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攻关,中国打破美日韩闪存芯片定价权,攻克最先进128层闪存
来源:百家号 发布时间:2020-09-27 分享至微信
2018年,中国进口了3120亿美元的芯片(为中国进口金额最高的物品超过石油),其中存储芯片占集成电路进口金额的39%,达到1230.6亿美元。这1230.6亿美元的存储芯片中,高达97%的是DRAM(内存)和FLASH(闪存)。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东芝、闪迪等美日韩企业垄断全球95%存储芯片市场。


也正因为如此,三星等闪存龙头随意操控闪存价格,早在2007年的时候,三星电子和东芝等24家企业日前因涉嫌操纵NAND闪存价格而遇到集体诉讼。

2016年,清华紫光成立了长江存储,攻克闪存芯片,长江存储最大的优势就是得到了国家队的支持,2017年2月,中科院微电子所的网页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国产32层3D NAND FLASH芯片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电学特性等各项测试。


2014年 2D NDAD FLASH 达到 1Znm(应该是15纳米)的时候。发生了近邻存储单元(Memory Cell)之间的串扰(Cross Talk)问题,这导致了各大闪存企业放弃了2D的细微化,自2015年开始转入(Paradigm Shift)3D时代,也就是 3D NDAD FLASH。而且,除了细微化,还开始了在纵向堆积更多层数的“多层化”发展。各大企业从24层、32层、48层、64层、92层,一步步技术推进。


因为因为传统2D转3D NAND技术不久,半导体机台设备几乎都要换新,更加有利于进行突破,仅仅用了1年,长江存储就成功研发了32层的产品,且跳过48层直接开始研发64层。之所以长江存储可以实现这么快发展,是因为独创了Xtacking技术,也就是把外围电路(periphery)和存储阵列(cell array)分成单独的晶圆上分别制造,然后再把它们面对面的“粘贴”起来,以此省下了面积,获得更高的存储密度,同时I/O速度也获得了提升。


NAND市场是赤裸裸的成本拼杀,长江存储64层NAND研发成功的时候,市场主流已经是96层,等我们64量产,必然落后人家两代,成本劣势太大,卖一片亏一片。

所以长江存储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跳过96层,直奔128层的道路,业界没有人做这么疯狂的事情,所有人都认为长江存储一定会走向失败。然而2020年,长江存储128层QLC 3D NAND 闪存(型号:X2-6070)研发成功,并已在多家控制器厂商SSD等终端存储产品上通过验证。


据介绍,长江存储X2-6070是业内首款128层QLC规格的3D NAND闪存,拥有业内已知型号产品中最高单位面积存储密度,最高I/O传输速度和最高单颗NAND 闪存芯片容量。此次同时发布的还有128层512Gb TLC(3 bit/cell)规格闪存芯片(型号:X2-9060),单颗容量512Gb(64GB),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这也意味着中国在闪存芯片市场上不仅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而且还和国外闪存龙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这也意味着国外闪存龙头随意操控闪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不光,因为毕竟是新人,长江存储目前的产能还不足,产线还不够,长江存储也表示将提高NAND闪存的出货量的,让我们也期待有一天用上国产的闪存芯片。
[ 新闻来源:百家号,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