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9to5Mac报导,苹果(Apple)2022年11月遭踢爆,就算消费者不同意提供用户数据,iPhone依旧会收集并传输大量使用者数据,苹果因此在加州面临集体诉讼,相隔数月,宾州法院也在2023年1月收到以同份爆料为基础,控诉苹果不当收集用户数据,违反宾州《窃听、隐私及消费者诈欺法》的集体诉讼案。
根据Law.com信息,宾州集体诉讼案的提告理由,是基于手机网安研究员暨开发者Tommy Mysk于2022年提出的报告,控诉苹果系统性违反用户数据使用、侵害隐私,并透过iPhone及搭载的App,非法记录并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
即便使用者已明确设定,拒绝向苹果分享个人数据,苹果依旧会收集数据并借此获利。诉讼理由指出:「苹果并未向使用者揭露,其持续追踪使用者私人数据的作为,抵触使用者明确拒绝苹果的意思表示。」理由书也指出,苹果擅自收集用户数据的做法,与该公司号称决不外流iPhone数据的广告内容背道而驰。
iPhone用户在设定新机时,都会被询问是否同意让苹果收集使用者的分析数据;消费者理所当然认为,如果选择「否」,iPhone便不会收集数据。
然而Mysk在2022年发现,无论用户同意与否,iPhone实际上都会直接将所有数据传给苹果,且即便使用者同意,苹果收集的数据量与各项数据细节也不合常理,甚至连苹果在开发者指引中明令禁止使用的「装置指纹」都会被收集。
装置指纹是为了识别该装置的用户身份,而收集装置软硬件信息的技术,被Meta等公司用作绕过App追踪透明度隐私限制的替代手段。
Mysk最早在iPhone的App Store发现上述问题,接着在Apple Music、Apple TV、Books和Stocks等,也发现iPhone会将使用者的App查找、浏览广告、透过何种管道发现某个App,甚至在单一App页面停留的时间,都实时回传给苹果。
责任编辑:游允彤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