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Issue)K&S执行副总张赞彬: OSAT、IDM设备供需缺口已趋平稳
来源:DIGITIMES 发布时间:2022-10-08 分享至微信

半导体封装暨Mini LED设备大厂库力索法(K&S)资深副总裁张赞彬。李建梁摄


Semicon Taiwan 2022大展甫落幕,异质整合、化合物半导体等持续是2022年业界关注焦点,不过,半导体供应链在疫情期间走过「断链」危机,近期美国升息、高通膨、乌俄战争等「黑天鹅们」浮现,电子产业链上、中、下游都纷纷传出「高库存」问题。


与晶圆代工同样,台湾IC封测产业持续拿下市占第一,日月光集团站稳专业委外封测代工(OSAT)龙头。而随着车用芯片与功率半导体仍在长短料阶段,国际IDM大厂包括英飞凌(Infineon)、瑞萨(Renesas)、恩智浦(NXP)、意法半导体(STM)、安森美(Onsemi)等持续雄霸车用IC排行榜,这些都仍需要封装设备机台的奥援。



国际封装设备大厂库力索法(K&S)资深执行副总张赞彬睽违数年再度访台,包括各界关心的传统打线封装机台、中高端覆晶封装机台、车用芯片、Mini LED等问题,张赞彬持续分享重要产业趋势。以下为DIGITIMES问答式访问纪要。


问:观察2022下半到2023年,IC供应链在消费电子领域出现库存调整,OSAT厂稼动率除了龙头大厂包括日月光集团、IDM大厂外,普遍有下滑趋势,您如何看待封测产业与封装设备产业景气展望?


答:半导体业界确实近期持续面临挑战,如IC供应、乌俄战争、中美贸易战、突发疫情等,造成半导体售价偏高,但因为刚好有5G、电动车(EV)等新项目,整体IC产业还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半导体已渐渐进入人类生活习惯,包括上班、上课、汽车应用等。


这两年全球供应链有比较大的问题,每一区都有待解决,尽管如此,多数市调机构仍估计到2025或是2027年,半导体产业平均有5~10%幅度的成长。


先前客户端要求封装设备要早点进入工厂,每一家都有很高的需求,但近期包括OSAT跟IDM厂的状况,大多已经稳定下来,先前所讨论的产能与需求的「Gap」,已经很接近了。


不过有些地方如特殊材料所需的特殊设备需求存在,最大问题目前是观察产能利用率。但平心而论,零组件、资源成本的增加,使得多少还是有一点短缺的状况存在,只是从先前的「Just in Time」,变成现在的「Just in Case」。


从终端消费端来看,确实疫情等刺激NB需求大好,大家赚到的钱也拿来购买3C产品,汽车逐渐进入EV时代后,一辆车的半导体含量从5%、25%,上看到40%,这些都是持续增加的。


而展望中美贸易战的G2格局,这也把供应链「分得很清楚」,每一个区域都要有自己的材料与设备。短期来看,供应链会趋于稳定,设备需求会少一点,但长期来看,我仍认为5G、IoT等趋势会刺激半导体有很大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化」变成一个很受关注的项目。由于疫情的关系,很多客户不能自己装机或人力操作机台,刺激自动化需求,我们也提供了很多工业4.0的设备。


问:传统打线封装(WB)机台近期需求似乎放缓,目前交期、订单需求面的变化为何?


答:全球IC市场中,估计有70%的芯片都是采用传统打线封装,无疑仍是最有成本竞争力、最有弹性的封装技术。除逻辑IC外,甚至是先进的存储器IC,就算叠到64层,都仍用打线封装。因应成本、弹性都仍优异的打线封装机台,仍是公司重要业务,在先前谈的整体全球半导体有5~10%成长中,打线封装也仍会成长。


确实一年前,传统打线机交期之前还需要2~3个季度,但现今交期大概是回到1个季度的正常水准。对于OSAT厂等客户来说,机台供应也比较不是问题。至于市场传出是否有「延后交机」疑虑,我认为这些都属于短期效应。


可以分享的是,我在业界30多年从业经验,长期来看半导体产业仍是乐观的,现在是个「准备期」,希望产品尽快准备好,等到需求回温。如在疫情的两年中,客户非常重视自动化,我们提供的Bonder是全球第一,现在也携手位于台湾高雄的乐宇精密进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合作,已经有客户。


问:Semicon 2022中高度讨论如异质整合、化合物半导体,甚至是混合键合(Hybrid Bond)先进封装技术,您如何看待后续趋势?


