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 (文/陈兴华)随着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苹果供应链正加速向中国以外的地区转移。有分析指出,苹果此举是基于缩减生产成本、拓展新兴市场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等方面权衡。至于苹果会多大程度转移产业链,下限是“不会像三星部分产业一样彻底的退出中国”。
如今,苹果正前所未有的将印度视为关键之地,并强调印度即将成为主要市场和生产基地。虽然“印度可能成为苹果生产的‘下一个中国’”,“2025年苹果或将在印组装占总量25%的iPhone”等言论此起彼伏,但要削弱对中国几十年来在技术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将面临重大挑战,包括中印之间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营商环境和运营效率的差距等。
在苹果供应链迁移过程中,相比美国一些极端政客肆意干扰市场经济要素的流动,国内业界深知,“这并非完全以我方意志为转移”,并充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和一些客观事实,以及辩证看待苹果培育产业链的贡献和迁移的一些负面影响。至于如何填补果链“缺口”和把握其中契机,这需要横向更多元,纵向进一步突破“微笑曲线”。
“三重门”促果链挪移
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大背景下,苹果供应链的多元化努力正变得越发紧迫。
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撰文指出,苹果正暗中分散供应链至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和爱尔兰4个国家,其中印度作为iPhone和配件的生产地,越南作为AirPods和Mac组装地,马来西亚生产部分Mac,爱尔兰则供应相对较容易生产的产品包括iMac等。
据了解,除了组装iPhone,苹果正在寻求在印度制造更广泛的组件和产品,曾初步讨论过将iPad和Apple Watch的生产转移到印度,但短期内不太可能实施。而相对更确切地消息是,越南政府已表示,苹果供应商广达计划在越南北部建设其全球第9家工厂。
在产经观察家、IT行业分析师丁少将看来,苹果此举的动机和原因较为明显。首先,这主要是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因为中国的人力、材料、运营等各方面综合成本,相比东南亚和印度已经没有充分优势。其次,作为全球性企业,苹果在中国市场开发比较成熟的情况下,也需要进一步去激活部分新兴市场的潜力,进而推动当地产业和消费升级实现更多获利。
另外,“一个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下,苹果作为美国企业,很多时候需要服从政治上的考量,而不完全是基于经济成本方面的考虑。”丁少将说。
对此,正如美国众议院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Gallagher)日前所言,苹果是面临与中国“选择性脱钩”最严峻挑战的美国企业之一,而且处于这场竞争最复杂方面的核心地带。尽管这一过程既复杂又昂贵,但某种形式的选择性经济脱钩将不可避免。
而其所谓“选择性脱钩”,即一些敏感材料的供应链逐渐移出中国,包括限制对中国开发的人工智能投资,以及量子计算、生物工程、先进半导体和其他可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领域投资。这无疑促使东南亚、印度等地区或将获得中美大博弈背景下的时代红利。
对于未来苹果是否会出现类似三星电子供应链大量转移到国外的情况,还是依据各地国情、成本、配套等因素进行相对均衡的国际布局,丁少将表示,“基于苹果在中国多年的耕耘、磨合,国内供业链企业已掌握一些核心技术,以及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成熟的配套等能力考虑,我相信苹果不会像三星部分产业一样彻底退出中国,除非碰到非常极端的情况。”
此外,国际数据公司(IDC)印度副总裁Navkendar Singh也称,苹果不太可能完全消除对中国的依赖。惠誉国际(Fitch Ratings)高级主管Nitin Soni则强调:“鉴于中国生态系统中一些供应商的成本规模、物流和纯粹的惰性,苹果不太可能完全退出中国。”
“仍需要非常依赖中国”
不难看出,苹果国内供应链向印度、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态势已经越来越明朗化、扩大化。例如苹果在印度游说了一些激励措施,并推动供应商富士康、纬创和和硕在当地扩大规模;重新调整其国际业务的管理,首次将印度列为单一自主销售区域等。
另外,4月中旬,苹果CEO库克主持了苹果公司在印度的前两家零售店的开业,并在公布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和他的副手们一起大约20次提到印度。库克表示,“有很多人进入中产阶级,我真的觉得印度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市场活力令人难以置信。”
