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占比仅5%,6大外资占据90%全球市场,导致车企停工、减产
来源:百家号 发布时间:2021-08-31
分享至微信

2020年下半年,从汽车行业爆发的一场全球性缺芯潮持续蔓延至今,各大国际知名车企几乎都因为芯片短缺,而不得不对旗下部分工厂采取停工、停产的处理措施。
受美国暴风雪、日本地震以及疫情在海外持续扩散的影响,全球芯片短缺状况持雪上加霜。
而之所以会突然爆发一场缺芯潮,笔者认为一方面在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飞速增长,导致各类车用芯片需求激增;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车用芯片供应商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形,在产能扩张上又不及时,所以导致整个市场的供需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外资占据90%全球市场
以车用微控制器芯片领域为例,放眼全球MCU市场,六大外资企业占据了90%的全球市场。
这六大外资企业分别是恩智浦、瑞萨、英飞凌、德州仪器、微晶科技以及意法半导体,大多数都来自于美国。
而在委外代工的车用芯片市场,台积电则霸占了60%--70%的市场份额。反观国产车用微控制器芯片,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有率只有5%。

上述企业的技术实力之强不可否认,但除台积电之外的六大外资企业在芯片产能提升上却不敢恭维。
笔者了解到,受市场需求仍然强劲的影响,意法半导体的MCU芯片订单已经排到18个月以后。
虽然该公司对第三季度的MCU芯片业务表现非常乐观,但却苦了产业链下游的汽车制造商们。因此,全球汽车市场芯片严重短缺的一部分责任,要归咎到这些公司的身上。

芯片持续供不应求导致市场价格上涨,2021年以来芯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导致抬高了各类芯片的价格。
预计在2021年下半年,芯片代工价格以及售价将持续走高。这无疑会令六大外资企业赚个盆满钵满,但与此同时也会为中国芯片企业带来机会。
再者,虽然在高精度芯片上国内无法在短时间内追平海外,但在对工艺制程要求不高的车用MCU芯片上,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产替代打破垄断
目前,我国车用MCU领域,赛腾、杰发、芯旺、比亚迪半导体等都是本土实力较强的企业。
据笔者了解,2018年时杰发股份还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研发出32位MCU的厂家。
而国内最大的MCU企业当属比亚迪半导体,该公司虽然在2019年才推出第一代车规级MCU芯片,但得益于旗下整车业务,比亚迪半导体的车规级和工业级MCU芯片出货量增长迅速。

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累计出货20多亿颗MCU芯片。更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半导体还掌握了车规级IGBT模块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进一步构建起了本土化产业链。
该公司的上述成绩,一举打破了国内在车规级主控芯片以及功率器件上被海外高度垄断的局面。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规模达到16亿美元的车用MCU市场,已经成为国内整体MCU领域最大的应用市场。

随着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中国车用MCU芯片供应商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企业在MCU技术、生态系统以及产业链建设上更加成熟,MCU芯片本土化程度将得到大幅提升。
有关机构预测,虽然目前中国MCU产品本土制造的占比只有5%---6%,但预计在2025年这一比重将提升至25%。

写在最后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令各类车规级芯片变得更加重要,我国必须要在芯片设计和制造上掌握主动权,才不会长期承担着国际环境随时变化的风险。
文/谛林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 新闻来源:百家号,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百家号
开创IC领域,共创美好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丰田供应链爆炸事故引发连锁反应,多家车企被迫停工
2025-03-12
中国加速汽车芯片国产化,美企仍占关键地位
2 天前
2025年2月国内手机市场:5G手机占比超九成
2025-03-31
零跑汽车:应对芯片限制,加速布局全球市场
2025-03-17
英飞凌2024年MCU市场份额达21.3%,跃居全球市场首位
2025-03-14
热门搜索
亚德诺(ADI),最新授权分销商名单
英飞凌收购Marvell汽车业务
关税
华为
台积电
中芯国际
联发科
高通
英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