答:K&S业务目前可概分出四大领域,包括先进封装、先进显示、贴片组装、车用相关等,整体来说,持续看好到2027年的半导体产业成长。


总体来看,IC产品市场还是比较稳定,这几季度传统的LED需求有点下降,特别是国内市场LED需求不佳。但车用相关封装方案需求非常明显的高昂,如打线机、贴片机设备等,汽车产业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存储器IC目前也趋于稳定,主系云端运算的发展,带动存储器需求较佳。


目前K&S可望维持传统打线机业务,先进封装则会慢慢增加。主系新款芯片都是以高精密度、先进封装方向作为成长策略,也因此,大客户增加了很高的RD等投资。


如台面上几大芯片大厂,新款高端芯片讲究的都是高I/O、高脚数产品,热压键合(TCB)封装设备正适用于这些高效运算(HPC)、异质整合、采用覆晶封装「叠Die」的产品,异质整合的最大挑战就是翘曲问题,但公司内部已经过2~3年的验证,目前对于先进封装的TCB机台前景展望「非常乐观」。


我认为,针对大尺寸封装如30~50平方公厘大小的HPC芯片,TCB封装设备是最好、最完整的解决方案,预计2023年后TCB业务将大幅成长。由于HPC封装愈来愈复杂、要求也愈来愈高,TCB先进封装也有新的挑战,很多业者都在积极尝试中。


我们也在异质整合高峰论坛中,提出了新款「Fluxless Bonding」技术与方案,可以更密,达到10~20um的Micro Bump密度,可望提供给一两个台系客户,美系IDM大客户那边,已经验证1年多,到了量产阶段,发展已臻成熟。


我预期,先进封装(含覆晶等)在未来IC市场比重,会提升到35~40%。事实上,采用TCB机台最大宗的就是美系IDM大厂,也有OSAT厂,亚洲领域,除了国内部分,几乎都朝先进封装发展。至于Hybrid bonding领域,其实我们有研发相关设备,但估计量产没那麽快,现在还是一个非常利基的市场。


业界现在热切讨论的车用第三类半导体如氮化镓(GaN)、碳化矽(SiC)等,其实在封装制程与封装机台部分,与传统打线技术差别不大,机台端,也仅有部分制程的微调。事实上,K&S也即将推出新款的Die Bonder机台产品,锁定车用MOSFET等,与国际车用芯片IDM前五大业者都有密切合作。


问:先进显示器的Mini LED相关设备部分商机如何看待


答:目前Mini LED前景非常乐观,主要制程技术包括Chip-on-Board(COB),纯粹把芯片放在板子上,另一是Package-on-Board(POB),芯片封装后再放在载板上。我们的优势在于COB机台,这两三年估计有300多台的设备在作COB,良率也堪称业界最好,已经有知名品牌平板电脑等导入Mini LED显示技术。


事实上,COB也不是每家业者都能做,良率是个很大挑战,但COB技术的Mini LED亮度较佳,成本也较高。POB其实传统设备都可以作,只是速度快慢的差别。


我认为,2023~2024年会有更多Mini LED显示技术的装置出现,成长幅度可期,也有愈来愈多的NB、PC桌上型显示器会导入Mini LED背光。展望后市,若可以进一步接近传统LCD背光的价格,市场应该会有更好的接受度。


美系知名品牌龙头业者用得非常好,量持续扩大中,其他业者也会跟进。在3C领域,成本议题一直都很关键,传统跟新款机台的差别,正是在空间场地、水电、人力成本的节省。


问:如日月光集团营运长吴田玉提出,「区域政治」将成为半导体产业新变量,如何看待此议题?


答:确实,以前十年来看,国内是电子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但是这两年有很大改变,策略改变中,但估计还未到执行阶段。如美国开始在盖芯片厂,欧洲国家也启动,作为半导体封测产业的供应商,我们也会跟着客户走。


[ 新闻来源:DIGITIMES,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