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存储芯片长期高成长 本土厂商有望崛起
来源:半导体产业网 发布时间:2022-04-06
分享至微信

半导体最大细分,5G、AI、智能车驱动成长。存储芯片为半导体的重要分支,产值占其30%,全球市场规模于波动中保持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546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229亿美元,近15年复合增速达5.6%。复盘历史,存储芯片市场出现过多轮新终端或应用驱动的成长周期,如90年代PC的渗透,2000年功能机的渗透及iPod等推出,2010年代智能机的渗透及云计算的爆发,未来存储芯片需求将在5G、AI以及智能车的驱动下步入下一轮成长周期。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22%,2023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
短期强周期,长期高成长。受益于服务器、手机、PC等下游需求驱动,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中信建投判断,未来数年,服务器、手机、PC仍是存储芯片的核心应用,其中服务器需求增长明显,将成为主要驱动力,而手机和PC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存量升级。此外,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汽车存储需求将持续高增,远期市场有望比肩PC。从结构上看,DRAM和NAND为存储芯片的核心品类,两者2020年份额合计达96%,其中DRAM技术迭代以制程演进为主,NAND技术迭代以3D堆叠为主。存储芯片市场格局趋向寡头垄断,因此大厂供给和下游需求的错配导致了存储周期,短时间维度看,存储芯片价格周期性波动,长时间维度看,存储芯片单位容量价格成下降趋势。
中国存储芯片自给不足,本土厂商有望崛起。目前,DRAM市场前三大厂商市占率合计大于95%,格局由三星电子、美光、SK海力士高度垄断,马太效应显著,而NAND相对分散,中信建投判断其格局未来将向DRAM演变。国内存储芯片需求庞大,市场规模在430亿美元以上,超全球的1/3,且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自给率不足5%,庞大内需、新兴应用及政策推动助力国产存储芯片快速发展。从下游看,政府、电信、金融等关键领域将成为存储芯片国产化的中坚力量,潜在需求超百亿美元。除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攻坚大宗市场外,本土厂商多集中在利基市场,目前国产化率已达到一定水平,其中兆易创新、北京君正、东芯股份发展迅速,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 新闻来源:半导体产业网,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半导体产业网
开创IC领域,共创美好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中国算力产业加速“去NVIDIA化”,本土芯片生态崛起
2025-05-29
存储芯片价格连续上涨,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2025-06-01
SK海力士加速转型,AI存储芯片走向定制化时代
2025-06-08
惠科拟投百亿在南充建新型显示芯片基地
2025-05-29
武汉喻芯半导体获数千万融资,加速存储芯片研发
2025-06-10
热门搜索
大联大调整!诠鼎、友尚、品佳,3合1
台积电拟退出氮化镓市场
华为
台积电
中芯国际
联发科
高通
英特尔
芯片