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OpenAI公司释出ChatGPT对话机器人引起热烈讨论,前Google台湾董事总经理简立峰28日形容,2022年看到人工智能(AI)发展大跃进,而发展AI和云端技术需大量运算资源,台湾制造业可望受惠。辅导许多新创公司的他也观察到,IC设计人才、具有专案管理经验者最适合出来创业,但要愿意离开舒适圈。
简立峰与犀动智能科技(Aiello)共同创始人沈书纬同台接受DIGITIMES采访。简立峰指出,Aiello是台湾少数专注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并成功开发语音助理商用服务的公司。他也分享对AI技术进展及台湾产业优势的看法。
简立峰形容,2022年可说是AI大跃进之年,主要在于语言模型方面,例如ChatGPT就引起广泛讨论。过往重大突破是2018年Google释出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时,以及Google旗下DeepMind释出AI电脑围棋程序AlphaGo时。
他认为目前ChatGPT较像是OpenAI的「火力展示」,显示AI表达方式愈来愈「像人话」,虽尚未成为应用产品,但已对各大科技公司造成威胁,可预期大公司将相继投入资源开发相关技术。
至于许多人将ChatGPT与Google查找引擎相提并论,他表示,ChatGPT生成的对话不具实时性和排列性,且未提供数据来源,不适合当作查找引擎使用。
简立峰进一步说明,AI技术可分为电脑视觉与语音模型两个领域,人们已知电脑记忆和运算能力较强;当电脑可以识别物体时,人类已开始害怕,若能自然对话时,人类就吓坏了,这是为何语言模型的进展让人格外有感。
他指出,「图灵测试」曾是评估机器能否表现与人同等智能的标准,意即使用者若察觉不出在与AI互动,表示产品设计成功,但如今AI还得「做对事情」,才称得上智能。史丹佛大学已有团队重新设计AI智能的评估标准。
AI模型需要大量运算资源,而当AI和云端运算技术不断精进,台湾服务器和相关硬件制造业者也将持续受惠。
简立峰2020年从Google退休后,目前担任沛星互动科技(Appier)、爱卡拉(iKala)、联发科子公司达发科技以及KKDay四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与其他新创公司维持友好关系。
「台湾最适合创业的人是IC设计出身的人,」他说,因IC设计是软硬件的交会口,像是耐能智能创始人刘峻诚、联齐科技创始人颜哲渊皆是IC设计出身,沈书纬则曾在高通(Qualcomm)和Google担任专案经理。
台湾晶圆代工实力排名世界第一,但晶圆代工是资本密集产业,很难孵化新创;晶圆代工业者有很多客户,但初期可能不太知道客户产品为何。相较之下,IC设计涉及应用产品设计,对市场较为了解。
「IC设计业出来创业的,3个有2个会成功,但他们要能够离开那个舒适圈,」简立峰说。他并观察到软件创业不易,因软件无国界,要做就得做到市场最好,不像硬件业者可生产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
简立峰强调,台湾培养出很多软件工程师,很会解决特定问题,但在系统整合、产品上市及相关行销方面较弱。他建议创业者应「站在巨人肩膀上堆积木,」整合既有资源开发出创新应用,然而寻找适合的应用场景也将是挑战。
责任编辑:毛履万亿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