业规律缺乏认识,最后在缺经验、缺技术、缺人才的「三无」现实下不了了之,最后人走茶凉,投资成泡影。


GF成都项目的收场,除了过程中与地方政府产生严重歧见,从宏观上,更是这几年中美芯片领域从合作到交战的时代缩影。


GF前任CEOSanjay Jha是半导体界老将,上任后勤跑国内,采取「前进国内」策略,除了宣布成都建厂,更拉拢本土客户,积极抢占国内芯片代工市场,熟料任内GF钜额亏损,最终这位半导体老将也不得股东意,黯然下台。


接任的CEOThomas Caulfield上任后改弦易辙,加上与成都产生投资歧见,回归「美国制造」路线,决心撤离国内市场。观察的员工说,「前任CEO很支持在国内建厂的战略,但新任CEO上台后,态度发生很大变化,很快就把成都的厂长调走。然后就是人事冻结、宽出严进,此时就完全没有盼头了。」


在占地42公顷、金额100亿美元的总投资规模中,成都当地投入近70亿美元,负责厂房、配套建设和研发、营运、后勤团队组建,已砸进去的「真金白银」都需要解套。


近年有关接盘者的声音不断,包括成都高真、英特尔(Intel)、SK海力士(SK Hynix)、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紫光集团等,最接近的或为盛极一时的紫光,毕竟,紫光有营运晶圆厂的经验,也一度有大举扩张的雄心。


但先前的紫光在前董事长赵伟国急速扩张下濒破产边缘,2022年由建广资本和智路资本这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合资接手,踏上重整之路,新紫光以削减债务与转往推动紫光展锐IPO融资为优先,接手GF的传言也只是昙花一现。


如今,成都GF的「绯闻对象」再度变为上海华力,若上海华力接手GF旧项目为真,则华力微有望在国内西南地区再添1座基地。目前,华虹已拥有3座8寸和1座12寸晶圆厂,除优化8寸厂产能外,积极扩产12寸产线也是华虹目标之一。日前,总投资67亿美元的华虹无锡整合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已正式开工。


对于成都GF来说,无论如何已饱受5年停工、烂尾之痛,任何一家接盘者的出现,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但反观,并不是所有国内的烂尾晶圆厂都像GF幸运,很多建厂项目宣告之后几乎从未真正开啓过,就进入停摆状态。


在江苏省不乏好几座泡沫晶圆厂,包括投资额人民币450亿元的德淮半导体,号称代工生产CMOS影像传感器(CIS),最终产线并未投产;中璟航天也曾大张旗鼓宣传,最后无人问津;南京德科码现金链中断,难以为继,经营者更消失无踪;时代芯存号称欲生产12寸相变化存储器(PRAM),最终也只沦于宣传手段而已。


还有打着已退休半导体名人蒋尚义为旗号的武汉弘芯,当时投资方大张旗鼓宣传ASML微影设备到位,虽然厂房初期动工,但后来因积欠大笔工程款,微影设备抵押给银行;这类属于厂房启动,部分设备已经进厂的项目,但后续设备花钱如流水,资金弹尽粮绝,厂房最后成为烂尾楼,蒋尚义也因公司资金迟迟未到位,决心退出。


许多项目初期打着美好的蓝图愿景,与地方政府急欲招商的目标一拍即合。但半导体有别于其他产业,往往「板凳要坐十年冷」,与地方上追求短短几年内就要创收、创税,看出收割成效的「政绩」背道而驰。


晶圆厂小则人民币数十亿元,大至上百亿元投资,需要源源不绝的资金与各项政策支持,加上技术来源与经验、稳定的团队管理,短则十年为周期才能逐见成效。


这也反映出,国内过去投入半导体产业热情高涨时期,任由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投机者投入,加上地方政府往往将半导体发展规律与生态想得过于简单,于是只能「眼看楼起,眼看楼塌」惨澹收场。

 

[ 新闻来源:DIGITIMES,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