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过后,国内消费反弹力道不如预期,再加上电视已是饱和市场,业界预估,国内2023年整体电视市场规模将持续衰退,恐低于4,000万台的水准,而以上半年来说,出货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也是衰退,但却有三大品牌逆势窜出。
根据国内统计局公布,2023年第2季GDP较2022年同期成长6.3%,表面数字看起来亮眼,但主因是2022年第2季上海及其他城市仍在封城中,因此基期较低,若与2023年第1季相比,第2季国内经济仅成长0.8%,同时青年失业率则达21.3%,创下2018年有该统计项以来最高纪录。
国内经济成长疲弱,消费力低迷,加上电视市场已经饱和,以近年来看,国内电视市场零售量可说是一路下滑,从2017年的5,100万台,一路下降至2022年的3,800万台左右。业界预估,国内2023年的电视销售难有起色,乐观者预期全年出货会与2022年持平,悲观者甚至看低出货至3,500万台以下,以高标来说,低于4,000万台几乎成为共识。
以上半年来看,国内电视市场仍是衰退局面,业者引述洛图科技数据指出,2023年上半,国内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1,711.5万台,较2022年同期下滑0.5%,其中第1季与第2季出货量分别下滑0.6%和0.4%。
第一阵营 出货逼近8成市占
虽然国内电视整体出货走低,但以个别品牌来看,却有不同呈现,其中,以年出货量500万台以上的第一阵营来说,包括小米、海信、TCL与创维等四大品牌,合计出货量逼近8成市占,显见国内电视市场销售相当集中。
其中,小米(含红米)上半年出货量逼近400万台,虽然较2022年同期下滑约2%,但上半年出货总量仍蝉联榜首。观察小米的产品动向,可发现其重心已转往大尺寸,以2023年的618促销期间来说,小米55寸及以上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而海信、TCL、创维这三大品牌(含子品牌),在2023年上半的国内电视市场中,与2022年同期相比则逆势出现成长,而从国内前七大电视品牌来观察,也仅有这三个品牌出货上扬,市占率有所提升。
以海信来说,含子品牌Vidda在内,上半年出货量约380万台,年成长率达11%。业者分析,海信近年来持续推进多品牌营运策略,不只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的市占率明显提升,在国内市场方面,透过Vidda吸引更多消费者,已对小米地位造成威胁,不排除海信2023年在国内电视市场有望站上第一大。
TCL方面,含子品牌雷鸟和乐华在内,上半年总出货量约300万台,年成长率高达2成,主要是TCL较早布局Mini LED电视市场,已成主导品牌,预估TCL与雷鸟在国内Mini LED电视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60%。
而创维含子品牌酷开在内,估计上半年出货量约达260万台,年成长率达13.5%,出货、市占同样也呈现逆势攀升。
第二阵营 与领先军团差距更远了
第二阵营的品牌年出货约在200万台左右,分别是长虹、海尔以及康佳,其与第一阵营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合计上半年的出货量约为230万台,比2022年同期减少约80万台,市占率进一步下滑。
第三阵营 国际强龙难敌国内品牌
其他品牌部分,华为因内部调整,对销售影响较大,上半年出货量不到50万台,与2022年相比,每个月几乎都有3成跌幅,跌势甚大。
Sony、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飞利浦和夏普(Sharp)等业者,在国内则难敌当地本土品牌,合计上半年的出货总量只有70多万台,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接近1成,合计的市场占有率更仅在5%左右。
其中,Sony主要聚焦在中高端电视市场,而三星2023年在国内市场的产品主推方向则为艺术电视,以及55寸、65寸、77寸等三个尺寸的QD OLED电视。
责任编辑:陈至娴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