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列为小尺寸的6寸矽基(Si)硅片除这波景气带来的冲击外,需求结构正迈向「此消彼长」的特殊走势。其一是4寸芯片升级的新需求;其二是客户积极转型至第三类半导体,同步砍掉对6寸硅片的需求。
两因素间的拔河力道,说明6寸硅片恐被分派新剧本,无法像4、5寸硅片般采缓步退场。不过,6寸硅片的新剧本或可成为未来8寸的参考,毕竟第三类半导体碳化矽(SiC)、氮化镓(GaN)均适用8寸。
对于6寸硅片快速转型至SiC,半导体业者仍持保留态度,因为断言仍有点早。主要是6寸晶圆厂要转到SiC不是没有门槛。转型至SiC得评估下列三点。
第一,技术考验。6寸晶圆厂要转SiC,非原班人马可立刻转型。以老字号汉磊SiC晶圆为例,是最典型的长期耕耘、取得实绩。其他业者鸭子滑水多年,有些则招兵买马快速成军。
第二,口袋深度够。除人才外,转至SiC得添购额外新设备,这表示所投入资本、要等待一定时间才可取得回报。口袋深度不足,有资金不足中途落马风险。
第三,确立出海口。销售、创造盈余是存活的关键,尤其新能源、未来车等是SiC的关键产业。例如日本瑞萨(Renesas)考量电动车普及,近期正式拍板用高崎工厂6寸产线来生产SiC晶圆。
事实上,相较其他国际IDM厂例如意法(STM)、安森美等(Onsemi),瑞萨于SiC算起步晚,但拥有众多日本车厂支持,有快马加鞭投入的冲劲。
而中国台湾则有富士康旗下鸿扬、中美晶集团旗下朋程取得茂矽主导权等,两大集团其实在工、车用早有明确出海口,汉磊亦取得日本汽车认证。
因此,6寸其实一脚踏在退场的道路上,有些业者宁择售出,就此了结;但另一方面若符合上述条件,可以让SiC练兵成本最低,等同启动全新续命方式。
业者透露,以当下全球6寸晶圆产销来看,SiC市占率不到10%。说明SiC当下实际量产、销售占比仍低。关键之一即全球SiC长晶端良率掌控仍未明朗,供货吃紧情况延续多年,也箝制SiC产业普及速度。
就此来看,欲转型至SiC晶圆厂,取得充裕的料源也是考验之一,否则易陷巧妇无米之炊的窘境。
这波消费性不景气,6寸硅片无法置身事外,以供应链评估数据来看,过往全球平均每月6寸硅片至少有250万片以上需求,2023年跌破至200万片,甚至有破150万片底线的压力。
也有业者采渐进式转型至SiC,即保留现有部分硅片产能,另一部分调整成SiC晶圆。例如茂矽即传以此模式,一边因应朋程车厂客户所需的超高效二极管(LLD及ULLD),另一边又要因应电动车所需的SiC模块等。
业者进一步补充,国内6寸硅片厂其实不少,因已非主流尺寸,未被诸多分析机构列入追踪,6寸硅片潜在用武之地,或比想像中来得更大。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