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卫星猎风者蓄势待发 自制率达8成带动太空产业
来源:谢承学 发布时间:2023-07-17 分享至微信


猎风者卫星为台湾首个自制气象卫星。国家太空中心
猎风者卫星为台湾首个自制气象卫星。国家太空中心

台湾首个自制气象卫星「猎风者卫星」14日自国家太空中心(TASA)运往法属圭亚那法进行发射,预计在2023年9月从圭亚那太空中心搭乘亚利亚公司(Arianespace)的Vega火箭升空,猎风者卫星有高达82%关键零组件由台湾制造,是台湾科技产业进军太空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国家太空中心主任吴宗信指出,猎风者卫星搭载台湾自研的酬载仪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接收仪(GNSS-R)」,透过发射电磁波至海面所产生的延迟及都卜勒效应来观测,根据根据不同延迟和信号,先得知海面浪高,进一步推算海面风速,而这对于气象预报非常重要。


猎风者卫星14日出发前往圭亚那,包含总统蔡英文、行政院长陈建仁等官员到场参与。李建梁摄

猎风者卫星14日出发前往圭亚那,包含总统蔡英文、行政院长陈建仁等官员到场参与。李建梁摄

猎风者卫星参与业者机构一览

猎风者卫星参与业者机构一览

根据气象观测业界现况来看,约在2024年后各国没有后续卫星发射计划,气象数据会大量减少,而台湾发射的猎风者卫星与福卫七号所发射的6颗卫星都可以补上这个空缺,能在全球气象研究上有更多贡献。


猎风者卫星为首个台湾从构想、设计、制造的气象卫星,卫星本体由超过20家台厂共同合作。总统蔡英文表示,从猎风者卫星可以知道,以台湾的半导体、科技制造业优势绝对有实力进入太空产业。


过去台湾供应链业者在太空产业中大多投入地面设备端,在太空端则因缺少太空端设备的酬载、验证机会,相对难切入市场。


据了解,地面设备相关产值预计在2020~2025年可增加新台币800亿元,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2022年来看,成长幅度更超过2成,优于全球市场的0.3%。


但地面设备制作相对太空端进入门槛低,商机庞大的同时也有来自韩国、以色列等国的竞争者。若台湾业者能借由后续太空计划增加卫星酬载机会,将更有机会抢占太空产业大饼。


延伸报导太空科技非一蹴可几 台卫星产业需要更多验证机会


国科会主委吴政忠表示,只做地面设备就像当捕手,只能等球来,虽然卫星本身不会有太大的产值,但掌握卫星端就像是当投手,搭配地面设备可以有更多场景应用,期待未来资通讯大厂都有机会参与此一新兴产业。


业界人士表示,除关注技术方面,人才也是台湾太空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台湾在太空人才培育上与欧美等国相较落后,从航太科技领先国家来看,长远布局才是重点。


近年台湾陆续成立太空相关科系来因应人才问题,但人才养成需要时间,并非短期内就能补足业界需求。加上许多供应链业者也扩大投入太空产业,对于人才有更多需求,因此在自有零组件、制造等技术克服后,人才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


猎风者卫星已证明台湾具备独立制作卫星的能力,这只是太空中心计划的开端,未来计划让后续发射的十几颗卫星形成卫星群,提供的数据量会比福卫六号、福卫七号还多,台湾有望成为重要的气象数据输出国。



责任编辑:朱原弘



[ 新闻来源:DIGITIMES科技网,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