4月18日,蒂姆·库克(Tim Cook)在孟买苹果新店开业时向顾客致意。
上一财年,苹果公司在印度组装了超过70亿美元的iPhone,占iPhone全球总产量的近7%。有知情人士称,苹果2023年秋拟在中国、印度同时投产下一代iPhone。如果继续保持当前趋势,2025年苹果或将在印组装占全球总产量25%的iPhone。
但丁少将认为,这一目标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或有很大不确定性,并非板上钉钉的事。
具体来看,第一,印度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等方面的能力与中国还是有很大差距。第二,印度的营商环境并非很好,这将导致整个运营效率大大低于中国。他进一步表示,“相比中国政府、企业在生产中的高效组织和配合,我相信印度方面在承接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生产磨合、效率等问题。至于不确定性方面,小米在印度的遭遇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部分国际机构分析师也持有类似观点。其中,奥本海默(Oppenheimer Co.)新兴技术高级分析师Martin Yang表示,印度有可能成为苹果生产的“下一个中国”,但这可能需要长达十年的时间。而Nitin Soni认为,“苹果仍然需要非常依赖中国,不仅仅是在装配线上,在半导体生态系统和测试方面也是如此。”
另外,还有分析指出,苹果进军印度也意味着要冒着风险,比如印度从零部件到成品的进口关税都非常高,这会影响零售价格和需求。与此同时,印度还以突然改变规章制度而闻名,这可能会使企业面临意想不到的成本。
放置在整个供应链迁移和竞合过程中,Soni进一步指出:“苹果来仍然需要非常依赖中国,不仅仅是在装配线上,在半导体生态系统和测试方面也是如此。”彭博社则称,虽然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以及政府和公司的政策正在刺激新兴的地域多元化举措,但要从中国复杂、高效和熟练的供应链(从半导体到硬件再到组装)中大幅理清思路,还需要数年投资。
“横纵”对策破局补缺
在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产业经济发展和消费电子行业挑战越发严峻等复杂因素交织下,苹果依靠在中国建立的模式和生态近年来正面临重大的压力。3月末,库克在访华时表示,“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苹果与中国大陆共同成长,我们都很享受共生关系”。
即使库克在中国缓和事态,苹果高管也在努力发展与印度、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的关系,并推动相关供应链迁移。对此,比起美国一些政客的“被害妄想症”式言行和威逼施压,国内产业界某种程度上客观、辩证看待苹果的行为举措,以及并未过多干涩苹果的动向。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日前强调,产业链合作非常重要。他表示,中国的手机和电动车都(做的)非常好,是因为“有人打造了产业链”。比如苹果训练了中国的手机产业链,所以其他企业在制造手机的时候,就可以获得一样质量的零件。
“苹果进入中国这么多年,可以说是相互成就,需要承认苹果确实带动了我国的产业集群和配套。如果苹果供应链迁移,也会牵动一些国内企业更好的走出去。但也要看到一些负面影响,包括涉及一些企业的营收,当地就业、税收和相关投资等”,丁少将如此表示。
显然,供应链迁移常常伴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对当地社会经济构成不同程度影响。例如当初三星电子的天津、惠州工厂迁移波动较大。而随着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苹果最大的合同制造商富士康已较大幅度削减了其深圳园区工人时薪,未来不排除一些连带负面影响。
对于苹果供应链转移至中国其它中西部地区的可能性,丁少将表示,对苹果而言,转移部分国内产业链至印度、东南亚等是战略选择,而若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是一个战术性选择。“在战略选择已经做好的情况下,它不太会考虑这种战术性选择。但未来随着国际、产业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中西部地区也会有机会,毕竟苹果作为全球性企业本质是逐利的。”
另外,在苹果供应链迁移过程中,相关产业也将一定程度进入新的整合。至于如何填补缺口和把握其中的契机,丁少将认为,这分为横向、纵向来看。首先是横向的多元化,在当前消费电子行情下,国内企业可以考虑动态布局现有产线和一些新兴业务线。其次是纵向的向上突破,不再停留在“微笑曲线”底部。除了组装进一步涉及到部分上游器件的开发,提高核心技术门槛、竞争力和品牌议价能力,这样哪怕企业规模变小也能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校对/张轶群)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