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庞大,在响应净零政策上相对责任重大。符世旻摄(数据照)
全球陆续实施碳税、碳交易制度,据悉台湾也将在2023年下半成立「台湾碳权交易所」,并预计2024年开始交易。根据国发会公布的净零转型阶段目标,确立2023年减碳目标达24%,其中年产值估达新台币10.59万亿元的信息电子产业,在响应净零政策上,责任重大。然也因早期即面对如苹果(Apple)等国际客户的减碳要求,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试行上路,对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冲击相对有限。
据统计,其中电子专业制造服务(EMS)、半导体、面板等三大产业碳排量,即占全台电子信息产业总碳排量的94%。台湾电子业多数生产关键零组件,经营全球市场,据碳盘查顾问公司观察,目前驱动台湾电子业执行碳盘查的压力,主要来自终端品牌客户要求。近来已陆续有供应链传出,因未做好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SBTi)而遭到欧洲市场客户撤单的案例屡见不鲜,全球减碳移动硬起来,显然并非空口说白话。
现行实施碳税制度力道最强劲者当属欧盟,预计2023年10月就会试行上路,初步则锁定钢铁、水泥、铝、肥料、电力和氢。不过据业界人士观察,现阶段欧盟碳税制度其实对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并不大。
台经院人员表示,大部分台厂早在欧盟决议实行CBAM之前,就已陆续被国际品牌客户鞭策,要求必须落实供应商行为准则,对于碳盘查大多已了然于心,并已有实际动作,甚至可以说走得比欧盟还要快。
苹果来说在2020年便公开宣示,2030年全制造供应链要达到100%碳中和目标,据官方统计,该年度即有8%的厂商因不符合准则而退出苹果供应链。
因此就现阶段欧盟所公开的初步碳税课徵对象来看,业界认为对台湾电子业影响有限,具体影响比较大的,恐怕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
此外,专家也指出,欧盟当初设计CBAM,即是为了防止碳泄漏情况发生,要求境外进口到欧盟的产品,须与境内维持公平的碳成本。可以预期的是,各国为了保障自有权益,未来碳税必定会形成一种国际规范,目前除了欧盟外,已提出碳边境调整机制构想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加拿大等六国。
而当愈来愈多国际大厂将供应链碳足迹与减碳绩效列入公司采购评选标准后,台湾作为制造出口国,身处全球供应链的一环,难以置身其外。台经院研究一所所长陈彦豪指出,如以供应链碳排放占比来看,包括电子、汽车、营建、食品、货运、时尚、快速消费品以及货运等八大供应链占全球排放量50%以上,因此要达到有效减碳,应以此八大供应链着手。
不过,虽然欧盟开徵碳税初步锁定高碳排放的六大产业别,但业者也提醒,若追溯电子业上游原料则会包含矿产金属,汽车则包含钢材、铝材与电池,而像是快消品则是含有化学制品与塑胶,因此若属此类产品别的出口供应商,可能也会面临来自供应链碳管理的压力,相关业者仍须特别注意。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