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在与美国的芯片战争中,发起了第一次重大反击,华尔街日报(WSJ)指出,北京当局此前一直对反击美国芯片公司犹豫不决,但此番反制美国、拿美光(Micron)祭旗,毋宁是一个软目标,打击效果不严重,但示警意味浓厚。
该报直指,对北京当局来说,只要产品具有其他替代方案,未来在国内营运的前景,恐怕将处于劣势:以美光为例,其DRAM或NAND产品存在韩系存储器业者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或SK海力士(SK Hynix)等其他供应管道,国内一来可拿美光杀鸡儆猴,同时也能向韩厂示警。
北京当局以网络安全审查为名,挑美光祭旗,但国内网络安全审查过程被称为黑箱作业,没有已知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规则,美光此番遭列审查,是否会产生寒蝉效应,有待观察。
纽约时报(NYT)则指出,北京当局在前后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先是在年度经济论坛上,向为数众多的美国和欧洲企业高管传达开放招商信息;但到了上周末,国内监管机构网信办却发出完全不同的信号,宣布对美国最大存储器芯片制造商美光产品,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该措施出乎许多产业分析人士的预料,可说是北京当局对华府切断国内取得高端芯片、围堵国内半导体发展的最大报复移动。
美光于2007年在西安开设了其在国内的第一座工厂,该公司在国内拥有约3,000名员工,从事客户服务、销售和工程工作,美光在上海设有芯片设计中心,在北京和深圳设有分公司,但随着中美贸易战转向科技争霸后,美光也卷入了国内与美国技术竞争的风暴中心。
研究机构Omdia国内半导体研究负责人表示,在过去两年中,美光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表明打算减少在国内的曝险程度,她表示,美光一直是对美国政府政策最敏感的公司之一,而美光也相对缺乏对国内的依赖。
据彭博(Bloomberg)汇编的数据,与高通(Qualcomm)相比,美光在国内的曝险程度,相形见绌,高通来自国内的营收贡献度超过6成,高通上看64%的销售额,来自国内市场挹注。
事实上,在3月最新财报中,美光已经向投资人示警,国内政府可能「限制其参与国内市场」、或者可能「阻止其与国内公司进行有效竞争」等营运风险。
监于DRAM、NAND等商品化产品特色,在某些方面也可能会削弱北京当局的全面打击效果,尽管韩系存储器业者可能会在国内赢得一些额外订单,但美光也可以将其产品转移到其他地方。三星和SK海力士短期内可能会受益,但他们也不得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对其国内产线具有高度营运风险。
而在另一方面,美光产品遭列国内网络安全审查消息一出,国内芯片股普遍上涨,监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芯片战争将持续下去,尽管美国在技术上占据优势,而国内广阔的市场也是一个重要武器,国内芯片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受此激励。
不过,美光产品受到国内网信办审查,是否也波及美光在国内的客户,包括江波龙、佰维存储呢?这两家中厂均采购美光的存储器芯片,以此设计和制造自有品牌的存储器模块产品。2019~2021年间,美光可说是江波龙和佰维存储的第一大供应商,占比在3成左右。
对此,中媒证券时报引述熟悉内情人士表示,江波龙基于稳健经营、控制资源成本及交付风险,其供应是多元的,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商业关系。分析师表示,美光的国内客户可能会将订单转移给国内供应商,以缓冲其风险。
责任编辑:陈奭璁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