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半导体产业自1970年代蓬勃发展,先后历经1980年代的PC与半导体产业创业英雄集结、1998~2008年的全球化和经济化规模时代、2009~2018年国内崛起、2020年之后的G2新时代,逐渐站稳各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
DIGITIMES董事长黄钦勇知来监往,邀请钰创科技创始人卢超群、Garmin亚洲汽车事业群总经理沈致玮参与由DIGITIMES推出《矽岛.春秋》纪录片首映会,并在映后畅聊台湾半导体与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与展望。
台厂稳扎稳打终获良机
黄钦勇表示,产业发展下一代的重点在于汽车,汽车是第三台移动电脑,产业链庞大且产值可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中,有8~10%的GDP来自于汽车产业的贡献。
目前印度汽车市场为全世界第三大,摩托车市场更是全球第一大,但印度对国内的贸易逆差却高达1,010亿美元。亟欲想到解决方案,这不仅是印度的课题,也是台湾的机会。
沈致玮表示,汽车产业最强劲的部分并非组装,而是供应链。在过去燃油车的时代,产业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在软件及服务应用的不足,因此当电动车出现后,各界都在期待如何把创新科技以及使用者服务体验融入到汽车当中。
事实上,当燃油车还是汽车产业霸主时,台厂鲜少取得Tier 1的地位,但在电动车时代,过去Tier 2、3不仅有集会晋升Tier 1,为数不多的Tier 1的业者更有机会成为Tier 0.5,也就是说与车厂接触机会变多、话语权提高了。
台湾过去在半导体、ICT产业所累积而来的经验与实力,显然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切入点。例如,联网化就可以触及智能网关、Wi-Fi、蓝牙、LTE等技术;智能驾驶则需要高效能且稳定的传感器支持边缘运算(Edge Computing)。
近来吸引众多关注的智能座舱,语音识别、行为识别、车载面板等能力,也需要半导体或ICT供应链强力支持;最后由于载具朝智能化发展,因此必定需要操作系统(OS)。而上述种种环节,都一再推升ICT零组件、半导体的需求。
随着电动车爆发时代来临,车辆本体结构已经出现明显改变。过去燃油车采取的是分散性的硬件结构,如今转变成「控制域」的概念, 一个一个的控制域相互连接,才能行程完整的集中式架构。
台湾软件产业是重要拼图
然如何将台湾殷实的硬件零组件,与未来车发展不可或缺的软件整合、发展,将是台湾智能车产业链接下来的重要课题。沈致玮更表示,「台湾的硬件太强」,但并不是没有软件人才。
台湾的硬件人才非常多且极为抢手,软件人才培育也行之有年,但为何始终无法「精准打击」,正是因为台湾缺乏软件产业以及服务应用的商业模式。而偏偏在电动车产业,这却是极为重要的一片拼图。
Mobility as a Service最讲究的就是应用、软件价值,当台厂争相投入未来车发展的同时,应该优先考虑产业结构、服务转型。
以每年的汽车大展东京车展(Tokyo Motor Show)为例,也在2023年正式更名为日本交通展(Japan Mobility Show),这就表示「汽车」的概念正在逐渐退出舞台,现在更应该讨论的是「如何移动」。
以动制动、主动出击
DIGITIMES迎来成立25周年,黄钦勇表示,25年前创办DIGITIMES时正值台湾媒体的黑暗时代。这25年来,因为网络环境的变化,媒体带来很大的影响。DIGITIMES之所以可以存活,是因为背后有一个非常强大、独一无二的电子产业。
沈致玮也指出,台湾如今所有产业接收了半导体、资通讯(ICT)产业前辈耕耘的果实,踩着英雄的肩膀持续向上成长与茁壮。在国家战略的领导下,产业发展可以持续生生不息是众所期望的目标。
在不断变动的时代,也考验企业领导人的「方向感」,而企业决策者是否具备化繁为简、看出事情根本、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相当重要。
《矽岛.春秋》纪录片将从4月21日起,每周五晚上8点在DIGITIMES Youtube频道播出。
责任编辑:朱原弘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